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革命先烈之肖次瞻 • 段雪笙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近期将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众集中推送一批在革命战争时期、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贵州革命先烈(含贵州籍和在贵州牺牲的中共党员及席大明等5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事迹,弘扬浩然正气,感悟精神力量。今天介绍的是肖次瞻、段雪笙2位革命先烈事迹。

肖次瞻

(1905-1940)

肖次瞻,生于1905年,原名肖炳煌,思南县塘头人,黔东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建人,中共思南县委创始人之一。

肖次瞻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肖荣东是清末秀才,且精通医术,创办塘头自治学堂,一生多以行医为业。肖次瞻有兄弟姐妹5 人,长兄肖炳辉早夭,三弟肖炳焜,曾任中共中央《新华日报》社出版科科长,后在日寇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牺牲。肖次瞻幼入私塾,好学善思,后转入思南县城高等小学(凤仪小学)就读。1918年,肖次瞻与兄长肖炳辉一同考入镇远中学。次年,肖炳辉病逝,父亲肖荣东不忍肖次瞻只身在外,遂留家自学。1923年,肖荣东行医至湖南常德,肖次瞻随父至常德,考入教会学校。1924年,肖次瞻又随父至武汉,就读于武汉共进中学。武汉共进中学乃共产党人陈潭秋与钱介磐所创。肖次瞻在武汉共进中学就读其间,常阅读《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向导》等书刊。

1925年,伴随全国革命高潮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肖次瞻在武汉共进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毕业,考入高等商科学校,不久辍学录入武汉邮政管理总局,任三等邮务生。后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同年,肖次瞻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恽代英等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4月,蒋介石反共,共产党活动转入地下。肖次瞻化名肖先立,进入上海海关学校英文专修科学习,主办《黔首周刊》,针砭时弊。次年,《黔首周刊》被封,肖次瞻辗转到湖南洪江任教,主办《洪江周刊》。

1930年初,肖次瞻回到思南与王文仙结婚,后育有2男2女。是时,思南数次与毗邻几县联办中学未成。肖次瞻四处游说,获石阡印江德江沿河凤冈务川、后坪7县相助,得省教育厅批准,1932年春建思南省立第七中学,肖次瞻任教务主任,裘伯莹任校长。次年春正式招生,共招收学生120人,分为甲乙丙3班。肖次瞻把省立第七中学作为培养共产党干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基地。在学生中发展熊大瀛、肖毓雄、李宗泽、肖炳焜、金贵昌等人为中坚力量。肖次瞻在学校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欢迎德赛先生”(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提倡白话文,号召学生组织自治会,给学生介绍进步书刊,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校长裘伯莹不准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不准写白话文,给学生讲授《论语》,教学生做对联、写寿幛对抗新文化运动。民1933年,裘伯莹开除向校方请愿的4名学生。肖次瞻领导全校学生罢课抗争,发布《告思、石、印、沿、德、凤、务、后八县父老书》,列数裘伯莹8大罪状。罢课斗争持续半年之久,教育厅被迫撤去裘伯莹的校长职务,复派覃梦松接任校长职务。覃梦松上任即收回被开除的学生,辞退学生反对的教员,不久又解除肖次瞻的教务主任职务。

1934年肖次瞻提议创办塘头尧民农村学校,由肖海源任校长,提取梓潼阁、城隍庙庙产为基金。肖次瞻派学生肖维亮、朱亚、成钟琳、金贵昌等任教员。肖维亮组建教学做研究会,秘密宣传革命,培养干部。教师朱亚、成钟琳,学生邓万选(李骥)、朱彤、肖恩平、朱开阳、熊世昌、朱俊、代恒兴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遵义。2月,肖次瞻率熊大瀛、肖炳焜、李宗泽等人徒步前往贵阳寻找中共党组织。熊大瀛考入贵阳师范学校(贵阳男师),李宗泽和肖炳焜考入高中。肖次瞻通过熊大瀛结识贵阳师范学校学生商学礼、龚永明、李长青等人。不久,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被捕,李长青等人被迫秘密转移,肖次瞻只得返回思南。

1936年思南凤仪小学校长冷国士聘请肖次瞻任教务主任。肖次瞻在省立第七中学和凤仪小学组织读书会,会员达300 多人。1937年9月,商学礼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思南,带来中共中央文件和书刊。肖次瞻在城区小学开办“凤仪图书馆”,从四川购进大量书籍,传播革命思想,准备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

1938年初,熊大瀛从贵阳师范毕业回到思南。农历正月初四,肖次瞻、熊大瀛、商学礼于大坝场梧桐村商学礼家中召开秘密会议,讨论通过《中共思南地下党组织大纲》和《中共思南地下党工作计划》,派商学礼将文件送达贵州省工委。六月,中共贵州省工委派宁起琨以合作金库指导员的身份作掩护,到思南传达中共贵州省工委承认肖次瞻党籍和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的决定,同时批准熊大瀛入党。由肖次瞻、宁起琨、熊大瀛3人组成中共思南临时工作委员会,肖次瞻任书记熊大瀛任组织委员,宁起琨任宣传委员,以“绍初”为代号与省工委联系。9月,经贵州省工委批准正式建立中共思南县委员会,肖次瞻任书记,熊大瀛任组织委员,肖毓雄任宣传委员,金贵昌任青年妇女委员。中共思南县委员会先后吸收新党员22人,建立了机关、思南中学、尧民农村小学3个中共党支部,在凤仪图书馆举办3期党员学习班。肖次瞻和熊大瀛主讲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共产党宣言》《辩证唯物主义》《论持久战》等内容。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形势,中共思南县委还创办了党内刊物《中和》,学校支部也办起《骎骎》《焰焰》周刊。肖次瞻经常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当局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罪行。假期,肖次瞻带领宣传队到石阡县城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东北沦陷以后》《屠户》《老师的年关》等活报剧。

1939年12月,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国民党贵州省党部提出“净化贵州”,破坏中共地下组织。中共贵州省工委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1940年2月,中共贵州省工委调肖次瞻至贵阳省立医院,化名岳亮,任会计。是时,国民党加紧清剿中共地下党组织,情势危急。中共南方局令撤销中共贵州省工委,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转移去延安。四月,肖次瞻等5人组成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邓止戈任书记,张述成、陈于彤、肖次瞻、杜守敦为委员,肖次瞻兼任秘书长,负责贵阳地下党工作。7月12日,中共思南地下党遭到破坏,熊大瀛等人被捕,肖次瞻被暴露。7月19日,肖次瞻去东山与陶涵春接头,途中被捕。关押在省保安二处监狱二号黑牢。肖次瞻被国民党特务严刑拷打,挖去双眼。肖次瞻在狱中写下多首诗篇激励同志,11月下旬,肖次瞻被转移至三号牢房,肖次瞻在香烟盒上写下一首五言诗《新正气歌》“患难忧虞日,德业长进时。要得胸怀阔,忍垢甘守雌。要得身健康,饥寒强支持。羑里七年囚,文王成大业。释迦弃宫院,寂坐悟禅机。心志既坚实,苦汁甘如饴。读书三十年,真伪辨须臾。仰不怨天命,俯不怪人非。服劳尚有日,慎保五尺躯。生当大时代,鞠躬惟赴义。大义须舍身,慷慨亦何辞。不恋我生前,陈债一笔除。不虑我身后,后事有人继。人生持久战,小败大胜利。胜利多信心,遗忘个人私。招手有巨人,普罗米修斯。”

1940年12月7日深夜,肖次瞻被秘密杀于保安处防空洞里。

段雪笙

(1901-1946)

段雪笙原名泽杭,字翰荪,1901年4月21日出生在贵州省赤水城关镇东后街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自幼就能在伯父膝间诵读和背诵短文、小诗,6岁起他在私塾里学习,更在书法和古典文学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段雪笙不仅善于学习,年少时的他还是一个有胆识、能文能武的少年,更表现出机智过人的谋略。

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这激发了段雪笙的少年壮志,他将学习的重点偏向了文史功课,成为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正处在苦难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新的革命方法和启示。段雪笙不仅认识和感受到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划时代影响,更从两国国情的比较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俄国十月革命能取得胜利,中国来一场“十月革命”,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段雪笙针对本校学生不满军阀干涉教育、安置私党、替换校长的情况,积极在学生中因势利导,领导学生进行抗议,反对军人干预校政,并约同南溪中学、叙府中学学生支援,在江安县省立第三中学掀起学潮。这次学潮后,段雪笙虽被校方开除,但他的革命意志却得到了锻炼,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意志更加坚定。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让段雪笙感到很震撼,早就具备革命思想的他决心北上寻求革命的正确道路。1924年,独自远赴北京,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赏识,特许作为北京大学特别研究生。1925年,“五卅”运动后,段雪笙心存极大愤怒,发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同时积极投身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等各种抗议活动,并经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由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一个崭新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是党在文化界反对关门主义、停止文艺界“内战”,党与非党文艺工作者实现联合的一件大事。鉴于全国左翼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共北平市委认为北平是北方最大的城市,又有文化基础,决定派段雪笙等一起筹组“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9月,震惊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爆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使东北人民陷入亡国惨痛之中。段雪笙领导北方左联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唤起民众觉醒,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同年10月,段雪笙回到家乡赤水后,立即与党的地方组织取得联系,并四处奔走,了解家乡的革命斗争,指导开展地方斗争。随后,中共赤合特支请段雪笙在赤水县城北街古月堂楼上召开“古月堂会议”。会上,段雪笙以《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为题,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阐明了党的救国纲领,强调要争取进步力量,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的阴谋和言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段雪笙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诙谐,启发与会者思考。比如,段雪笙说:“水是翻船呢还是船翻水?”让与会者明白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最后,段雪笙强调学习,要求与会者天天学习、参加政治活动。古月堂会议达到了宣传抗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目的,推动了赤水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远离抗日前线的赤水县城,在中共赤合特支的影响下,一些进步人士于1931年12月中旬就开始了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活动。

古月堂会议后,在段雪笙的倡导下,中共赤合特支于1931年底建立“流波社”和“读书会”,作为中共赤合特支的外围组织。“流波社”和“读书会”均以发行刊物形式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流波社”主办的是《寒华之夜》,为文学性周刊,发行对象为小学教师。“读书会”主办的是《少年大众》,曾名《我们的园地》,为文学性旬刊,发行对象为中小学生。《寒华之夜》和《少年大众》被称为“姊妹刊”,其创办都得到了段雪笙的指导。段雪笙在《少年大众》发刊词写道:“我们因为年轻,不惯于吗啡的刺激,不惯于‘红中’‘白板’的摩搓,不惯于街头踯躅,于是,无法可想,但要生活!少年大众是为着生活,不仅是消遣。”段雪笙所写的发刊词,其革命思想犹如一粒种子播撒在热血青年心中,逐渐生根、发芽;犹如斗争的宣言、战斗的号角,引导家乡的年轻人觉醒,从容走向祖国各地,积极投身革命。

1932年4月段雪笙去成都,任《四川日报》总编辑,后因不愿为军阀刘湘服务,拒绝其收买,愤而离职。1933年初去西安西北大学任教半年,回北平后和范文澜、台静农等组织北平左翼教联,后去山东兖州滋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同年8月15日北平左联刊物《文学杂志》第3、4期合刊出版,发表他的书评《不走正路的安德伦》,否定“独往独来”脱离群众的、安德伦式的英雄,强调革命文学作品应颂扬正确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受群众爱戴的“革命的典型人物”。在山东期间,每年回北平参加教联活动。1936年5月16日,北平左联《榴火》文艺月刊创刊,创刊号发表他的长诗《一颗会唱歌的心》,描写了黄河横遭迫害的民间故事,号召“击破这地窖”,“打翻这铁塔”,“惩罚那万恶的人”,号召保卫黄河——保卫中华民族。同年夏,转移山东临沂县第五中学任教,教学之余,为《鲁南日报·笔端》写稿,在学生中积极宣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受赤水女中校长邀请,到女中学校以“战争”为题作演讲,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9年2月,受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之托,回赤水给党员秘密上党课。同年,段雪笙以一批返乡学生和进步人士为骨干,建立赤水县文化协会,抨击时政。1946年8月,段雪笙因长期为革命奔波,积劳成疾,在四川南溪病故。

段雪笙同志是20世纪20年代就投身革命的早期中共党员,也是赤水乃至贵州省内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段雪笙同志的一生,是对党的事业坚贞不渝、义无反顾的一生,更是为革命奔波不息、战斗不止、无私奉献全部智慧和心血的一生。段雪笙生前虽多在外面奋斗,但他却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把马列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传播到赤水,并实地指导党在赤水的地方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党在赤水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1. 威宁:100余名巡护员 为候鸟守护家园

2. 179辆消防车、782名消防员、20头搜救犬、2架直升机……这场地震救援实战拉练在威宁举行!

编辑 ▏张 捷 责编 ▏何 欢 编审 ▏赵峰

总监制:周 璐

监 制:叶启伟

Hash:ec597d60fbd17256cc7c4b4b4cbedbd46c064754

声明:此文由 威宁生活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