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博物馆探索系列《考古进行时(元代墓篇上)》与大家见面啦!
2018年1月,南平市博物馆等对延平区西芹镇临水宫北侧一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为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室墓,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并发现有砖砌仿木结构建筑。此墓形制独特、葬俗讲究,对研究元代该地区墓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2018年1月,南三龙铁路(西芹段)延平西站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葬。经福建省文物局批准,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南平市博物馆、延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这座古墓葬(编号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墓葬位于南平市延平区西 芹镇板应一路临水宫南侧,距延平区约10公里。原始地貌已被开发为居民住宅楼。该墓未被盗掘,但墓室东室后壁被毁,为砖砌仿木结构建筑的双室券顶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随葬品。
墓葬形制
该墓长方形砖砌的双室券顶墓,坐南朝北,距地表1.85米。墓葬全长4.5、宽4.06、高2.03米。由封门墙和墓室组成。墓葬两室形状、结构大体相同。
封门墙共两层,内层砖作纵向砌筑,为“三顺一丁”1组、“一顺一丁”1组、“两顺一丁”1组、“一顺一丁”3组,以上至封顶处为顺砖平铺。丁砖为竖放。高1.7米。外层砖作横向顺砌,高1.26米。
墓室对称分布东室和西室两部分,中部有隔墙。两室均内长3.84、内宽1.49、高2.03米。墓室内置一长方形棺床,长2.61、宽0.89、高0.15米,系用三横一列长方砖平铺砌成。置于棺床上的墓棺及人骨均已朽没,仅存散落的红色漆皮及数枚锈蚀严重的棺钉,西室保留有棺内铺垫的石灰层,长1.93、宽0.45、厚0.065米。墓室的左、右壁及券顶均涂有一层厚约0.7~0.8厘米的白色石灰层,几乎全部脱落破碎,零星辨别出石灰面上绘有黑彩,是否绘有壁画不详。墓壁用长方形砖纵横交错平铺顺砌,为“一纵两横”1组、“一纵两横”4组、“两纵一横”1组,其中横向砖为双排,至1.12米后起券封顶,券砖前两块纵向平铺,后为横向起券,墓顶为两层券顶。墓底为单层砖横向错缝平铺,并建于厚约0.18米的沙砾铺垫层之上。
东室左右两壁仿木结构建筑(南—北)
墓室东、西两壁距墓底0.16、高0.8、进深0.07米的区域,用砖砌有仿木结构建筑(图三、四)。西室两壁仿木结构建筑大部分已脱落,东室者保存略好。共砌长方形立柱6根,立柱之间未有装饰,西室墓壁右侧后部开一门洞,门洞宽0.4、高0.52、进深0.23米,立有两扇仿木砖门。立柱之间连以阑额和方砖,其上为砖制柱头斗拱,柱下为方形柱础。斗拱皆以墨线勾勒边框和图案,局部填以黄或白色颜料。拱间阑额亦用相同方式满绘图案。图案色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漫漶。
东室左右两壁局部仿木结构建筑彩绘图案
墓室后壁砖砌仿木结构的祠堂,建于距后壁0.23 米高的龛台之上,西室的仿木结构祠堂保存基本完整,东室者已被完全毁坏。祠堂立有半圆形立柱4根, 为两进三开间,中间两根立柱之上连斗拱,其上为重檐顶,屋顶下方饰有“逢卿之祠”四字,柱间连接有阑额和枋,柱下为扁圆形柱础。一进长1.64、宽0.35米,中部设有供台放置烛台、炉等 器物。右侧放置站立男俑。中部及左侧可辨陶鸡、龟、狗等。两侧外围立有彩绘图案的勾栏。二进长1.5、宽0.4米,为三开间,中间为象征墓主的男坐俑,其前方两旁为站立女俑。两侧次间开有 门,下有门臼,右侧次间置陶凳,左侧次间置陶灶、陶缸、陶瓢等。屋檐顶部放置一碗,屋脊安置有脊兽。仿木祠堂建筑整体用红或黄色颜料填充,并部分以墨线勾勒绘出图案,存在不同程度的残蚀,部分模糊不清。东室棺床与后壁祠堂用砖砌筑有类似踏步结构相连。
西室后壁仿木结构建筑(北—南)
墓室用砖均为素面青灰砖,有长方形和楔形两种。长方形砖规格有:27×13×8、26×13×7.5、27×13.5×7.5厘米三种,为墓壁砖和内层封门砖;23×13×6厘米,为棺床砖;30×15×4.5厘米,为铺底砖;24×12.5×6厘米,为外层封门砖。楔形砖规格为:29~30×15×4~4.5厘米。
参观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电子邮箱:npbwg@163.com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马坑路266号
官方网站:http://npbwg.org.cn/
Hash:7bef98810b429949ef61e378bae254409b87ccb4
声明:此文由 南平市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