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程卫东——三谈洛出书处与传说

洛出书处"位于河南洛宁县西20公里的长水镇,这里是黄河最大支流洛河出峡入川交界地。

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在古代传说中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八卦五行是分门别类;如何组织成有序运作整体,就是洛书之功用。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关于洛书的来源,《周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那么"洛书"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那位圣人,怎样得到的呢?大体有如下三种说法。

其一,伏羲说。《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其二,黄帝仓颉说。《史记音义》云:"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水经注·洛水条》引《地记》说:"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汇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南朝梁文学家沈药《宋书》说:"黄帝坐于玄沪、洛水之上,有凤凰衔图置帝前。"罗苹注《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 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其三,大禹说。《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又说:"一说禹治洪水时,天帝会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后汉书.五行》载:"禹治洪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洛书有很多传说故事:远古尧舜时曾有一个七岁小男童喜观人对弈,有一日在洛河岸边的玄扈河旁,有几位老者在对弈,男童看着看着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河图洛书吗?"老者很惊讶,邀其共弈。小童答道:需三日之后方可。男童回到家中,悬挂河图洛书于壁,闭门静思,潜心演绎各种样式相对弈。随后,与各种人对弈无往不胜。

还传说:在远古时的一个夏天,大禹凿开龙门,伊河在龙门南形成的湖水流入了洛河,从湖底浮出一个足有磨盘大的乌龟,大禹的手下见了,忙挥剑去砍,被大禹拦下,随后,大禹把这只乌龟放入洛河。

有一天,洛阳城都被大雾笼罩,大禹率领手下到洛河岸边察看水情,在大雾茫茫的洛河里忽然升起了一束五彩宝光,随着宝光的出现,罩在城中的大雾渐渐散去,大禹仔细一看,在那宝光升起的地方浮出一只乌龟,那宝光正是从乌龟背上的一块玉石版散发出来的。原来,乌龟为报大禹相救之恩,特将此玉版献给大禹,后世称这块玉版为《洛书》。

在《洛书》上有65个红字,大禹一个也不认识,后经反复揣摸,整理出历法、法令、种植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根据《洛书》的九章0,后来整理出一本科学法典,名为《洪范》,此书一直流传至今。

周易图说:洛书者,阴阳错综,五行逆运,有为变化之道也。其图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宫,中五又象太极,中一文又象一气;其形方,方象地。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也。故中土克北方水,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东方木,东方木克中央土。阴前阳后,阴静阳动,静以制动,以克为主,收敛成就之功也。收敛成就,乃金火之功,火以炼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宫,而万物无不藉赖陶熔成就矣。

河图与洛书合一: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无为顺生自然之道。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从太极中安身,所以了性。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在阴阳中造作,所以了命。

河南洛宁县西约20公里,就是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全长447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也是洛宁县历史上的县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长水乡西长水村,此处以"洛出书处"而闻名天下。

关于《洛书》的图案,传说是有一个乌龟从洛水里浮出来,背上负书献于大禹,我们的老祖宗大禹有了《洛书》以后,启示了他的灵感,所以把中国的水患平定下来了。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大禹的功劳最大,因他治水以后,中国九州才开始可以农业立国,一直传下来几千年,治水可以说是大禹一件划时代的工作。而他做这件工作的智慧,是由《洛书》的启示而来的。这个《洛书》的图案,正好是一个乌龟壳的形状,图中的点点,古代有一首歌来叙述它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头上是九,下面是一,左边是三,右边是七,这些都是阳数,白点子,占了四方。另外四个角,上面右角是两点左角是四点,如同在肩膀上,下面右角是六点,左角是八点,像两只足,为阴数,是黑点,五则居中,这是《洛书》的数字。

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洛书只用了9个自然数,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且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

河洛文化是中国初民在于自然斗争中所探索、总结适用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天文、时令、医学、占卜预测学的一种工具。

在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洛书者,圆之象也"。洛书使用数字构造出的一个"圆之象"。宋人的解释是:洛书横、竖、斜的数之和都是十五,九个数的和是四十五,是十五的三倍,符合"圆者一围三"。还有一个解释是:洛书不管怎样摆,不管从那个角度数,其直线上的和都是一个固定数,而这正是圆的直径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圆表示着包容,表明着和谐,同时表明在包容中和谐的图形,是初民模拟一个最基本的平衡体系过程中的产物。图中的九个数各不相同,但横、竖、斜排列起来之和又是同得十五之数,也就是通过内部黑(阴)白(阳)的调节,使条条线线都能协调起来,达到一种稳定状态。

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万物,俱在阴阳对立统一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平衡的整体。如果进一步来说,洛书本身是方形的,又是"圆之象",正是《周髀算经》中所说的"天圆地方"概念的一个投影。整个人类世界包容在这"天圆地方"之中,而"天圆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平衡体系,洛书是这个浩瀚无际的体系的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明确的缩影。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也是最明确的缩影。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洛书出于河南省洛宁县西长水村的洛河上。该地现有两通记有"洛出书"的古碑。古碑位于北纬34度24分,东经111度27分,两碑并排面南而立,相距3.18米,正处于洛河上下游的分界线处。西边一通,据考古学家鉴定为汉魏遗存物。东边一通为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所立。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Hash:e65dba633f61eb079e6b533226939ca92c7a7e9f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