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天下第一“洛出书处”汉魏古碑复原记

“洛”字最早在商代帝乙、帝辛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商代河洛之间,当时存在着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称为“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洛书”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其已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规划模式。“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如今,在西长水村留存有汉魏、清雍正时期的“洛出书处”石碑各一块。一是“洛出书处”汉魏古碑,碑高2.1米,上圆下方,碑额刻有圭首图案,碑后为洛神庙;一是清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在西长水村所题的“洛出书处”碑。这两块历经沧桑的石碑,印证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成为“洛书出洛宁”的重要实物证据。近500年过去,如今村民们已将它们当成本村的精神图腾,希望它能和村子一样,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传承。

吉山,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故事》智库专家、IBF国际品牌官联盟大艺术中心主任 。庚子年夏,他沿洛水而行,在西长水的洛出书处,有幸见到古洛字碑及符氏六代符少武,非常高兴。因“洛”字而缘,他见“洛”字碑,缺三字“出书处”,碑右上显有一“漢”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决定对这通残碑进行复原,重拾古碑文化历史。

在复原过程中,孙吉山反复对古碑加以研究。在他看来,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表现了他被迫害被压抑,生命维艰的困苦境地)。其章草行文笔迹类似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所书“洛出书处”之“洛”“处”两字写法,佐证了张汉对曹植书法的推崇。再对比一下“洛出书处”之“洛”字的字迹、刻痕和碑身装饰,类似三国早期汉魏楷书的形态。 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碑刻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能书“洛出书处”唯曹植也。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汉魏《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特别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更是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基于此,他认定是被后世尊崇敬仰的曹植(字子建)所写,于是,便循着“洛”字的形迹,汲取高古精华,大家书道之圣贤功,欣然写下“出书处”三个字,再现汉字书法大气浑然。

8月25日,由北京峻鑫教育集团洛宁洛书学校、熙居公司、香楸湾洛书文化产业园主办的第20届洛书文化节上,与会专家对复原碑帖深表赞许,一致认为该帖书法形神兼备,丰筋多力,字润盈满,尽显魏晋惊竦峭拔之气,与曹植笔意风格一致,实属巧夺天工。

说到洛书古碑,洛书第六代传人符少武侃侃而谈:“洛书碑唯一性的,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笔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祖先开创文明的‘活化石’,我们一定要把它完好地保存下去!”(洛宁城事/雷冰)

Hash:2935585757d83390b7d2c4a40ea2e414b013f89a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