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文化发源地,竟然在邯郸县南吕固

古城邯郸,是驰名华夏的“成语之都”。距市主城区10公里的黄粱梦便是成语“黄粱美梦”的发生地。觅仙踪,寻仙迹,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流连忘返。世人多知吕仙祠,却鲜有人知吕祖墓。吕祖墓就在黄粱梦东北5公里,邯郸县南吕固乡南吕固村东吕翁祠内。

山形天矫苍精剑,

日气曈曚紫磨丹。

度尽世人人不识,

青烟起处是邯郸。

这是700多年前元朝诗人陈孚(1259—1309)在游览邯郸县南吕固村所做《吕翁祠》的诗作。

南吕固村位于中华大街北端,南吕固乡北部,与永年县接壤,全村1087户,共计5280人。南吕固地名中的“吕”,是指吕洞宾。“固”谐音“故”,是指坟冢。在南吕固村东北,有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建筑吕翁祠,祠内现有传说中的吕洞宾衣冠冢遗迹,故名吕固。明朝洪武年间曾建吕固社。村北八里处有一李固村,因“李”、“吕”音近,为与李固区别,吕固改为南吕固。

吕翁祠,群众俗称“吕祖大庙”。是一处古建筑群,座北朝南,据考古推测,吕翁祠始建于唐,扩建于宋,定局于明。庙前是西起紫山,东经广府城,贯通永年、邯郸、曲周三县的运煤古道

吕翁祠,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三进道教建筑,原为清代嘉庆年间建筑,目前建筑为现代复建。吕翁祠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门,吕祖大殿,吕祖墓,三清殿。祠大门是重檐歇山顶建筑,红墙黄瓦,壮观静穆。关于吕翁祠的山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旧时,一个南吕固人到曲周办事,和一个当地人攀起话了,二人聊得很投机。曲周人问吕固人:吕祖大庙山门顶有多少个椽子头?吕固人不知,反问曲周人,其准确地答了上来。问其故,原来其经常到紫山拉煤,途径吕祖大庙打尖休息,躺在山门下经常数椽子头解闷,所以记得很准确。

吕祖仙师,八仙之一。姓吕讳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宝诰孚佑帝君。其籍贯民间传说不一致,普遍认为是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唐德宗真元丙子(公元796年)四月十四日生。百余岁而童颜,卒年不祥。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进士及第,后因黄巢起义,为避兵乱而一家归隐。拜钟离权为师学道。游庐山,遁终南,三醉岳阳城,留迹黄鹤楼,度柳仙,著全集。邯郸道上遇卢生,点化后被后人写成名扬天下的《黄粱梦》。以救人苦难为己任,世人尊其为吕祖,到处立庙以祀之。民间传说其游历到邯郸县南吕固村,升天成仙,后人为其筑有衣冠冢。

吕祖殿是祠内主建筑,拾阶而上,可以看到堪称奇文的对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里能看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字。上联:(三个云,两个云,音:咕嘟)云中神仙府,下联:(三个山,两个山,音:参差)山上道人家。这四个字恐怕只有去《康熙字典》中去查吧。大殿墙壁上彩绘着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正上方悬挂着一幅横匾,上书五个乩书大字“天地葫芦玉”,意即天地混沌之时,遇到道教的玉清世界。相传,吕祖大殿落成后,缺少牌匾,制匾匠人苦思无计,恍然进入梦乡。梦中见一道士,道士告知他不必发愁牌匾,第二天他正常做伙计就行。第二天,匠人在家继续筛粮食,筛出“天地葫芦玉”五个字形状,而筛粮食所在的木板恰巧就是匾的尺寸,再看五个字,下方都有两个口,就是“吕”字的形状!匠人恍然大悟,原来道人就是吕洞宾。据村里老人回忆,“天地葫芦玉”匾额就是流传下来的字的形状,五个字融合了蒙、回、藏、满、汉等民族语言的特点,颇有情趣。

吕祖殿供台前有一签筒,内装120根竹签,分上上、大吉、中平、下下四类,每类30根。

有游客有胸怀不解之事,慕名前来求签问卜,求吕祖指点迷津。据说张学良将军放弃东北,奉蒋命调防西安,途径邯郸,由于心中苦闷,曾到吕祖殿扶乩问卜,吕祖曾降诗一首:“劝君何必苦追求,功名利禄旦夕休,真主出在平原地,西北群雄保八牛”。这对张学良拒绝剿共,坚决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起了一定作用。

吕祖殿居中,上首为钟离殿,下首为卢生殿。两厢陪殿分别为蓬莱岛,仙人洞,炼剑坊。

卢生殿内,卢生侧卧榻上,酣然入睡。四壁彩绘黄粱美梦的故事。唐沈既济《枕中记》记述,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邯郸道上遇吕祖,诉说衷肠。吕祖赐卢生一偈云:“劝君何必苦追求,功名富贵亦无忧,借尔青囊且须许,位列三公子封侯。”即把青囊枕之,卢生亦入梦中。醒后米饭未熟,卢生叹曰:“梦醒方觉世荒唐,宦海沉浮本无常,邸余青囊玄机悟,留于后人话黄粱。”即随吕祖修道去矣。

从吕祖大殿两旁穿过二门,来到二进院子,吕祖墓就映入眼帘。说吕祖墓之前,先说透灵碑。

史料记载,透灵碑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石碑立,因其石料晶莹透亮,光滑能照人影,故曰透灵碑。村民回忆,原透灵碑文记载,一日有一道士跪在祠前哭师傅,村民问其故,答曰,吾师纯阳仙翁之墓距此三十步,如不挖则移之。村民听从后开挖后,见内有一八卦形石墓。再看道士已无踪影。四乡村民一时哗然,随即动手重修吕祖墓和墓道。自此原吕家镇更名为吕故。此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存在,可惜的是,历经文革,透灵碑无故遗失,碑亭被毁。村民们说,是与吕祖的机缘未到,合适的机会,透灵碑还会重回出现。

吕祖墓为地上为蓝灰砖建筑,墓顶上建有八卦形围墙,并留有八门,俗称“老眼的”。民间传说凡钻老眼的的人都会眼明长寿,幼儿钻门心灵手巧。八卦形围墙外门上分别镌刻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字样,而墙内壁则对应刻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个中含义,只有为我们解说的淳朴的村民才能说清楚。

墓墙正前上方有一块横匾,上书“山如可”三个大字,乃扶乩所求得。为何是“山如可”三个字?陪同我们游览的村民告诉我们,山同岩,“如”字和“可”字都带口字,是一个“吕”字,“如”字和“可”字拆分后,“女”字和“丁”字(意同“子”字)组成“好”字,就是“吕岩好”。墓前方有一块吕祖百字碑,碑文乃北京白云观道士所留。

地宫于1986年因村民浇地时偶然发现,在文物部门指导下成功挖掘,但墓已经已经被盗掘。墓高3.3米,中高3.3米。墓顶其形状为八卦,全墓是大青石条砌成,墓底是尺余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墓门正对大殿后门,有墓道相通。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唐代形制建筑。墓门前的石雕别具一格,门楣上的石雕椒图已被盗。门墩仅余两具造型古朴厚重的石雕螭龙。令人称奇的是,随着观者前后移动,螭龙愈远愈大,愈近愈小,与视觉感受完全相反。还有,从墓道进入墓室,远远望去,感觉自己能够昂首进去,但是直到跟前,才发现需要躬身低头进入,低首致敬的设计意味着对逝者和神仙的尊重。凡此种种现象,令人不得不钦佩古人智慧,精巧设计也令人流连沉思,百思而悟。

吕祖墓的后方原有墓道遗址,现复原为九宫八卦迷宫。各宫室之间俱是通道相连,墙上壁画都是吕祖传说的故事情节。整座迷宫占地不到1000平方,既有寻幽探古之内涵,也有现代娱乐之趣,迷宫曲折迂回,千回百转,令人兴趣盎然。

吕翁祠中轴线最北就是新复建的“三清殿”,整座建筑气势宏伟,令人赞叹。

吕翁祠西100米外就是千年杨树王旧址。千年杨树王俗称大杨树,乃吕祖亲手所栽。历经千年,根深叶茂。树身需12个人手拉手合围,约18米,直径约6米,树高18层,约45米。树冠最大径36米,占地面积2亩有余。树下可避二指雨。站在紫山顶上遥遥可见大杨树。指向东南方有一枝约一搂粗,叶片发紫,和其他枝叶截然不同,令人叹为观止。解放后修建107国道输元河大桥,大杨树被伐。一木之料修造了一座宏伟的大木桥。令人称奇的是,建设之后,工程一点也不余木料。大杨树的南边为吕祖故居旧址,毁于战乱。

为方便游客到吕翁祠观光,邯郸县政府2015年投资1400万元修建了从中华大街旅游专线直通吕祖大庙。依托吕翁祠的道教文化,在获得“2015河北美丽乡村”称号的同时,南吕固村继续深入打造南吕固“梦”文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走进村内,文化墙都是吕祖为主题的故事传说,引人驻足流连。你可以到“时光印记”村吧坐坐。泥墙,木窗,砖漫地,旧檩条,古朴的掉了渣儿的装饰,这是村民俗街里的“时光印记”村吧。市里来吕翁祠休闲度假的人们走进村内小憩,来此喝杯咖啡,小坐片刻,惊喜不断。“兵之家”是邯郸县乡村第一家国防教育主题馆。民艺馆是南吕固的文化地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演艺队老艺人马现良挂衔主演,在民艺馆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年西调,正是:听曲行雅事,艺高做善人。“玉梭织经纬丝丝生动,纯棉造表里件件衬心”,土布纺织馆,请出织娘亮出最得心应手的技艺,织出人们喜爱的纯棉粗布。

在吕翁祠东墙外侧是淤泥河故道遗址。淤泥河自西北方向曲折蜿蜒顺东南而下直达广府古城,1963年特大洪水基本淤平,部分河床依稀可见。淤泥河畔有许多历史传说,相传唐初名将罗成马陷淤泥河遇难于此,乡村也正在规划保护遗址。流转土地110余亩,本着“倡导有机,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原则,在村东北建有邯飞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为游人提供一个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的去处。建有绿色生态餐厅,掩映在百果园中,在采摘收获而归后可以直接进行烹饪,尽享农耕乐趣。

横贯千年,联通古今,人文气息浓厚、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南吕固村正在向人们走来,吕祖文化小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马谦杰 靳正兴

本文原创致,转载请征得同意,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订阅“邯郸影像”, 祺盛传媒用影像全方位展示邯郸的大事小事。

投稿邮箱:12331448 群:518017118

宋现彬编辑

Hash:e5889746b412b27d40ccc99400d8dbb9fea0a02d

声明:此文由 邯郸影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