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孟津五处遗迹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地方你去过吗?

近日,洛阳文物局公布了我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孟津5处文保单位上榜!

至此,孟津共有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围名单:

扣马长赢门

扣马长赢门位于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内。修筑于清同治二年,据记载,扣马因地处黄河故道,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为防匪防寇,当地群众自发组织,修筑村寨,并在扣马寨内定居生活。

该寨原有四门:东门春旭门,南门长赢门,西门保成门,北门迎思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现仅存长赢门(南门)。

闫凹玄帝庙舞楼

玄帝庙舞楼位于孟津县朝阳镇阎凹村玄帝庙内。玄帝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于年代久远,玄帝庙内其它建筑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损毁,唯有玄帝庙舞楼历经沧桑,保存基本完整。近年来,阎凹村又对舞楼屋面进行了简单修缮。

汉陵中学

汉陵中学门楼位于孟津县白鹤镇鹤南村东南。

汉陵中学开孟津中学教育之先河,近汉陵而得名。1943(民国三十二年)由白鹤乡绅孙觉民私人集资创办。该校选址于村南法兴寺

学校倡导新学、传授新风,为孟津各界所注目,成全县学子之向往。学校由孙觉民任校长,教导主任分别由李初平,陈公亮担任,当年秋季招全县英才二班。1944年3月,汉陵中学旧址竣工。1948年7月汉陵中学解散,同年,白鹤地区解放

1949年孟津县教育科在汉陵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孟津县县立中学。1952年8月,抽调汉陵中学部分教师在老城组建孟津县县立中学(老城高中前身),汉陵中学改为孟津县县立中学分校。1954年迁至孟津长华,改名为孟津县第二中学(即现在的孟津一高西校)。

由于白鹤地区群众念汉陵中学教化之功德,又有尊师重教之传统。1955年由白鹤乡成立了“戴帽初中”。

1958年8月孟津县文教局在此基础上建立孟津五中。1961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解体。白鹤地区群众又集资成立了“白鹤公社社办初级中学”。1969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孟津县白鹤高级中学,开设普通高中课程。

1983年8月更名为孟津县农业高级中学。1993年7月更名为孟津县第三职业高中,现成为白鹤村小学校址。七十余年来,校名几经变更,学校几经改建,不断翻修,唯有汉陵中学门楼,历经沧桑,巍然犹存。

金村烈士陵园

金村烈士陵园建于1965年,原位于金村村南,因中州大渠建成后,地下水位升高,严重影响烈士陵园安全环境,1983年,县民政部门将陵园迁建于金村西北邙山南坡。

陵园内安葬着44位在解放洛阳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伤病而死亡的烈士遗骨。每年清明节,当地机关和学校在此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杨体瑞烈士陵园

杨体锐烈士墓位于孟津县小浪底镇班沟村村北。

1913年8月4日,杨体锐为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英勇就义,年仅21岁,杨就义后由其老师郭明山(孟津县南达宿人)将其遗体运回班沟村。其妻王氏坚贞守节60余载,于1969年病故,终年80岁。1974年1月3日与先烈杨体锐合葬于北邙,殡于杨家祖坟,墓前竖杨体锐墓碑一块。

2009年孟津县政府、县政协为其竖立“杨体锐烈士纪念碑”一块,碑后刻记杨体锐烈士事迹。2002年3月30日,共青团孟津县委、孟津县教育局命名杨体锐故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

你认为,哪处最美?

哪处古迹最应保护性开发?

(请投票)

编辑:孟津旅游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20b7b0bbcce609dbbc5727cbc922b986fa05eb92

声明:此文由 孟津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