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你所不知道的三座西汉皇家陵塚

陈忠实先生笔下的小说《白鹿原》,使得白鹿原声名鹊起,引得更多的文人雅士、外乡游子登临白鹿原,论古谈今,寄情白鹿。

白鹿原是位于西安城东的一座黄土塬,历史悠久,风景壮丽,东为灞河,西为浐河,高出西安城600多米,自古就是个风水宝地。在白鹿原上还有三座皇家汉陵,而且是一家三口:西汉薄太后陵、西汉窦皇后陵汉文帝霸陵。三陵呈三角形,千百年来,他们一家在这里安享皇天后土。

先说最南边的薄太后陵说起。

薄太后陵,俗称“薄姬冢”。薄姬是汉高祖刘邦妃、文帝刘恒生母。刘恒即位,尊为薄太后,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薄太后去世,遗诏葬于白鹿原上,以便“左望”其夫汉高祖刘邦长陵,“右望”其子汉文帝刘恒霸陵。

薄姬一生与世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俱足。这也是薄姬后来能在吕后专政时期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薄姬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三年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才会放心给母亲喂下。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

在薄太后陵的东北方向2.5公里处,就是她的儿媳窦皇后陵。

影视剧中的窦漪房

如果看过《美人心计》就认识这位太后了,窦太后就是窦漪房,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的陵寝所在呢。窦漪房出身贫寒,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她当了23年皇后,16年皇太后,6年太皇太后,这才为后世创作电视剧之类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窦皇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武帝建元六年窦皇后崩与文帝合葬霸陵,平地起塚,形如覆斗,按照汉代葬制,所谓合葬是指同茔(墓园),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

窦皇后陵正北方向2公里处, 就是自己老公汉文帝的灞陵。

汉文帝灞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围三百丈”,被国外汉学家誉为“东方金字塔”。位于白鹿原北坡形似方锥的“凤凰嘴”(今西安市灞桥区灞陵乡毛窑院村)。因山为陵,凿洞为玄宫,其中间以石砌筑,坚固异常。陵基依坡而成,气势磅礴,尤如凤凰展翅,故当地群众把此地叫做"凤凰咀",也称"青风山。"

汉文帝刘恒执政其间,执行"民休息"的政策,使农业 生产有恢复发展,粮满仓,社会安定,钱无计其数,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生活简朴,其陵墓依山而采,借势而建。陵中陪葬品皆为泥烧制的陶器,但没有金银珠宝殉葬,就连一般的青铜器也没有;送葬仪式也很简单,所以民间有"天葬汉文帝"之说。

刘恒是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直至临终时还吩咐其妻窦皇后要款待其母薄太后,愿以死后“顶妻背母”报其恩德。

当地人传说的汉文帝“背母顶妻”的故事源于三陵的位置和方向,汉文帝霸陵北向临灞河,薄太后南陵,南向临铲河。两陵方向相反即相背,固有背母一说。窦皇后的陵东北向(灞河在此处稍有改道),原走势变,窦太后陵与文帝陵反向交故有顶妻之说。这就是汉文帝顶妻背母的来源。

Hash:c0aec0373ff8bca7d9cea527e3ff9dad013dc39e

声明:此文由 生态灞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