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寻古墓:盘点泉州历史上的名人古墓

今年三月初,位于晋江磁灶苏垵村的俞大猷墓被盗挖,引发了公众对泉州名人古墓保护的关注。清明节前,晋江磁灶镇举行祭祀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活动,祭祀仪式依循古礼进行,除缅怀抗倭民族英雄外,也希望通过活动推广民族礼仪中祭祀礼等传统文化,同时倡导文明祭扫,号召群众自觉保护、爱护文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正是外出踏春的大好时光。此时,不少地方已经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红白杜鹃,竞相盛放,让人不禁沉醉在这美好的春日之中。而作为传统的清明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沿袭下来的固定风俗。在祭拜祖先之余,作为华夏炎黄子孙,不妨利用清明节假期,去瞻仰一下古代泉州名人,探寻古墓之谜,来一场不一样的清明新玩法。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发现的超过千年、保存完整的古墓近10座,其中最早的古墓是晋朝的,有1700年历史了。 墓主林禄是福建林氏入闽始祖,晋朝五朝元老,其墓在泉港涂岭,至今保存完好。

另外,唐朝姜公辅的墓在南安丰州九日山,韩偓的墓在南安丰州癸山,黄守恭的墓在丰泽北峰石坑与塔前之间,五代王潮、王审邽兄弟的墓分别在惠安盘龙岭、皇迹山东北坡,北宋吕(王+寿)的墓在南安邱店,苏缄的墓在南安丰州西华社区,唐朝伊斯兰“三贤”、“四贤”的墓位于圣墓。

泉州的古墓结构主要有砖结构和石结构,而明清的墓是用三合土、糖水灰建筑的。这些千年古墓墓前大多数有石虎、石马、石羊,还有文臣、武将等翁仲,这是身份的象征,墓室规模也比较大。历史名人的墓能得到完好的保存,是泉州城市文化的积淀。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我国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山南麓,1963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何乔远在《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所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两位弟子(后世尊称为三贤、四贤)到泉州传教,死后葬于灵山。后世尊称三贤、四贤墓为圣墓。两墓紧邻,东西并列,坐北朝南,墓盖用花岗岩制造,高0.6米。两墓之上是1962年重建的一座石亭,四圆柱,歇山顶。幕后北、东、西三面建有石构回廊,长11米,进深1.04米。廊内有石碑多通,正中石碑立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迹。右侧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立行香纪事碑,刻有“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此外还有多通清代的重修圣墓纪事碑。

图片作者:@志远天下行

清源山弘一大师舍利塔——悲欣交集的一代高僧

弘一大师(1880-1942)姓李,名文涛,字叔同,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篆刻,并重兴佛教南山律宗,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

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1942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享年63岁。

1952年3在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

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曾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已修复。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一大师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右侧为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

图片作者:@志远天下行

★施琅陵园——闽南最大的清代墓制

施琅,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衙口人,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施琅陵园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墓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6800平方米,墓庭随山势分7层而下,两对石雕文武官立于最上层墓庭左右两旁;下一层依次对列石马、石虎、石羊,造型各异、神态逼真;往下各层分别为“钦赐祭葬”碑坊,清康熙皇帝第一、二、三次“皇清谕祭”碑亭和“皇清敕建”碑亭;一对约8米高石望柱分立墓庭左右两侧,间距为137米;“山河砺带”山门坊屹立于陵墓前。周围环绕的相思树松树、丛林等形成一道天然的翡翠屏

图片作者:@志远天下行

★郑成功墓——民族英雄荣归故里

郑成功墓在福建南安县水头镇复船山麓,占地面积 998平方米。为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延平郡王郑成功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墓室三合土构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风字形,列3排,分9室,第二排中室为郑成功的墓穴。墓前有石华表1对,高14米,顶端雕坐狮;石夹板9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戊子年解元”。 墓前两侧还有竖立的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备立旗杆时使用,其中一板刻有“戊子年解元”五个字。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县石井人,为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挥师东渡,在台湾人民的支援下,于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侵略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 (1662年6月23日)病逝,葬于台南洲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二十二日迁葬今地郑氏祖茔内。随同迁葬的有其子郑经等灵柩。

图片作者:程远斋主

★闽林始祖陵——泉州最早古墓,八闽林姓始祖

晋安郡王林禄之墓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亦为闽林始祖陵。

林禄,字世荫,西晋·太康十年(289年)生。317年随晋·元帝南渡,授招远将军。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敕守晋安郡(今福建),遂定居晋安,为八闽林姓始祖。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病卒,享年68岁。

林禄于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卒后,即迁葬九龙岗。其墓为夫妻合茔,呈“凤”字形,占地800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门一座,正中匾镌“闽林始祖”,左柱镌“东晋名藩”,右柱镌“开闽世胄”,左右分列华表二、旗杆柱四。三层墓埕逐级外扩,有石翁仲二、石羊二。墓园右侧通往水曲村路边有一巨石,上镌宋·朱熹题字“长山世缙”。

图片来源:网络

★李光地墓——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之墓

李光地墓位于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为清代名臣李光地之墓。 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石料被用于修渠。近年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

安溪湖头李氏族谱世系,李光地系唐高祖李渊二十子江王李元祥裔孙;一说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图片来源:网络

★王潮墓——福建保存完整的唐代大型石室墓

王潮墓位于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凤旗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潮(846~897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初从王绪农民起义军入闽,后被众所推为主。归唐授福建观察使,后授威武军节度使。在闽时,勤政兴学,薄赋强兵,安民保境。墓占地4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干”字形石构地宫,由封门、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所组成。3室均作券顶,前厅为八角九级叠涩顶,墓室上有封土高1.5米。墓前立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各1对,是福建省迄今发现保存较完整的唐代大型石室墓。

图片作者:kevin

★俞大猷墓——“俞龙戚虎”明代抗倭名将之墓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俞大猷墓前视野异常开阔,身后是苏垵山,前面流淌着九十九溪,占地5000多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道两旁立佩剑将军,又有石虎、石马、石羊及一对八角望柱。1986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作者:程远斋主

★陈庆镛墓——“抗直敢言”清末著名爱国御史之墓

陈庆镛,官至监察御史,光绪年间,御史江春霖歌其“抗直敢言”。陈庆镛墓位于洛江区北峰镇塔后村后山。原在塔后村福安宫口,占地约400平方米。1992年迁葬西姑院,1994年重修。 墓为“风”字形,占地约120平方米。原有石质墓志铭4块(巡抚郭柏荫篆额、太史陈仁撰文、大学士潘祖荫书丹),重修时,重新放置墓中。墓前有清代墓碑1方,石案1块,石狮、石文笔各1对,刻有坊名官职的石旗夹10付二十块,均保存完好。

图片作者:洪少霖

图文编辑整理:@志远天下行

Hash:acf8d1867eeafb10375e5938356f93c964180cdb

声明:此文由 志远天下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