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乾隆帝为何要三跪九叩拜谒明孝陵?一个原因很有深意!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而崇祯帝选择了在煤山自缢。大明王朝也终于寿终正寝。而随着吴三桂的改旗易帜,大清王朝也在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中原,而通过多尔衮等人的战场攻伐,更有着洪承畴、范文程等汉奸的出谋划策,孙之獬的剃发令等政策的实施,大清王朝也迅速的打败李自成,继而平定南明小朝廷,终于实现了定鼎中原的梦想。

但作为明朝的“奴才”,其开国之君,努尔哈赤曾拜李成梁为义父,祖上更是为明朝的属臣,而“奴酋”的称谓更是伴随左右,大明王朝更是诛杀了努尔哈赤的姥爷、爷爷、父亲等亲属,双方可谓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自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大清前身),更是与大明王朝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俨然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局面。

那么作为胜利者,其子嗣康熙帝、乾隆帝为何又能够抛弃世仇(当然是明面上的世仇,其诛杀朱明后嗣可谓不尽其数),而更是对埋葬着大明先祖朱元璋明孝陵,行三跪九拜之礼,更有甚者康熙帝还题一匾额“治隆唐宋”;乾隆帝“拈香奠酒”; 所谓的治隆唐宋,可谓是康熙帝对于大明王朝的盛况以及对朱元璋功绩的评定,是否公允,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此之高的评价,如此之重的大礼,这又是何种原因呢?

一个原因,很有深意。作为外来民族入主中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家国理念的深入,也使得位于中原地区的人们对于落后的游牧民族文化、理念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即便强大如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国家强盛之时,国家疆域更是史无前例,南征北战,鲜有败绩。但是即便是崖山之战能将南宋小皇帝逼的蹈海而死,而后建立帝国。但是他却实施了对各族人民群众实行种族等级制度,也正是这种所谓的等级制度以及对人们的横征暴敛,最终也导致了元朝不过百年而亡。

清朝入关伊始,所采取的高压政策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留发不留头的政策更是让其入住中原的数百年间,仍有反抗势力。而反抗势力做打的旗号无一不是“反清复明”,意图恢复明朝正朔。

那么又要如何改变人们的这种固定化的认知呢?堵住这悠悠众口?作为继任者,康熙帝、乾隆帝在继续实行高压的文字狱的同时,祭祀也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古人将祭祀放到与战争相同的地位,也更能看出祭祀的重要性,而作为胜利者,王朝更替,江山易主也便自然要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地位寻找正朔的来由。由此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也便成为了最好的正朔出处。大明灭元,取得正统认可,而大明王朝之亡,则亡于李自成,而非大清;大清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乃是顺应天道,驱除逆寇也便成为了祭祀的最终目的。

而这一切的实现,也便可以通过祭祀明孝陵这种“友好而带有鲜明目的性”的举动来实现。而作为龙兴之地的江南,更作为大明王朝的拥蹙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显然是最为合适合理的。这些有着最为坚定的明朝遗老遗少的地区人们,也在眼见两位帝王的三跪九叩之后,被其感动。“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而两位帝王则通过这种祭祀更是获得了 “礼文隆渥,踰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的称赞。

Hash:ce80cd5ba414f96276fae9fe3ff4f7d44e662e6d

声明:此文由 天马行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