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曾现罕见大旱,他回乡做了一件事,灌溉良田数千亩
久旱逢甘霖,农田迎喜雨。四月的武荣大地,一场大雨结束了长达31天的特旱天气。
500多年前,南安亦出现罕见的干旱天气。时任太常少卿的黄河清,发动乡民修建泉州著名的水利工程——永利圳,并赋《筑永利圳》诗一首:
社鼓三更里,千夫一望中。
无霖分涧缁,有力补天工。
野老先忧旧,臣心后乐同。
因思吴楚地,愿效半年功。
昔日灌渠,泽被桑梓。这条造福乡里的民生工程,静静流淌了500余年。流逝的是岁月,却给世人留下心怀百姓、忧国忧民的为官形象。
筑永利圳造访洪濑西林村,提及“少卿厝”,几乎家喻户晓。这是一座明朝遗留下的古厝,几经翻修,整体外观没有太大变动。屋前,一条宽两米有余的水渠,灌溉着周遭农田。四周生活着十户黄氏族人,默默地守护着少卿厝、永利圳。
这两处见证了黄河清为民请命,兴修水利的历史。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黄河清家庭遭遇变故,其父黄天锡去世,须回乡守孝三年。
次年春,身为家中长子的黄河清,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丰州。丁忧期间,一件心事常挂心头:时天旱经年,田土龟裂,民生维艰。他在《永利圳记》中写道:“旱太甚,民益病,汹汹然议转徙……”应父老乡亲之请,黄河清向泉州知府葛恒请求,在南安十九都丰田里倡修永利圳。
至此,黄河清发动乡民捐资,开渠架槽。永利圳自董湖溯于泸口(梅山),经郑山(洪濑前峰村)、琉塘(洪濑谯琉村)、涧埕(洪濑西林村),集杨梅山泉、引东溪之水,灌良田百余顷。
今人逢大旱,可人工增雨;古人兴农业,唯修水利也。永利圳工程浩大,投工3500余人,历时3年半完工,渠长一万丈,灌田数千亩。为了感念黄河清,百姓自发为他立祠。民国《南安县志》载:“丁父艰归,为乡民筑永利圳,民立祠祀之。”
汩汩流淌的田间水流,用石头垒砌的河岸边,树木苍翠以御溪流洪水……一日,黄河清行走岸边,提笔写下《新圳成岸行有感》:“万壑中江下,流分小洫东。折简添石髓,种树御溪洪。岁祝三岁绪,人歌比屋封。黄堂烦一诺,千载有余功。”
筑渠久矣,河道淤积,需人工疏通。为维护这一永利千秋的工程,黄河清还在涧埕修建了一间古厝,派人镇守。沧海桑田,当年的黄氏后裔不忘使命,留守当地,繁衍下来已有数十人。
流经洪濑西林村的永利圳,灌溉着周边农田
典选得人从丰州燕山步入仕途的黄河清,深受儒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少年时,已渐显才华,“十岁能文,以奇童称”。18岁乡试中举,25岁考中进士,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因得时任南京礼部尚书江澜的器重,黄河清被破格直接授为吏部验封主事,后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明清时期,吏部负责文官的任命、考核、升迁、调动等一系列工作。文选司郎中虽是五品官,但权力不小,能够担此大任者,必得吏部尚书信任。
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黄河清,慨然以进退人才为己任,凡所举者,深得宰相杨一清意,后被其收为谊子。黄河清似有一双慧眼,所推荐之士,后来俱为名臣,如官至兵部尚书的刘大夏、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尚书林瀚、右都御史熊绣等二十五人;又荐恬退之士四人,以风天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记载:“士论翕然归之,称:典选得人者,前有黄天台,后有黄清源。天台者黄孔昭,清源则河清也。”
丁忧期间,除筑水利,黄河清还参与修建丰州燕山黄氏家庙,并为家庙撰写不少碑记。可惜,如今的黄氏家庙内,《黄氏始祖祠堂碑记》《祀田记》两块碑记嵌在墙壁,历经岁月洗礼,已字迹难辨。
少卿厝
家庙旁,另有一座黄氏十房七世宗祠。祠堂即黄河清于正德年间所建,建筑门堂为五间开,屋脊嵌有双狮戏珠、龙吻等饰物,似乎在诉说着宗祠科第兴盛的辉煌历史。
丰州燕山黄氏十房七世宗祠,原为黄河清所建
宗祠主厅悬挂着牌匾,上书杨一清所赐“玩槐堂”三个大字。金碧辉煌的牌匾右侧写有“玩槐黄老先生晋封太常寺少卿贺诗一首”,左侧落款时间为“正德丙子夏四月既望”,即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也就是说,在宗祠落成第二年,以子为贵、晋封太常寺少卿的黄天锡去世。杨一清为明代两度入仕内阁的首辅宰相,此匾可见黄河清家族与杨一清关系非同一般。
时光斗转,幸存下来的宗祠残破不堪,1996年原址重建,再现当年风貌。
黄氏家庙内留有黄河清题写的碑文。
遍交名士正德中,黄河清擢提督四夷馆,与负责祭祀、礼乐之事不同,这份差事难于太常少卿。
四夷馆由明朝永乐皇帝下令开办。《大明会典》记载:“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四夷馆是一所超级“长寿”的学校,自设立后,有明一朝,它一直存在。因当时国际关系需要,正德年间增设了八百馆,用以教习兰纳文。
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逐渐失明,吏治逐渐腐败,出现了大批贪官,但这位刚正不阿的南安人并不同流合污。明朝权宦刘瑾以巨金笼络,企图结党营私,被黄河清拒绝而结怨。但因其声誉渐隆,刘谨虽怀恨在心,却无法下毒手。
黄河清平生好读书,文采斐然,遍交天下名士。与著名理学家、儒客大家蔡清,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思想家、哲学家湛甘泉,明朝文坛四杰之一的何大复等人皆为好友,诗文一挥立就,皆先秦盛唐也。
寻访泉州名胜古迹,依然能找到他留下的诗词。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六月十四日,黄河清偕好友三人登九日山,秦君亭西侧岩上,三人联吟诗三首,刻于摩崖之上。
三年后,黄河清登清源山南台岩时写下《南台岩诗》:“绝崖高挂小岑楼,鸟自低飞云自留。曙发海天鸡独哄,山分闽越景全收。江清树老今还古,石峭寒生暑亦秋。悟入寻真真已悟,移文休到此山头。”晚唐诗人韩偓曾登临此处,写下《登南台岩》七律诗一首。
当时,在吏部任职的黄河清与刑部的方豪、礼部的郑善夫交情深厚,时称“三杰”,常有诗作往来。黄河清与方豪尤为默契。两人酷爱山水,遇佳境即吟诗作赋,刻石铭文,每每忘却归家。方豪称黄河清:“嗜学如炙,悦士如姝,其气充充,其心休休,动必称右,入则先生。”
官正为神黄河清仕途平步青云,先迁南京右通政,后封通奉大夫。然而,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却猝然离世,年仅48岁。
对于死亡之因,黄氏族人口口相传,黄河清系被奸臣陷害,将蝎子放入官帽内,咬至血尽而死。但经燕山黄氏二十二世、黄河清十四代孙黄志毅考究,原因或是议“大礼仪”,受庭杖,被太监加害,最终殁于南京。
话说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去世,没有留下子嗣,而他又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同样没有亲兄弟,皇位只好传给旁支。经过太后和群臣商议,决定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之子、明孝宗之弟,在当时的皇族里,朱厚熜算是血缘最近的一脉了。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关于父母名分的争论一直未停,群臣分裂成了两大派别。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反对派100余人被关于锦衣卫狱,拷讯后,分别予以充军、夺俸、削籍等处分。180余人被廷杖,有17人死于杖下。
此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彼时,黄河清五弟黄淑清已是秀才,陪哥哥赴任,与王阳阳等名家学习交流。后因哥哥殁于南京,其扶灵归乡,不再思进取,归隐丰州后田村。
黄河清死因仍是个谜团。洪濑西林村屹立一座本官岩寺,至今仍留有他的一副对联:“本心修是佛,官正即为神。”本官岩寺原名本山岩寺,因这副对联而改名。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为官清正者将被历史所铭记。
人物:黄河清
黄河清,字应期,号莲峰,南安丰州人,生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历任吏部验封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南京右通政、通奉大夫。亲撰《始祖神道碑》《黄氏始祖祠堂碑记》《不老亭记》《永利圳记》等,著有《莲峰集》。卒于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享年48岁。墓位于康美镇康美村杏村自然村,有“银台”坊石构件存于开元寺内。
遗迹:永利圳
永利圳,又称“永利陂”,位于南安十九都(今梅山、洪濑一带)丰田里。明正德年间,黄河清发动乡民捐资投工,历时3年半建成,永利圳全长30公里,灌田数千亩。
苏清彬 黄奕群 文/图
来源:海丝商报
Hash:90a2bac036b687ff7466db153d41a5f762a44be8
声明:此文由 金刺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