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个白云庄,这里头的故事连九十岁的老奶奶都在听

“城内天一阁,城外白云庄。”这是在老宁波城时流传的一句话。

拐过那个散发出古意的照壁,世界突然安静。环城西路上的滚滚车流声和城市派生出来的喧嚣都被屏蔽。

眼前是一片葱茏的树林,一条幽幽的小径伸向林的深处,依稀可见林中有人在徜徉。

午后的秋阳铺展开来,一弯碧水把对岸的一个深宅大院圈拥在怀里。

清水长流白云庄,四明大开好学风

白云庄建于明末清初,本是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祠庄,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

白云庄位于西门外管江岸34号,是四明望族万氏的别业,也是中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地、甬上证人书院所在地、清代浙东学派的发祥地。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坐落在白云公园的白云庄四周环境极为清幽。

西塘河的支流万家河盈盈脉脉,依旧从围墙的南、东侧流过,几百年来环抱着白云庄。

庄内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均系砖木结构的平屋。建筑风格古朴厚重,青砖黑墙,黛瓦翘檐,浓浓的江南风情令人沉醉其间。

清康熙七年,一位落拓鸿儒,从余姚出发,买舟举棹,经丈亭渡口“趁落潮行”,顺姚江,逶迤来到了宁波城西。他便是名满天下的梨洲先生黄宗羲。

先生能应万泰之邀逾千万里来宁波教授万家的八个公子,皆为报救命之恩。1644年,黄宗羲和弟弟黄宗炎抗清军,其弟不幸被捕不日将要处决,闻此噩耗,黄宗羲心急如焚,立即从余姚赶往白云庄找万泰商量对策。

据说,由于太匆忙,黄宗羲连鞋子都没穿就跑了出来,等走到白云庄才发现已是满脚鲜血。万泰通过巧用死囚换人之妙计,将黄宗炎成功救出。万泰智救黄宗羲的弟弟黄宗炎的故事,感人至深,被记录在万氏宗谱之上,传为佳话。

白云庄里还收藏着《鄞江送别图》摹本,真迹藏于宁波博物馆。画上所画为万斯同临别时,甬上文人依依送别的历史场景。

甬上证人书院会讲地点不一,曾在城内广济桥高氏祠、延庆寺、城西白云庄、黄过草堂、陈夔献家等处会讲。而白云庄是黄宗羲在甬上讲学时间最长、最为固定的场所。

书院的学习氛围十分民主,只要是满十岁的孩童,都能去听讲。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主讲了八年,除了“万氏八龙”,还有许多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学者。

倜傥指挥天下事,风骚驱使古人书

白云庄与天一阁能相提并论,一是因为它的主人四明万氏是名将名儒辈出的世家。

四明万氏祖籍安徽,是以军功起家的明代甬上望族,弃武从文之后,又在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笑傲学林,最为后世关注的当属以布衣身份参与编修《明史》的万斯同。

从太祖起兵到靖难之役,从北征鞑靼到南抗倭贼,从卫所之设到漕运之治,从宦官专权到东林党争,从南明偏安到义军抗清,都能看到万氏祖先和万斯同父兄的身影。

有事则著武功,承平则显儒术。万氏族人在治兵习武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涉猎诗文。1520年,万表在武举会试中上榜,成为万氏家族史上第一位考取进士身份的武人。

他与天一阁主人范钦交谊很深,对当时日益盛行的阳明心学兴趣浓厚,承继浙东学术经世学风。从此以后,万氏家族以文章德业名闻天下,遂为甬上望族。

“倜傥指挥天下事,风骚驱使古人书。”沿着小径转到万氏故居,廊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字里行间透漏着万氏家族饱读史书、狷介处世的坦荡之气。

这里还保留了大量黄宗羲的墨宝文书,书香袅袅,墨韵久存,仿佛又能看到“甬上证人书院”的盛景。

今朝寻迹白云庄,浙东文化甬人习

略显幽静的白云庄,有几位周边的居民在里头散步。看着这座历史感厚重的江南小园,也生发着感叹。

“4月份的时候,这里可热闹了,举办了花朝节。花朝节活动中不仅有舞龙、糖画、古乐表演,还有书画、古代绣品、传统手工布艺、剪纸体验等。很多小姑娘穿着汉服,在园子里走来走去,挺新奇的体验。”家住白云庄社区的王叔叔平常闲着没事儿就会走到白云庄转一转。

绕着园子哼着越剧的胡大爷精神抖擞,“我啊,每天下午都来这儿走上好几圈,唱上几个自己喜欢的段子。这白云庄可是个有历史的地方,黄宗羲讲学就在这儿,这不我也经常来走走,熏陶熏陶。”

赤脚踩在鹅卵石路上锻炼的王爷爷说自己是退休教师,“有的时候带个收音机来,坐在树底下听听广播。有的时候踩踩鹅卵石,活络一下筋骨。说起这白云庄,是浙东文化的起源地。我以前教书的时候,就会让学生们周末来这里看一看,感受一下清时讲学的氛围。”

坐在河边大石上安静钓鱼的孙爷爷,是在白云庄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宁波。“白云庄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嘞,从万氏家族建造宅院开始就值得讲了。后来黄宗羲来这儿讲学,更是轰动一时,甬城的文人都汇聚到这里。后来还有好多研究浙东学派的人来这儿考究,众说纷纭……”孙爷爷讲起白云庄,滔滔不绝。

更有趣的钓鱼场景是在河边并排放着的三根钓鱼竿,没见过这种钓法的几禾好奇地走上前去。坐在一边的李叔叔笑了,“其实跟手上拿着是一样的,杆子一抖我就立刻把它拉起来。”

“白云庄,其实已经融在我们的生活里了。公交站就叫白云庄站,旁边的小区叫白云庄社区,前面还有白云小区,这儿也不仅仅只是个古时的建筑了。一年四季都会在这里举办很多活动,很多周围的人每天都会来这里走一走。”

坐在河边小亭子里的张奶奶见几禾在拍照,笑着说,“这个地方是有意义的,要多拍几张的。河对面那个宅院去过了吗?那里出进士的啦。”

九十几岁的张奶奶看向镜头,有些害羞。“有的时候这里会有学生来参观,就会有讲解人员在里头讲解,我也跟着听一听。什么万氏家族救人啦、黄宗羲在这里讲学啦……还有里头以前是有蜡像的啦,可逼真了。”

万家河静静地绕着宅院流过,河面上停着一只小船。没有缆绳系着,在河面上微微晃动。

在河边浣衣的林阿姨说,“这里来的都是老宁波,不了解宁波的人一般不会来这里。这里人少安静,以前是个清净的讲学所,现在也很多都是老宁波带着读书人来这里看看。”

在宅院外的石子路上,几禾还偶遇了一段暖心的喂食流浪猫的场景。小朋友用小奶音喊了一声,“猫咪们,吃饭啦。”瞬间从四周蹦出来两三只小野猫,乖巧地趴在地上,喵喵地叫着。

喂完食,小朋友还自己把剩下的垃圾全都带走了。然后摸摸小猫们,郑重地道了别,“我跟妈妈要走了,猫咪们再见。”这一幕真的太有爱了!

行人来了又走,白云庄恢复了安静。

树上长出的香泡证实了秋天这个季节,阳光穿过树叶,斑斑驳驳地洒下。

斜阳依依,四顾整个庄园在夕阳的呵护下,依旧安详宁静。

也许,郑氏这份宁静造就了浙东学派,也造就了诸多甬城的鸿儒雅士。

见过了风雨天一阁的你,不妨来白云庄走一走,感受一番修竹翠绿、书香袅袅。

宁波头条 (nbtt818)原创发布

Hash:238f3d580898b0b41dbf679d110df8db6f99e7fc

声明:此文由 宁波头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