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庄园的“黑天鹅”,越来越多

1、休闲庄园越来越难定义

休闲庄园难以注解,主要原因是两个维度造成的,一个维度是休闲庄园自身发展为了适应消费需求而产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度越来越高、项目主体越来越多元,另一个维度是众多业态借势发挥。

比如农家乐、养殖场、种植区、度假村、户外营地、康养地产、休闲会所、野奢酒店、乡村民宿、研学旅行基地、郊野公园、户外摄影基地、主题乐园等等,很多项目都被冠以“农庄”、“庄园”,这使得庄园的范畴无限扩大。

面对休闲庄园,很多庄主的困惑就是:远方是光明顶,脚下却是迷魂阵

导致庄主困惑的主因之一恰恰就是多元化,因为,多元融合如果是趋势,那么,边界是否真的就没有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如果真没有边界,那么休闲庄园一定会成为一个怪物。

由此看来,找到自己的边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核心发力点才是关键。

2、休闲庄园被过度期待

如何发展地方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

围绕着乡村振兴,各地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大致的思路也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走出去,一个维度是引进来。

走出去的战略,无疑就是深挖在地资源,比如把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推向到更大的市场,甚至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消费。

引进来的战略,无疑也是深挖在地资源,比如把古村落、特色山水、独特风俗等不可移动或不可脱离本土来展现的优质资源经过创新改造和文创包装,吸引远方客人来了解和体验。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首先都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谁来组织挖掘在地资源?谁来投资?谁来运营?

小体量、小投资、小范围的项目,无论是热爱乡村的返乡创客,还是原住民,都还可以努力一把来推动。当然,这些项目的效益和影响也有限。

但是,那些牵涉整个区域经济,动辄关乎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技术示范、产业汇聚的桥头堡项目,能够全方位覆盖、多形式平衡利益关系的项目,恐怕还是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来推动。

同国外农场大多是职业农民来运营不同的是,国内的农场、农庄大多都是企业投资,掌舵的大多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因此,庄主被赋予空前的期待。

无论是情怀型的庄主,还是投资型、投机型的庄主,亦或产业链延伸有需求的庄主,大多都是跨行业进入,面对庄园运营的一系列现实困境,庄主们大多充满焦虑、困惑、犹豫、彷徨与无助。在第三方服务尚不规范和成熟的当下,庄主们大多有心无力、孤掌难鸣。

3、休闲庄园成为资本的探矿区

在乡村振兴被定位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涌现出大批有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的项目;在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治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趋势下,文化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被重点圈了出来 ;在消费升级的市场推动下,注重快乐休闲、绿色健康、消费场景的郊野项目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就业环境下,大批新农民、返乡创客涌入田间地头。。。。。。不夸张的说,农业、乡村被空前关注。

资本是逐利的,既然风口在乡村田园,那么搅动市场、推动市场、取利市场就成为他们的规范性动作。于是乎,观望、调研、试探性参与、分批次介入、整合资源、培育市场、科技驱动、头部垄断、标准制定、渠道覆盖、流量控制、全媒体营销。。。。。。降维打击也罢,跨界打劫也罢,总之,资本狭“资金”以令“农业”的时代到来了。

当然,就当下而言,大多的资本仍处于观望、调研阶段,少部分资本投入了“敢死队”,极少的资本开始构筑自己设想的“护城河”。

毋庸置疑的是,以休闲庄园为代表的乡村田园正在成为资本逐利的探矿区,各资本方虎视眈眈欲从中挖出梦想中的金子。

4、休闲庄园的“黑天鹅”越来越多

农业里最好走的捷径无非是“非农化”,“非农化”里最典型的又是农地房产化、娱乐化,当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土地性质问题,大多农田是无法转换成建设用地的,于是,私建乱盖成为行业潜规则。

潜规则多了,大家以为法不责众。所以,当“黑天鹅”从天而降的时候, 很多人蒙了。比如,大棚房整治。

按说,大棚房整治是正常的市场规范行为,算不上黑天鹅事件,无奈乎市场普遍认为是监管层默许了大棚房,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意外”的大棚房整治的确是“黑天鹅”事件。

如果,走“擦边球”、“非法违规”路线遇阻也算黑天鹅事件的话,那么,休闲庄园里的“黑天鹅”一定会成长为“家禽”。

5、休闲庄园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

拿乡村民宿做个类比,当2014年媒体偶尔报道民宿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啥是民宿;当2015年民宿被推上各大论坛的时候,大家还在争议究竟啥是民宿、大谈老板娘文化、呼吁民宿合法化;当2016年网红民宿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时候,大家惊呼一夜之间中国内地民宿的硬件迅速就超过了日本台湾;当2017年民宿成为各地乡村旅游救命稻草的时候,大家开始探讨围绕民宿的生活方式、消费场景、产业外延和生活美学;当2018年品牌民宿、连锁民宿、集团民宿、托管民宿涌现的时候,有人开始喊话:世界民宿看中国!

是的,这就是中国奇迹。

庄园亦然。

经历了圈地(流转土地)、改造(土地平整、栽树挖池、修墙筑路、搭线通水)、跑路(项目申报、扶持资金获取)后,庄园终于从基础建设阶段快速走了出来。应该说,当下的中国内地,从北上广深到边陲小镇,每个区域都有一家或N家规模不一的庄园投入运营,而且成为当地的口碑、网红、颜值担当。

继而,我们很快又发现,我们的庄园发展实在太快了,快到来不及思考消费者究竟需要啥,甚至快到庄主来不及思索究竟想做啥、想要啥,各地庄园就已经开门营业了。

得益于消费升级的红利,消费者直接推动了这波近郊度假式、休闲式、亲子式、场景式的庄园消费潮流,然而,我们的农庄、农场远远没有做好迎接消费升级的准备。

与此同时,早期的野蛮规划、粗放建设带来了土地的再次撂荒、闲置,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以我们调研掌握的资料来看,300亩以上的庄园,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不充分问题,要么是勉强亏损种植,要么是被迫搞成娱乐设施,要么是栽上小树苗安慰自己,要么是直接撂荒。

同土地浪费同样令人焦虑的是设施的闲置,由于没有商业模式、项目规划、时间规划、运营人才、营销手段,很多建好的餐厅、客房、大棚、游乐设施、冷库、有机肥车间等无法投入使用,或者仅仅是部分利用,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状态。

在休闲庄园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的当下,注定是一轮生死搏弈的淘汰赛。我们无法预知个体的命运,但可以预知未来成功胜出的休闲庄园的走势:坚持友善生产,注重品牌效应,千方百计构建高效率的运营团队,以内容营造为引流导流手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以平台化为商业模式,进而不断迭代,致力于营造基于生活美学和情感记忆的自然时尚生活空间。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

Hash:3b626a7bba683112a890c8d449463cf0e803c88f

声明:此文由 参见庄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