「游•府城」太原迎泽区:革命思想摇篮 薪火传承阵地

「游•府城」太原迎泽区:革命思想摇篮 薪火传承阵地

一百多年前

晚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

辛亥革命的烈火正汹汹燃烧

马克思主义

在中华大地孕育着勃勃生机

那时候的太原

进步思想破土而出,发展壮大

那几所百年名校中

活跃着无数星光熠熠的身影

走出了无数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

如暗夜的灯塔,如黎明的曙光

永恒的故事至今传唱

让我们走进府城

回味当时

山西大学堂、省立第一中学

成成中学、进山中学

……

图丨山西大学堂走廊

位于迎泽区侯家巷9号的山西大学堂, 其外立面形状为“山”,内部楼体结构为“西”,风格独特典型,是太原府城游的重要节点。

时任山西巡抚岑春煊为广西西林县人,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突出贡献。他与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掀起了废科举、兴新学的活动,先后主持兴建了山西大学堂、四川高学堂、两广学务处、广东将弁学堂、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广西高等学堂等十多所西式学堂。

图丨岑春煊(1861-1933),原名春泽,字云阶、号馥堂,壮族,广西西林县人。1901-1902任山西巡抚期间,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共同筹建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还聘请日本教员,创办了山西农林学堂,在山西兴办新式学堂是他主张变法自强的最早实践。

1902年,岑春煊以“方今士习浮嚣,危言日出,全赖昌明正学,救弊扶颠”为念,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创建山西大学堂,这是全国继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之后的第三所大学,也是 全国内陆省份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山西大学堂成立后,借鉴西方近代大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 ”。陶行知、蔡元培、黄炎培、蒋梦麟、徐志摩、周作人等名人都光顾过这里,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教育的“模范省”。

1912年9月19日, 孙中山曾在大礼堂作《谋建设需扫除旧思想》的讲演;1919年10月10日, 胡适陪同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来太原, 杜威作《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胡适口译)、胡适 作《娘子关外的新潮流》的讲演;杜威应邀,于13日再次 作《高等教育之任务》的讲演;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此召开成立大会, 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代表应邀出席,周恩来还在此作了重要讲话。

山西大学堂创办期间,先后共毕业学生568人,其中,中斋255人,西斋313人,在此间,出国深造110人。这些毕业生,不仅为发展山西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一批人才,而且还为山西的工矿企业造就了一批人才,更重要的是 山西大学堂的学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始终站在运动前列,为山西乃至全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6年,山西公立中学堂在太原海子边的文瀛湖畔创办,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许多人在此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9年8月,省立一中进步青年王振翼等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创办并主编《平民》周刊,编辑部就设在省立一中。 这是山西第一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

1921年5月,高君宇回到母校,与贺昌、王振翼等发起成立了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夏,受李大钊委派,高君宇秘密住进省立一中“青年学会”,并在一中组建了太原第一个党小组,后报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共太原支部。 这是山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也正是在这所以校规森严、秩序良好著称的模范学校里,贺昌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启蒙教育,立下了“应社会之要求,做中坚之人物”的宏伟志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2年,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进知识分子秉持“教育救国”理念,兴起办学热潮。当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山西籍校友 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物”之意,以“成己成人”为校训,在太原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成成中学由此诞生。

伴随着一批共产党员教师陆续来到学校任教,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他们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进步思想,引导大批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工委三大机关进驻成成中学。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杨尚昆、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校园留下了工作、生活的足迹。当时的成成中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1937年10月10日,经周恩来批准,成成中学成立师生抗日义勇队;后改编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之后又改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与八路军120师并肩作战。

1938年,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并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随后,四支队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一同北上挺进绥远。1941年,游击第四支队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独立营。

在大青山7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师生们的足迹踏遍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绥中、绥西、绥南和绥东的土地。抗日战争期间,成成中学师生共参加大小战役300余次,毙伤敌人1500余人,把他们的热血洒在了内蒙古的大青山,洒在了他们开创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

现在的成成中学校园内,耸立着一座醒目的纪念碑——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在成成中学校史馆,一幅幅图片记录了成成中学往昔的峥嵘岁月,记载着那些血沃大青山师生的壮举。

1922年,进山中学创建。“进山 ”二字源于《论语》, 取“譬如为山”的“山”,“进吾往也”的“进”,合而有“前进登高”之意。在当时进山中学的教职员工中,有很多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在这些教员的启蒙教育下,有许多学生迅速觉悟,走上革命道路。

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该校学生纪廷梓,早在1924年就和傅懋恭(彭真)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太原地区第一个支部,次年即在进山中学成立了党支部。抗战时期,该校大批师生奔赴解放区。更为可歌可泣的是,太原解放前夕,为解放军暗送城防情报的进山中学师生前仆后继,有八人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史称“八君子 ”),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凯歌。

在民主革命时期,在上马街的进山中学里,乔亚、徐惠云等数十名师生,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与敌人进行公开的和隐蔽的斗争中,抛头洒血,死而后已,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上马街的英雄风范和进山中学的光荣传统。

在建国前的二十七年中,进山中学培养出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诸如何雁秋、邓初民、池必卿、纪廷梓、程子华、裴丽生等等。他们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来源:迎泽发布

Hash:8710a81349da66ed8dd822f5d5ce20c400e43e71

声明:此文由 锦绣太原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