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革命先烈之梁敬喜 • 肖国宝

弘扬浩然正气,感悟精神力量。今天介绍的是 梁敬喜、 肖国宝2位革命先烈事迹。

梁敬喜

(1928-1950)

梁敬喜,又名胡敬喜,乳名冬娃,四川荣昌火烧店街人。1928年12月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1950年8月25牺牲于贵州仁怀县李家寨剿匪战斗中。终年22岁。

梁敬喜8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无力抚养,过继给隆昌县油房乡街上的姨父梁德山、姨妈徐素珍夫妇为儿子。由“胡”姓改为“梁”姓。不久,生母徐氏也因病去世。在养父母的抚养下,9岁至15岁在油房街后梁家学堂读书6年,因家庭缺劳力,辍学回家在养父养母经营的茶馆当帮手,干活不顺父母的心意,常遭打骂,渐渐形成“要出去另找路走”的想法。1947年8月的一天,在挨了养父一次毒打之后,离开梁家到骡子滩(现乐子滩)街上王道修的茶馆里当帮工,被在茶馆当帮工的孤身老人李俊收为养子,改名李敬喜,与李俊老人一道生活,相处融洽,感情很好。

1947年冬,19岁的梁敬喜身强力壮被国民党抓壮丁当兵。1949年初在淮海战役中得到解放,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第16军47师139团3营8连3排9班当战士,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内心非常激动,有说不出的喜悦,在给养父母的信中说:“我现在已经获得了解放,成为了解放军战士,这是我一生最大幸运。但全国还没有彻底解放,还有很多人不能安居乐业,我要为他们的解放而努力,请不要挂念我。”梁敬喜在解放战争中随部队转战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参加过渡江、贵阳乐山大渡河等战斗。他在部队勤学历练,为人正直,团结同志,上进心强,能吃苦耐劳。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勇猛顽强,多次受部队的表扬和奖励。

1949年11月,刘、邓大军解放贵州之后,乘胜进军四川。贵州省境内部队空虚,土匪趁机叛乱。梁敬喜所在部队139团奉命到仁怀县剿匪。在仁怀、桐梓习水等地的剿匪战斗中,梁敬喜和战友们一起发扬了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参加了“金沙合围”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950年8月,大股武装土匪基本被消灭,国民党遵义专区专员卢杰同兴隆乡乡长、土匪头子李正开纠集武装土匪100多人,据守在李家寨。为把土匪彻底消灭干净,139团党委决定在仁怀北部组织一次合围,消灭最后一批土匪,净化这个地区,经过10多天战斗,大部分土匪被歼,各路散匪纷纷逃往李家寨,凭借李家寨这个天然屏障负隅顽抗。

李家寨,位于仁怀北部兴隆场附近一座高山之巅,与仁怀、桐梓、习水三县交界,顶峰海拔1500米,寨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寨中有李正开父子修造的上下两层住宅,设有碉堡,有通向岩脚的天然地道;寨子四周有厚2米、高4米的围墙,东、西、北三面悬崖绝壁,怪石嶙峋,南面只有一条崎岖小道从兴隆场通向寨门;寨门一方建有三道厚2米、高4米的石头围墙,每道围墙间的距离约7米;围墙上射孔密布,险要处设有土炮,在第三道围墙设有岗楼可掩护三道寨门,寨内西、北两侧各设有一个碉堡,居高临下,可控制入寨道路。地形险要,工事坚固,易守难攻。

1950年8月25日中午12时,139团5连、8连在团参谋长翁介山的指挥下,进攻李家寨,顿时枪炮齐鸣,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进寨内。在强烈炮火掩护下,我突击队员迅速接近第一道寨墙。炮火一停,8连突击队员从南面、5连突击队员从东南面同时发起冲锋。5连战士张明喜登上梯子一跃第一个跨上墙顶,一个点射将土匪大队长李正科打死,跃进寨墙。第二个战士陈海宝刚跨上寨墙,被一土匪砍伤左脚,忍痛坐下,击毙几名土匪,巩固突破口,5连突击队员全部通过第一道寨墙。8连突击队转到寨门,用梯子准备爬墙时,被匪徒一阵阻击。这时,9班突击队员梁敬喜、周天飞、包克强三人,趁硝烟弥漫之际,冒着弹雨刚越过第一道寨墙,周、包二人负伤倒下;梁敬喜的左腿也中弹负伤,他强忍巨痛爬到第二道寨墙下面,与5连突击队员交叉火力,掩护8连突击队员越过第一道寨墙。

两支突击队员在梁敬喜、8连连长邓克文火力掩护下,顺利冲过第二道寨墙。但此时已牺牲7人,6人重伤。合并三支突击队力量猛攻第三道寨墙。为吸引敌人火力,9班长韩丙银和另一名战士用木棍顶起军帽摇晃,敌人火力拼命向军帽摇晃处猛烈射击,梁敬喜等8人抓住战机搭梯登墙,因梯子太短难以翻越,梁敬喜猛然用肩膀托住梯子,直喊:“同志们快上”队员们飞快攀梯越过第三道寨墙。

突击队员冲过第三道寨墙,与敌人的暗堡接近,敌人居高临下疯狂射击,梁敬喜等4名战士又负重伤,情势十分危急!在此危急关头,已经三处负伤、左腿被打断的梁敬喜怒火满腔,紧瞪血红双眼,咬紧牙关紧抱一根爆破筒一步一步向爬行,当爬行到敌人暗堡一侧时,猛然跃起,使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塞进敌人的暗堡,一声巨响,土匪火力最强的最后一个暗堡被摧毁,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梁敬喜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表彰梁敬喜的英雄事迹,139团党委决定:授予梁敬喜烈士特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他为模范共青团员和模范共产党员;所在班为梁敬喜英雄班,作出向梁敬喜学习的决定。在桐梓县城召开各界人民参加的追悼大会。

梁敬喜烈士的遗体先掩埋在兴隆场,1952年仁怀县民政局又将其遗骸迁葬于仁怀县城———中枢烈士陵园。

肖国宝

(1927—1950)

肖国宝,四川南江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O团一营二连二排一班副班长。1950年11月13日,在贵州省长顺县睦化乡斗蓬冲歼灭“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曹绍华匪部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部队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肖国宝牺牲后,贵州省军区授予他“一等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肖国宝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肖国宝英雄连”。

肖国宝原名徐永寿,1927年10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南江新民乡灌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徐永寿家世代赤贫,田无一丘,地无一垄,全靠帮人打工扛活维持生计。1936年,四川大灾荒,庄稼颗粒无收,一时饿殍遍野。为了找条生路,徐永寿入赘到了肖家,改名肖国宝。

1947年3月,肖国宝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被迫成为国民党胡宗南三十四师的一名新兵。1949年底,肖国宝在峨嵋战斗中起义,加入解放军,成为一四O团二连二排一班的革命战士,从此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1950年1月,肖国宝所属部队受命从四川到贵州参加剿匪、镇压反革命的战斗。

这时的贵州,土匪猖獗,一部份国民党起义部队与国民党乡保武装又相继叛变。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行商,破坏工矿企业,残害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袭扰城镇和交通要道,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因此,剿灭土匪便成为能否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彻底解放贵州各族人民的极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肖国宝和战友们遂投入激烈的剿匪斗争中。

肖国宝在剿匪战斗中素以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威震敌胆而著称。他多次立功,被连里战士誉为“主力”。在黔西的剿匪作战,在大定(今大方县)戛那山槽与大惯匪“单草包”的战斗,在大塘夜袭叛军的战斗,在九龙山掩护部队突围,在福泉县追歼东窜的残敌,在白狗塘夜战,肖国宝一次次立功,一次次受到部队嘉奖。这时他已是二连二排一班副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班因战功卓著,被团里命名为“剿匪英雄班”。

1950年1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集团剿匪指挥部开始了贵州剿匪史上著名的长(顺)、紫(云)、惠(水)铁壁合围。围剿曾疯狂一时,气焰嚣张,残酷屠杀人民,骚扰十余座县城,并扬言要攻打花溪,占领省城的“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曹绍华匪部。

经过我军几次合围清剿,曹匪遭到沉重打击,他号称万人的七个师,大多被我歼灭。曹匪带着几百残兵败将,东逃西窜,惶惶不可终日。

上级将活捉曹绍华的任务交给了担任北线封锁的一四〇团。团里最后决定一营完成这个任务。一营全体战士,个个摩拳擦掌,写决心书,请缨作战。肖国宝找到营教导员,拿出入党时咬破手指用血写的“献身于党”四个大字的白毛巾,坚定地说:“教导员,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把曹绍华捉住,为民除害,为营争光,请看我的行动吧!”。

营教导员亲率由二连和三连78人组成的武工队在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下,循着曹匪留下的蛛丝马迹,一路追踪,终于在11月13日拂晓将曹匪带领的400多人包团在长顺县野马三槽的斗蓬冲。斗蓬冲是一个300多公尺长的山沟,四面是陡峭的石山,除了三个垭口,没别的出路。虽然敌众我寡,78人对400多人,但地形对我有利,只要能守住几个垭口,敌人就很难逃跑。担任正面突击任务的二连一班在营教导员命令下打响了战斗。副班长肖国宝带着几个战士率先向沟底冲去。

霎时沟里沟外枪声、喊杀声大作。匪徒们不知道来了多少解放军,—个个失魂落魄,像无头的苍蝇在沟里乱撞。当他们意识到已被包围,就组织反扑。战斗中,敌人的一挺轻重两用机枪向解放军疯狂扫射,有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中。肖国宝激怒了,他猛地从一块稻田上跳起来,手里的冲锋枪怒吼着扫倒一片敌人,并大喊着:“冲啊!拿下敌人的机枪!”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腰部,他一个踉跄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不能停下来。”他对自己说,“不消灭这挺机枪,后面的战友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他爬起来,慢慢往前挪。

土匪的机枪还在吼叫。肖国宝忍着腰部的剧痛,以顽强的毅力,从侧面向那挺机枪爬去,一步,又一步,他站起来了,发出一声震撼山岳的呼喊:“冲呀!活捉曹绍华!”猛然向前扑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机枪哑了,战友们踏着他用鲜血开辟的道路冲了上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400多名匪徒除少数漏网外,或遭歼灭或作俘虏,并活捉了匪首曹绍华。

肖国宝牺牲后,长顺县各族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修建了“肖国宝烈士陵园”。英雄的家乡,四川南江县还设了“肖国宝纪念馆”,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更多 推荐

▼点击文字阅读

☞ 十二背后旅游区人气爆棚 备受游客青睐

☞ “五一小长假”,游客打卡红果树景区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总编:石芝谋 | 副总编:彭坤煜 刘勤 卢永贤

责任编辑:娄云霄 | 责任校审: 卢永贤

来源:贵州改革

▼记得分享转发哦!

Hash:df6b3ab422b28d0a563909d87e0c16e9544c539b

声明:此文由 绥阳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