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商於古道上的事件与战事

楚国国都东迁以前,来往于商洛道的秦楚使臣为数不少,秦人公孙昧在韩国时曾说,“司马庚三反(同返)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於”,司马庚和甘茂是秦国使臣,昭鱼则为楚国使臣,也是在这条道路上相遇。即秦王、楚王几次会见,均从商洛道过往。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二十八年(前279),秦大将白起先后出兵商於古道,夺取了楚国宛城以及郢、邓5城。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派大将王翦率兵10万,出武关,攻入楚都,楚王负刍被俘,楚国被灭。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宫四博士唐秉、崔广、吴实、周术避“焚书坑儒”之祸,隐居商山,史称“商山四皓”。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之南路军,自南阳扣武关攻咸阳

秦二世三年(前207),八月,刘邦率农民起义军10万,自宛西进,破武关,战蓝田,兵至灞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在今西安市东郊)旁,秦王朝灭亡。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大将周亚夫率军出武关,平定“七国之乱”。

汉初,刘邦曾派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去沛地迎接太公和吕后;以后常有由这条道路迎来送往的事情。西汉末,更始元年,淅人邓时起兵攻武关,在关中被赤眉军打败,部将越憙与友人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带妇幼,越过秦岭,径出武关,进入南阳地区。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安成侯刘赐曾由宛地前往武关迎接更始帝的妻子去洛阳

汉惠帝三年(前192)刘盈即位后,念“四皓”助立之功,在商山立四皓碑。

汉元鼎三年(前114),“史圣”司马迁20岁时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自长安出发,取道商洛道下南阳。公元24年冬,赤眉军在樊崇、逄安的率领下,自宛入武关至弘农郡(治弘农县,在今河南灵宝县北),于次年正月会合自陆浑关(关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至弘农的徐宣一军,进至华阴,乘胜攻入长安。

此外,东汉时期还有几次小规模利用商洛道的事例,如东汉初年(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地方割据势力延岑在关中败走蓝田到析县,受到汉军阻击又转道出武关,攻南阳郡,打下南阳数县,又被汉兵击败于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于是南投割据黎丘(在今湖北宣城县东北,汉水以东)的秦川;次年,延岑又打到顺阳一带(属南阳郡,在今淅川县南境),又被汉军击败于邓城(今襄樊市西北,邓城遗址),于是西去汉中投奔公孙述。

汉献帝初平元年,华歆为避西京之乱,“求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东汉末,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四月,吕布在长安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打败,也是从长安经武关奔南阳东投袁述。随后,关中混战,董卓部将张济、张绣也是率军从关中经丹江一线,到达南阳盆地,据有宛城,与割据荆州的刘表相结。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20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其中一路出武关攻占襄阳

建安十七年(212)蓝田人刘雄鸣聚众数千人占据武关,曹操派大将夏侯渊征剿,其次子曹植随军至商山四皓墓瞻仰,留有《商山四皓赞》诗。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国家处分裂状态,商於古道上也有军事征战。东晋永和十年(354)桓温伐统步兵4万北伐前秦苻坚,又攻上洛,进峣关破蓝田。义熙十二年(416)刘裕伐后秦,沈田子、傅弘之率军由商洛道入武关,克长安。东魏天平四年(537)丞相高欢举兵攻打西魏,将高敖曹率军攻洛州(上雒)刺史泉企被俘。梁承圣三年(554)西魏由武关出兵,经襄阳,陷江陵,俘杀梁元帝。

隋唐时,商於古道成为京城通往荆汉、江淮间的重要孔道,诸多文士、官吏经由此道游学取仕或赴任,故此也称商於古道为“名利路”。但也有战事与事件:

武德三年(620),反唐义军朱粲、郑元率兵攻长安,驻商州

大宝元年(742),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是年四月,诗人李白离京城,游历上洛、商洛,留有《山人劝酒歌》、《过四皓墓》、《商山四皓》等诗。

至德二年(唐天宝二年改“年”为“载”)(757),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攻打武关,西进占据上洛。冬,唐将王难得率军破安史叛军于武关,收复上洛郡。

建中三年(782)卢尤节度使朱泚之弟朱滔叛唐,唐代名将李晟率100多名骑兵从武关入援。

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李西华主持,投役工万余,从商州西至蓝田,东抵河南省内乡,修筑新道六百余里,俗称“商於路”。

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商州,题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诗。

长庆三年(823),诗人白居易第三次到商州,留有《宿阳城驿对月》、《仙娥峰下作》等诗。诗人元稹被贬官,途经商於道,留有《盛梦》、《题武关》等诗。

开成四年(839),诗人杜牧由寻阳赴京,途经商州,留有《商山富水驿》、《入商州》等诗。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游商山武关,均留有诗篇。

中和三年(883),四月八日晚,黄巢率军15万撤离长安,由蓝田入商州过武关,经商南,转战中原

五代后梁赋平元年(907),上洛发生兵变,驱逐商州刺史李稠,推押牙李玖主持州事。

淳化二年(991),王禹偁由右拾遗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居一年半,遍游商山、丹水、丰阳,写下《商州九日感怀》、《不见富水驿》、《畲田词》等百余首诗。

乾兴元年(1022),政治家寇准,随举出巡到商洛县,留有《秋日武关道中》诗。

庆历二年(1043),八月,商州人张海、郭邈山、李铁枪率领农民举行起义,京西路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嘉祜元年(1056),理学家邵雍隐居丰阳天柱山,留有《栖天柱山》等诗。

五代至宋,商於古道上多曾置兵。庆历三年(1043)商州人张海等在商州率饥兵千余人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南下湖北诸州。北宋末年,金兵虽两次进攻汴京,陕西巡按使范致虚领兵支援,主力东出潼关,并分兵由武关道东进。

南宋绍兴元年(1131)正月,金兵攻宋。金将高琼率兵攻打商州。商州制置使董先命统制张圮出兵迎战,高琼退却。张圮乘锐奔袭,单骑追至四皓庙。适逢金兵数百骑至,张玘怒目大呼,挽刀突击,金兵披靡莫敢上前。一月内九战九胜。

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将撤离喝为攻四川,避开宋军重兵防守的和尚原和仙人关,率主力东进,由古道攻下商州,进而绕道金州攻克兴元府。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撤离喝命珠赫贝勒率5万骑兵攻陷商州,南宋守臣邵隆弃城西撤至洪门堰三面埋伏以待金兵。又命其子邵继春率兵在州城以北大张声势,以迷惑金人。正月二十九日,金将阿穆尔贝勒率精骑5千攻打洪门,邵隆亲自擂鼓助威,士情激昂,经两个时辰激战,金兵大败,阿穆尔贝勒被俘,遂收复商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州都统制王彦派统制任天锡、离谌等领兵出旬阳,经漫川关攻克丰阳,收复商洛县(治所今丹凤县商镇),又率兵西进克复商州,俘获金将完彦守能。宋隆兴二年(1164)十二月,金将高景山攻占商州。宋开禧元年(1205)十一月,宋兵攻克淅川(今河南内乡县),进兵雒南,被金将寿祖追至丹江击败。宋、金大战,相持时间60余年。后人谓之“宋金鏖战”。

元至正十七年(1357),红巾军刘福通部将崔德、李武率军数万,克武关,破商州,直逼长安,使“三辅震恐”。一部经今柞水县红岩寺、曹家坪、红石沟,翻越秦岭。

明正统二年(1437),大量饥民流入鄂、豫、陕边界的秦岭山地、丹江河谷,他们开拓荒地,采淘金银,贩运山货土特产品,维持生计。明政府惧怕流民聚众滋事,多次派兵驱赶。成化六年(1470),刘通率流民在房县起义,以石龙一部啸聚万山丛中。拥众数10万,活动达10多年之久。

明崇祯六年(1633)十二月初,高迎祥、李自成率农民军10万余众,破河南伊阳、洛阳、新野,由湖北郧阳破上津,兵分五路进商洛,经山阳漫川、中村,直叩武关,迤西屯集百余里,连克山阳、商南、镇安、商州,杀死山阳知县董三谟,俘商州防守阎调化。又由景村直逼雒南县城,沿路战杀南河司巡检段文采,川、秦、楚三省告急。陕西巡抚练国事急发商州都司解文英、游击郑嘉栋等星夜驰援。又着原任守备弥孚远、标兵中将守备史大勋统率韩城合阳营兵7000人,自西安赶赴商洛。起义军一部舍雒南,取卢氏,经汝州至光化。李自成与其侄李过及顾君恩、高杰等弃商洛入湖北郧阳。

崇祯七年(1634)六月,明五省总督陈奇瑜,与郧阳抚治卢象升合兵,对李自成义军实行围剿。李自成为避围攻,经汉兴(今安康)尽走商洛山,试图分路突围,均未成功,随被陈奇瑜所迫,误入镇安熨斗到茅坪的水峡,为明军所困。时逢连阴雨,泥泞难行,人马伤亡过半,情况十分危急。李自成以重宝贿诱陈奇瑜部下,又佯允顾君恩诈降,奇瑜为之大喜,自以为大功立就,约于八月中旬遣送义军还乡。于是自成率众3万余人,在奇瑜指派的“安插官”监视下,才得以脱身,旋即出商洛,退至汉中栈道。七月,义军将领马光玉(浑名老回回)兵踞洛南。秋季,明商州守备史大勋率兵入洛南,与义军激战于黄柏川(今永丰川),史大勋被击毙,义军乘胜连夜攻克洛南县城。是年七月,义军张献忠率部破龙驹寨城。

崇祯八年(1635)正月,义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河南荥阳,史称荥阳大会。商讨作战方案,采取李自成“分兵定所向”的主张,由防御转向进攻,高迎祥、李自成与张献忠离开荥阳东进。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意见不合,彼此分军。高迎祥、李自成由河南入陕,到达洛南,走商州,出镇安,后进入汉中,部分义军留在商洛转战。张献忠则下庐州,由安徽辗转入陕。五月五日,陕西巡抚孙传庭驻防商州,义军撤离商州城,扎营在南三十里。明将曹文绍夜半自州城率兵攻打,义军转移至军岭川,设伏阻击明军,明军惨败,义军主力转移。明廷认为“商洛为贼薮,汉中、兴安,其奇境也”,急调四川总兵杨玉振统川军2万来商洛“围剿”,屯驻洛南城外。义军“一斗谷”率兵数万于阶峪(今保安境内)设伏,后在黑潭川与川军边战边退,诱敌深入,击毙总兵杨玉振。七月,义军“整齐王”数百人自涌峪沟(今丹凤县城东北)出,直逼商州重镇龙驹寨,同驻军明游击费国勋战于老君殿、青石砭等地。

崇祯九年(1636)三月,李自成同明都司陈永福大战潼关后,沿洛河到商洛。四月,义军满天星(尹世才)等由商南而上,兵临商州。官军游击马献图,于前一日统兵500赴商州,同义军战于城东爬楼山,义军失利,北进。

崇祯十年(1637)十月,义军“蝎子块”、“混十万”等数营屯兵商州以北,接连攻克泉村、黄川、砚瓦石、板桥等处寨堡。

崇祯十一年(1638),李自成义军在潼关遭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合围,损失惨重,李自成与其妻女相失,仅率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李过、袁宗第、刘体纯等18骑突围到洛南石门,集中部分溃散的将士到商州西部山中隐匿。明廷闻讯调重兵围剿,将李自成重重围困于“显神寨”10多日,李自成撤离显神寨,转战于商州深山地区。

崇祯十二年(1639)六月,李自成闻讯张献忠谷城再起,罗汝才起而响应,在商州的熊耳山马兰峪、麻涧一带招兵买马,重整军队,前哨人马驻扎于州城西二十里地的麻涧岭东段鼎龙山,又名鼎龙寨(后人称“闯王寨”)。李自成义军屯寨后,加固修筑,石砌壁垒,操戈秣马,公开打出闯王旗号。在商洛山经过数月的整军练兵,队伍逐渐扩大。开始同明军拉开战局,连战连捷,军威大振。是年冬,李自成进入商州军岭川,明将郑国栋、艾文彬合兵拦击义军,义军东下商南。据碑石记载:李自成在此期间,东走商南,扎营富水王家楼金钟山,并在此娶妻王氏女,人称王娘娘,后生一子,遂把“金钟山”改名为“生龙寨”。

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李自成在巴西鱼腹山被明军围困受挫,轻骑突围,经郧县进入山阳、镇安。十月五日,李自成率右营制将军锦侯袁宗第、果毅将军光山伯刘体纯以及自鸠鹤、蓝应诚来取商州。十二日前锋抵商,又安营扎寨于商州城西麻涧岭东段鼎龙寨(即闯王寨)。十三日大兵尽围商州城。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兼理商州道黄世清门下员役张玉投奔起义军,并返回劝黄世清开城投降,黄杀张玉,并取其首级高悬城头示众。义军围城三天,城内官军炮矢俱尽,黄世清令城中妇女挖街道所铺石头以为武器。十五曰中午,义军破商州城。黄世清被义军擒获杀死。署州事州同周文炜、学正杨条、训导王猷、中军守备王烈等拒降,亦被杀。袁宗第巡城到官宦邵公坤家邵家兄弟邵公巽、公齐、公量等,同声谩骂拒降,义军以刀威吓,全家骂不绝口,义军一怒之下,杀其全家十八口(事后,邵家亲族收拾遗骨合葬,并勒石作记。石碑尚存)。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定都西安(改称西京),进行封侯、将、子,商洛受封者有:商南侯李达,洛南侯李逸;李运亨为山阳子。李自成三月十七日,进攻北京,十九日,占领北京,推翻明王朝。仅42天。因清兵袭击不得已退出京城,撤离南下至西安。永昌二年(1645)正月,又不得不退出西安,经蓝田,走商州,过龙驹寨,出武关,入襄阳,奔往武昌

顺治三年(1646)二月,李自成余部刘体纯、郝摇旗率众2千从宛、邓驰入武关,直逼商州,经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终于攻克商州,抚治商洛道袁生芝见城破自缢而死。陕西制院孟某闻讯后,急发兵3千赴商救援,刘体纯连夜向山阳方向撤退去湖广。在义军影响下,商州东部农民林中高、陈谟旦等揭杆而起,各自聚集数百人,袭官军、杀官绅,劫济贫,威慑一方,被称为“杆子”起义。

顺治四年(1647)秋,洛南人何可亮、何士升、褚安成、杨林山、唐牛儿和雷登高等,聚集千余人,重举“杆子”旗号,起义再现高潮。顺治五年,洛南四乡都有“杆子"人马,指挥据点在县西阶峪(旧志称箭峪),经常出没于商州西北大荆川,商洛道中军张佐宁奉命进剿多次,均遭失败。顺治六年(1649)何士升向商州东南部“杆子”活动腹地发展,鸡冠山、伯牙山作据点,进行反官府斗争。顺治八年(1651),抚治商洛道许宸,针对“杆子”军的弱点,制造冲突,分化瓦解。用反间计俘总首领何士升献敌,被斩于商州城内。

庆元年(1796)十二月,襄樊白莲教女首领王聪儿反清起义。

同年四月,王聪儿率义军25000人,军分10队,由郧西驰援镇安。兵分三路,从西、北、南三面发起攻击。清军明亮战至日午不胜,慌忙逃窜。王聪儿追至王家坪,杀拦路助战的都统抚标右营游击等将六员,杀伤官兵数千人。统帅秦承恩逃回西安。王聪儿、姚之富、李全等率军自武关入龙驹寨,烧毁州同衙门及驻军营房,击溃驻寨州同盖方秘所率团练,围住商州知州陈祈,杀死清军及团练500余人。嘉庆五年(1800)四月,教军首领杨开甲等兵围商州,声威大振,知州陈祈率3千乡勇与教军战于龙驹寨百倾湾,教军骑步兵联合作战,杀死官军数百。同年闰四月,清廷派勒保、明亮、杨遇春接连入商,全面围剿,白莲教军折回河南。

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军部将陈德才、赖文光会合豫西捻军,共约10万人向商洛挺进,一举拿下武关,进入商州,沿途清廷官吏望风而逃。

同治三年(1864)一月九日,扶王陈德才、祜王蓝成春率太平军5万人进入陕西。同年三月初,天京告急,洪秀全急令尊王赖文光等回师解围。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决定兵分三路出陕。其中赖文光一路由西安越秦岭沿丹江出陕至河南。

宣统二年(1910),江湖会(又称哥老会)始在商州城活动,遍及各县,领导人为姚兴和牛际云等,会员之多,不下3000人。宣统三年(1911)九月初三,他们接到西安新军反正情报,遂即响应,并组织“秦陇复汉军”,打倒清朝各级官员,搞交印分钱活动。州官胡启虞和协镇胡占奎,被迫反正。龙驹寨厘金局长徐堉,也向会党投降,帮办文墨。

1914年3月13日,白朗起义军破荆紫关入陕,连克商南、商州。为牵制敌人,兵分三路。6月24日抵商南,26日商南富水与镇嵩军激战,损失惨重。经富水关南之黑水河,转由紫荆关返回河南。

民国时期,商於古道成为陕西抗击日寇东路军的军需线,又是中国共产党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中心区域和陕南游击队九进八出征战之地,以及解放军中原突围北上的重要通道

Hash:2320a987ee88ef3d7d580d9f1c4868b95605e2a7

声明:此文由 冰天雪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