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美

文/卢晓菡

3000多年前,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等各种文字相继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出现, 篆、隶、真、行、草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中脱颖定型,书法艺术开始次第有序地发展。

彼时的士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管题匾立碑、考经校籍,抑或作诗赋词、寄书传帖,笔墨未曾一日离手,书写成为他们与时代产生联结的直接方式。而写一手好字,不仅是他们的进身之阶,也是其磨炼心性、彼此间交游往来的风雅韵事。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商

时至今日,书法艺术的养成和传习,依然深藏于江河湖海。 那些立定挥毫书狂草,或悬腕俯首写小楷的瞬间,构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景观。在信息发达的当下,郑重地洗手研墨、提笔写字,不再只是传情表意的方式,而上升为一种美学的创造。

林语堂曾言:“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那么,延续千年的中国书法,究竟美在何处?

曹全碑 汉

进入历史的切面,或生活的瞬间

今人面对一幅古人的书法作品时,往往先从辨识其文字内容开始。毕竟 对于先民来说,书写最初的目的就是记录和传达。了解他们究竟在何种境遇下写了什么,是认识一幅书法作品最直接、最易行的方式之一。

这首先要谈到“碑”与“帖”两种不同的载体。 无论是断壁残垣上墨痕斑驳漫漶的碑文,还是典籍展厅中供人无限臆测神往的书帖,其间的一撇一捺,都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对抗时间的强大力量。

峄山碑(局部) 秦 李斯(传)

碑书往往承载着记载千秋的大业。匠人们刻碑以追述天下兴亡、记叙先祖生平、歌颂伟人功德,因此书风大多庄重严整、气势恢宏。碑文的刻画通常融入了工匠的艺术情趣,有极浓的金石意味,非毛笔书写所能触及。

譬如秦朝李斯的《峄山刻石》。全文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章法秩序井然,处处彰显了当年“车同轨、书同文”的国策下,嬴政御宇四海的气魄。

乙瑛碑 汉

相较而言, “帖”则更像古人写的一张字条、一个便笺,多记叙日常琐碎小事,书写时往往随性而动,因此笔意更加放逸飞扬、活泼自由。

唐代《苦笋帖》尤其可爱。这件作品连同署名只有14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它是僧人怀素写给朋友的短信,告知友人笋和茶都极好,赶快来分享。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有一丝欣喜和迫切,还有掩饰不住的倜傥自得。这本是怀素一生中微不足道的只字片语,是一张随手写就的“信笺”,却被后世传为“禅茶一味”的美谈。

苦笋贴 唐 怀素

而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里最令人称道的,除了王羲之醉酒后愈加遒媚飘逸、酣畅自如的字体,当然还属“极视听之娱”的内容表达。距离《兰亭序》问世已有1600多年,如今该书真迹已无处可寻,但彼时文人悠游山野的风习情趣却随着这幅描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风俗图卷永葆鲜活。

同样名满天下的《祭侄文稿》,写的是家事,也是国事。那是一个叔父对惨死于安史之乱的侄儿的沉痛悼念,也是那段兵荒马乱、叛军四起的历史的横切面。那些颠倒错落、涂改圈画的凌乱笔势,将个人命运在历史废墟上的苍凉感与幻灭感书写得触目惊心、历历在目。后来,这篇文稿被颜真卿用楷书又正式誊写了一遍,焚化于家族祭奠仪式上,以追悼亡魂。而 国破家亡境遇下个人的牺牲和承担,则被最真实、完整地保留在了这永恒不灭的“草稿”里。

祭侄文稿(局部) 唐 颜真卿

所以,书法何以打动人,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符号?想来是因为它作为一个个样本,承载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封存了那些久远年代里不为人知的风情、面貌,事无巨细地记录了祖辈生动生活的细枝末节……你借由亲近它们、观赏它们、心摹手追它们,得以进入那些不可能“在场”的时刻,并由此获得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让自己的渊源有迹可索、有根可寻。

有永恒的自然造化,也有即兴之美

蔡邕《九势》中所谓“书肇于自然”,说的是书法脱离文字内涵后的抽象形式美。书法家并不如实描摹自然万象,却长于通过观察建筑的形态轮廓、墙垣上雨水的流痕、山水的走势、舞者的动作姿态……来提取 这些自然万象中的种种美感,幻化成胸中的养料,最后凝练成笔端的线条——此亦张怀瓘《书议》中所言“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之境界。

宣示表 晋 钟繇

相传卫夫人教王羲之学习书法,常带他去野外观察自然:看,那“点”如高崖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王羲之由此获得启发,书艺逐渐登峰造极。张旭的草书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不羁的势态为世人所看重。那些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的书写意境,据说是其观摩公孙大娘舞剑而习得。黄庭坚晚年行至三峡水岸处,看船夫摆动双臂荡桨而领悟了笔法。他后来舒展苍劲的笔画力道,亦即溯流而上的结果。

及至“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重若崩云,轻如蝉翼”……这些《书谱》里关于书法美学的大量比喻,已经把书法家在自然造化中得到的启示揭示无疑。 这些于单字笔画细处的模仿,完成了书者体察世界后的输出过程,是其对天地万象高度的提纯和营构,也是古人对书法美学的一种实践。

冠军贴(局部) 汉 张芝

然后是布局。从“点”开始,一元复始,开启鸿蒙之初的存在,以其确立一幅字的速度、力量、重量;再以“线”绵延、发展、构造成有独立生命的“字”;最后累“字”而成“篇”,完成全篇的气韵……这点与点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进退,便是人们常说的由“笔势”“体势”到“气势”的生发和进阶。

这一操练过程,不仅体现了先人对空间营造、谋篇布局的理解,还令其在日复一日的书写过程中,不断地演练着阴与阳、显与藏、轻与重、虚与实、动与静的人生功课。

苏轼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不可复制和意外偶得,也是书法审美的重要内涵。

兰亭序(局部) 晋 王羲之

王羲之醉酒后写就的《兰亭序》,连他自己酒醒后都复写数十遍而不可得,以致令他感慨道,写字有时还真是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此言不差。那未曾刻意设计和演练的点画撇捺或许可以描摹誊抄,但整个篇幅中一气呵成的气韵却是“有如神助”而得之。

那些运笔走势连同涂改墨渍一起,是欣于当下之所遇,是广袤时空里的放浪形骸,如同翩跹惊鸿,呈现了书法家经年累月严格法度训练之后的放松与解脱,以及在神游天地间的心境里,“心手双畅”碰撞出的毫不做作、不加掩饰的真情流露——它既在掌握之中,又不可预测、充满意外。

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

见众生性情,也将自我安顿

“流美者,人也。”钟繇在1000多年前写下的句子,成为历代书家再三强调的箴言,与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的言论如出一辙。说到底,字为心迹,是个体生命修为的结果。亦如古人把字叫作“千里面目”——一幅书作上显现的,不仅是个人胸中的品格学识、手底的功夫技巧,还有他行走过的千山万水、他遇见的人与事,以及落定身心的当下。

而领略书法审美的关键,便是借由这些万千面貌的字,窥见书法家灵魂深处隐秘的风景——他际遇的起伏、他的来处和归途。

寒食帖(局部) 宋 苏轼

于是,你在《寒食帖》里看到的不止时而沉郁、时而尖锐的线条,还有被流放黄州时郁悒苦闷、饥寒交迫的苏轼;你在《丧乱帖》里看见的不止利刃般的行草转折,还有那个在时代丧乱中祖坟被践踏、痛心疾首到哽咽不知所言的王羲之;你在《七律诗轴》中看见的也不再是奇诡顿挫的笔痕,而是徐渭一生焦虑、躁郁、狂乱的生命调性……

丧乱帖 晋 王羲之

蔡邕在他的《笔论》里说:“书法,散也。”书写是一种出口,“散”的是性情和怀抱,是流动全身心的悲喜气息,是一个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时仰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谓“意在笔先”,是因为淤积在胸中的情感与体悟汹涌澎湃,笔下才会如行云流水一般,有了动静行止的节奏和律动。

所以即使是善于隐藏自我的人,也无法在他的书写中全然掩饰自己。 他的刚硬、他的锋芒、他的世故、他的羸弱、他的孤注一掷、他的委曲求全……都被一一诚实地投射在笔下,任观者一览无余。因而,赵孟頫虽登上了书法的至尊之境,却终究在气节上输给了颜真卿;董其昌则在后人的顶礼膜拜与唾弃诋毁间,度过了始终无法盖棺定论的一个又一个百年。

洛神赋(局部) 元 赵孟頫

说到底,“九宫格”所框定和照见的,始终是一个人的性情与品格。在此意义上讲,相较需要束缚自我、精确计算的楷书,形式险绝的行草或许更加高蹈。它隐藏着对标准和典范的抵抗,隐藏着对规矩和章法的叛逆。它将“人”置于技巧之上,笔随心行,是以摆脱法度的捆绑,让人回到书写中,完成最真实的自己。

因其如此,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最令人尽兴的时刻,是发生在真真切切“见字如面”的瞬间——是穿透纸上抽象的笔画,隔着时空,跟写字的那个人相会、印心、长谈……

杜甫醉歌行诗(局部) 明 董其昌

石涛在《画语录》里说:“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这大概也是写字的人最欢愉的时刻,它为其提供了一种静定自处、妥善安放身心的方式——每每添纸提笔,都仿佛遁入一个久远、空旷、清净的世界,让人看到书法审美的至高处风景。

你要立定精神、全神贯注、郑重其事地投入其中,净手、静坐、磨墨、濡湿毛笔,让笔锋在纸上随着意念起承转合。

这一刻,个体得以脱离尘俗冗事之外,人与纸张之间,似乎铺展开一个纵深无度的空间。如同清空自己后,行至高山流水间,看波澜起伏,看沟壑连绵。而你经由那一笔一画的琢磨、锤炼、安顿,一些难以释怀的痛苦或许就能在笔尖被释放,一些无法遣散的焦灼也许能被纸绢所平复,一些胶着和脱离控制的矛盾、困境,大抵也能被水墨稀释、冲淡……

小戎诗(局部) 吴昌硕 清

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以艺入道”。想必,这个护持自我而得“大自在”的过程,也即美的完成。

—END —

本文摘自2021年《读者欣赏》2-3期书法合刊

Hash:146eda73a2aff94846c1be7781c209bbb9cb5ec4

声明:此文由 读者欣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