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里方村:探秘宁波首个乡村文旅中心 ‖ 小布分享

00

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计划在宁波暨宁波首个村文旅中心于象山溪里方村成立。

这个顶着“宁波首家”头衔的乡村文旅中心的成立,有望为全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方面提供可参考的“宁波样本”。

文化旅游,1+1>2

20世纪40年代后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出版了《乡土中国》,他研究了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乡土中国全貌,认为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乡土思想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是乡土性维系着乡村社会的正常运转。今天重读,依然动人。

今时今日,高楼广厦红尘万丈早已不是休憩佳境,乡郊野外却成了人们心中的“桃花源”,人们高喊着“振兴乡村”,誓要弥补前些年对乡村的亏欠,乡村旅游也受到了全民追捧。

不过,在“逆城市化”流行的当下,饱览过各种田园风光的游客们对于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质化的风景和业态再难博得游客的青睐,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始简陋的产业迅速被洗牌淘汰,乡村旅游的方式、结构、观念都在发生转变。而让粗朴的乡村旅游与文化相结合,依托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目前业内专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优质的山水资源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文化旅游的开发才是下一阶段旅游业的重头戏。而文化和旅游之间的整合具有内在需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若没有旅游做载体,文化就是空的。比如民俗、古村落,在乡间普遍不被重视,习以为常的原住民通常不会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但对旅游业来说,就是很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旅游,将会带来1+1>2的效果。

有人将文化和旅游比作诗与远方,旅游是远方,文化是诗。官方和市场要做的,就是将远方诗意化,将诗落地化,让诗和远方完美结合。

曾有专家表示:“散落在我们民间的许多乡村,都有很好的文化资源禀赋,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再创造,都是可以打造成为具有文化灵魂的乡村的。它们可以成为盛世乡愁的存放地、农业文明的复兴地、传统文化的弘扬地、诗意栖居的理想地。”

事实上,文旅融合的发展路线在国家决策层的种种举措中早已明晰,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决定将国家旅游局和文化局合并,批准设立文化和旅游部。10月2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宣布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投资领域那厢,文旅融合现象也是越来越频繁,投资端已经形成了文旅跨界的格局。很多文化产业的巨头早已跨界投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巨头也在积极与文化企业之间进行合纵连横、饱和攻击。

最典型的一个现象是,在乡村旅游投资中,很多乡村创客都来自文化艺术界。可以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大势所趋。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也曾说过,文旅融合观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

除了文旅融合的大形势,“一人一艺”计划也在乡村进行得如火如荼。2016年8月,宁波启动“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通过整合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学习艺术知识、鉴赏艺术成果、掌握艺术技能。

经过两年在宁波的探索和实践,“一人一艺”已从一个陌生的口号演变为提升甬城百姓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标志,在宁波全市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2018年伊始,宁波市文化馆就开始着手调研“一人一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项目,并经过综合考量确定了溪里方村作为“一人一艺”乡村计划的启动和实施试点。

11月25日,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乡村计划暨宁波首个乡村文旅中心在宁波象山县溪里方村成立。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象山溪里方村文旅中心,注定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

文旅中心的前世今生

和很多乡村一样,远望乍看,溪里方村也坐落于一幢幢水泥钢筋现代建筑的丛林中,但走近后会发现,古村落将车水马龙的喧嚣挡在了村外。

村东西两侧有溪,自源头蜿蜒流过村庄,村中古建筑通梁精雕细琢,房屋连成一片,造型气派。青石板老街边的古法盆景、曲折巷弄间一块古老的石雕都在不经意间告诉来访者: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

进入村庄游玩,又不熟悉当地状况的游客,最好的选择是直奔这里的服务站,服务站专门负责咨询接待的村民会热情地向你介绍情况,再递上宣传资料和一份“文旅地图”,保证你按图索骥,在村里畅行无阻,玩得明白。

中庭的古戏台,稍加整饬后依然作为演出台,院子里排排放了很多把竹椅,供演出活动时使用。右手边的文史展示厅里,常年展示着村史村貌、民风民俗、乡村亮点等内容。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像溪里方这样拥有百年煊赫大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文史展示可以让你对这个村庄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有更清楚的认知。

漫步展厅,墙上的村名由来、重大历史事件、方氏宗祠记、族规族训,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建筑、竹树古梅的传说,仿佛让你读完了一段源远流长的家族史。

流连过家族史,迈出门槛,旁边的乡创工作坊又马上为你无缝衔接到富有现代气息的乡村文创特色项目展示厅。溪里方村早年以“盆景村”闻名,村民个个是盆景好手,于是这里就被摆上了村民所作的各种株型曼妙的盆景植物

这片区域的墙体也被砌成了极富设计感的山峦和落日形状,墙内隐藏的灯带一开,灯火莹莹,仿若真有松柏老树映着山川起伏、长河落日,每一幅都是足可入诗入画的清丽小景。让人忍不住击节赞赏:文化创意,真的可以大大提高一件商品的附加价值。

艺普讲习所则借助“一人一艺”云平台的数字设备和资源,定期开展艺术培训、文化讲座、文化活动等。院中还立了个牌子,挂出文旅中心这两个月的活动。象山海洋渔文化摄影作品展、象山走书、亲子体验盆景制作、农民画现场指导培训、农村公益电影……从这里,你可以知道,这里的“新农民”,业余活动是这样丰富多彩又有文化趣味。

二楼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常会招来村里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可以在阅览区阅读,也可以在智能借书机上扫一扫带回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此看书。

此外,市文化馆还依托“一人一艺”云平台的功能与资源,为乡村文旅中心提供专业的数字艺术服务,实现村民学艺、赏艺、秀艺、授艺线上直达。

乡村文旅,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可能是未来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文旅板块之一。这个文旅中心,对“艺+堂”的运行模式的探索,也许可以为全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方面提供可参考的“宁波样本”。

在这里,你会看到基层群众享受着乡村文化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田园山水和诗意生活完美融合,城市的年轻人也在乡间找寻到更多美好的创业创新空间。

你会感叹,如今的“农民”,早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思想愚昧落后的群体了。他们有知识、懂生活,并且,追求艺术,追求内心的丰盈。

古村漫游

只逛一个文旅中心,当然不足以窥见这个古村落的文旅全貌——这个村子,可是被官方和资本联手加持过,实现了的全村文化资源整合与盘活的。

溪里方村的祖先方伯礼,是明朝大儒方孝孺从弟。当年偏居溪里方的方伯礼侥幸躲过明成祖朱棣“诛十族”的抓捕,在此繁衍生息,方氏渐成大族。辉煌的家族史给村庄留下的,除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还有20余幢考究的大小明堂宅院,村人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号称“九房四堂”的民居古建筑。

因为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古村落风貌,溪里方村前些年也被评为了宁波历史文化名村。手握这样的文化资源,又碰上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当然要加以开发利用。

村里将这些老宅子统一收回租赁运营,盘活利用集体用房、居民住宅等闲置资产,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运作,引进上海乡伴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溪里方主题园艺示范乡村”项目,一下子改变了从前村里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如今每年光靠这些老宅的租赁就有60万租金,而且村民还能享受分红。

收储后的仁三房被打造成盆景主题书店、乡村风物馆、园艺茶咖、方志馆、盆景教育学院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乡伴文旅团队合作,把九房三堂里的仁三房改造成“修旧如旧”的精品民宿“圃舍”。

从前因为村里没有好的民宿,游客来溪里方往往匆匆一瞥便离开,去隔壁号称“民宿村”的方家岙村住。留不住人等于留不住“钱袋子”,“圃舍”和对面微民宿的开业,是让客人留下来的第一步。除了客房、餐厅、茶室、会议室等基础功能用房以外,仁三房的一间厢房还被改成了方志馆。这是全省首个乡村方志馆,以书籍和影像的形式展现象山各地的风物人情。

在溪里方,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堪称“一家一庭院、一户一园林”。溪里方村便创建“特色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最多农户盆景产业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

村里还选了两家作为“盆景坊”,既展示售卖,也教授制作,与游客互动。游客在村民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好盆景,往往越看越爱,顺便买走。盆景虽然在别处也能买,但于此处获得的制作体验是令人愉悦且难忘的。

吃货也能在这里找到天堂。村里的两家农家乐以味美量大著称,厨师烧得一手好菜,透骨新鲜的西沪港小海鲜、农家散养的土鸡,都是吃客心头的朱砂痣。此外,漫步村中央的时候,还能碰到一幢整面外墙画着萌萌的糕点彩绘的小房子,这便是“糕点坊”了。

每天上午,这里的本地手工糕点一出炉,人们都是要跑过来抢购的。糕点坊也能体验糕点制作。目前,溪里方村物色了5家能制作盆景、地方特色糕点的村户作为村里首批“壹艺坊”的示范户。

“壹艺坊”作为乡村计划中的统一品牌,在乡村选取具备特色技艺或文创能力的村户,通过“一人一艺”更加专业化的辅导、培训等扶持举措,增强村民在品牌策划、包装及对外宣传等方面的能力,使“壹艺坊”成为乡村特色旅游、游客互动体验的场所。

溪里方还在以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对居民古建筑“恭房”进行开发,建成了宁波首家村级美术馆,于2017年11月成功举办“海丝之路 潮起象山”全国美术画邀请展。截至目前,溪里方村美术馆已累计举办农民画、杨雯书法作品展等艺术展览十几次,参与人数38000人次。

如今的溪里方村,经过一系列深入挖掘村落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的措施,早就将“土气”与“文气”融合。

村副书记娄善成说,随着资本的融合和相关政策对接将逐步到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企业之间将会形成更多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的可能性。那时候的溪里方,将会拥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和文旅产品,业态将会更完整,村庄会更美。

----------------

文章来源:象山旅游

声明:文中图片除注明来源外,均源自网络,如涉版权,敬请联系删除。

Hash:44186a689c80f5e7f8f1e8f1624ae451e86a6d3f

声明:此文由 布兰顿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