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在传承创新中延续历史文脉

郑、汴、洛,黄河岸边三座古都,距离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光辉灿烂的黄河画卷,如三颗明珠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共同打造了黄河流域人与水共生交融的中原样本。

为了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城市故事,郑州电台联合开封台、洛阳台携手推出系列报道《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展现郑汴洛的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岁月深处的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脉,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阳城,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13个朝代5个都城在洛阳建立,史称“五都荟洛”。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洛阳发挥“五都荟洛”优势,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每逢周末,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就迎来了一批批研学学生:“听到讲解老师说到最早中国始于洛阳,这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我还了解到了洛阳铲的使用,周公的故事和礼仪,以及文物的修复,这让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里头夏都遗址1959年开始发掘至今,先后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遗址、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和“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国的兴起、宫室制度等中华文明发展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把这个东西陈列出来,让大家看到,而且你要把它讲出来。这对大家五千年文明史的教育,提高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

依托偃师商城遗址建设的偃师商城遗址博物馆,是中国县级博物馆中珍藏文物等级最高的一座。在这里陈列着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两座都城遗址——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历年来出土的文物,向世人展示着3600多年前,商代第一王都的盛世繁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梁说:“偃师商城早期的这个阶段和二里头的最晚阶段实际上有并存,然后和郑州商城又同时,它又早于殷墟时期,所以它是处于华夏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2002年7月,为配合洛阳周王城广场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东周墓葬将近400座,其中,举世震惊的“天子驾六”,完美印证了古文献中关于“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的记载。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曹静说:“就在这个原址上,修建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走近它、了解它。我们这个博物馆里只展示了大小两座这样的马坑,还有十几座都已经拿土回填保护了。”

汉魏时期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洛阳留下了白马寺龙门石窟等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老三篇”也成为洛阳文化旅游地理坐标中的金字招牌。社会学者、洛阳师范学院教授安锋表示:“实际上老三篇多数的文化都与我们的汉魏文化相关,我们能够经常利用老三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的话使得这个景区的承载能力能够进一步地加大。”

2007年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在遗址之上建设了天堂明堂、应天门、九州池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目前,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连点成片取得了新进展,成为了洛阳大遗址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洛阳文保集团副总经理王丽娟说:“隋唐洛阳城是洛阳文旅融合从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的重要的一篇。包括遗址本来风貌的协调以及业态,主要用于隋唐遗址和河洛文明的一个传播。”

洛阳五大都城遗址包含了从夏朝到唐朝近3000年中华文明、文化重要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大规模遗存。如此密集的古代大型遗址,文化关联如此密切、时间跨度如此之长,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小梅说:“这些丰厚灿烂的大规模历史文化遗存,是我国都城遗址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洛阳的宝贵财富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发展要素。”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019年10月开放以来,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今年入秋后,游客们在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还看到了大量鸟类停留在水边嬉戏觅食。游客张海洋说:“感觉特别的自然。现在环境也好了,说明现在的环境跟动物还有人,都非常的和谐。”

白鹭翩翩、碧水潺潺、芦苇丰茂,人鸟和谐。如今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处处绿树成荫、青草遍地、鸟语花香,游客畅游其间,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一曲“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文旅融合“交响乐”正在古都洛阳奏响……

来源:洛阳广电融媒

编辑:佳泽

统筹:刘芳 乔艳霞

Hash:c9bdaf21b2139dd7cc61bdccc5deb8bb4d991026

声明:此文由 郑说广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