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立佛”藏在宜宾深山!揭秘这些你所不知道的四川大佛

四川有很多古代佛雕石刻,而且分布范围很广。在川内,大大小小的石窟和摩崖造像数以千计。

这些担负着普通百姓、虔诚信徒的佛雕石刻在学者们的眼中,还有另一重功能,它们和其他文物一样,是过往历史的见证,从统治阶层对佛教的态度,到僧侣工匠们当时选择的行走途径,再到造像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审美的变化……这些面相庄严、沉默数百上千年的雕像,用另一种方式讲述着历史的变迁。

现在,请跟着我们记者的采访足迹,一道去看看川内那些著名的佛像和石刻。

大佛类

四川的佛雕多,大佛也不少。根据这些佛像的知名度和大小,我们罗列了其中一些,看看你是不是有眼福跟它们亲密接触。

宜宾龙华八仙山大佛

八仙山大佛

在宜宾市屏山县龙华古镇海拔891米的山峰上,一尊神秘的大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据了解,自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这尊32米高的八仙山大佛,就从世界第三立佛变成了世界第一立佛。

然而,站在大佛脚下,游人仅能从佛像外形上看出一点造型风格,究其修建年代、表达寓意均无从知晓。诸多谜团尚待人解开。与此同时,从其世界唯一性的造型上看,也有相关专家初步分析,这尊佛像可能与少数民族有关。

世界第一立佛神秘隐藏川南深山

大佛局部。

从宜宾市区出发到屏山县龙华古镇,驱车需要3个半小时。鲜为人知的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大佛,正位于龙华古镇西面的八仙山上。海拔891米的山峰,像一道高耸入云的屏障,常年白云缠绕,仿若仙境。山顶还有一望无垠的茶园风光,可观云海日出,远眺老君山,近观五指山

关于八仙山来由,相传,八仙云游天下时,铁拐李因身感疲乏,邀约众仙在此短暂歇息。众仙落座,这才发现四周风光迤逦、秀色宜人,待其依依不舍离去后,山体立即留下八个印子,八座山峰凸现,所以叫做“八仙山”。又因清初马姓避难时在此修筑,别名“马家寨”,又名“慈云岩。”

而八仙山大佛所建之处,正是八座山峰的主峰。游人登山到达山顶处,可见用深浮雕手法凿成的释迦牟尼立像一尊,高32米,雄伟庄严。大佛面视东方,《中国大百科全书》开列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但问及何时兴建,何人雕造,均无人知晓。

第一立佛身世神秘 当地人多系“填川”而来

大佛附近的龙华古镇。李贵平摄

宜宾屏山县龙华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陈长春,既是古镇当地人,也从事文化工作研究32年。一直以来,他都在琢磨大佛的神奇之处。陈长春查阅过屏山县记载最早的明朝《马湖府志》发现,屏山县大乘镇境内一座不足10米的“卖鱼桥”,都有记载,而龙华镇如此巨大的立佛,却查阅不到一丁点文字。

同样,在《屏山县志》中,也查无所获。不甘心的陈长春也曾想过,过去龙华镇归乐山(旧名嘉定、嘉州)管辖,不知沐川县及乐山其他地区有无文字记载,而查阅沐川永福镇志》也没有任何记载。他还通过个人关系,不断向乐山市文化研究专家及各地专家打听有关大佛的消息,但均无回音。

随后,陈长春通过对当地人民的调查了解,龙华人几乎都是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中几经辗转,来到龙华并在这里生养繁殖。根据文物部门普查,这尊佛像当建于明代,龙华人民对大佛的来历一无所知也就不稀奇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明代以后才从各地迁徙而来。

更神奇的是,屏山县当地人均有发现,龙华当地群众口音非常独特,说慢一点,重一点,就与普通话很接近。但是龙华人口音又与周边地区截然不同。

例如生活中常说到的“盐巴”“吃饭”等词句,都有很大区别。从龙华古镇往东约25公里,与宜宾县商州镇群众发音不一样;往西南10公里,与乐山市沐川县永福镇相比,发音又有差异;往东南20公里,在龙溪乡打铁坝以上,同样有区别;就连相隔一座老君山的屏山县新市镇、新安镇等,发音均有差别。

丹霞洞开壁修建时 大佛先已傲立在此

丹霞洞修建者王道人墓穴。

紧邻八仙山大佛的右侧,“丹霞洞”三字格外显眼,“玉皇洞”“遇仙桥”,一系列相对小型的神仙塑像,也和大佛连成了整体。据介绍,除立佛之外,这里还有成于1841年道光辛丑年,与立佛紧邻呈T字形排列的丹霞洞石窟群,系供奉道教神像之所。

“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丹霞洞中门前,一副看似普通的对联,却暗藏诸多深意。屏山文化人分析,大佛身世或与此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陈长春回想,在此几年前,曾有一波崇尚佛教、道教人士在八仙山上争论,是先有佛还是先有“道”。在其久久争执不下时,陈长春一语道破,丹霞洞前的那副对联早已将此说明。大致意思为:丹霞洞开壁修建时,大佛已经在此,而丹霞洞修建后,不仅能让后人瞻仰佛家精神,也能感受道家诸神之神圣。

而在“丹霞洞”门匾上,依然清晰可见道光辛丑年,翰林院出身知叙州府事张日晸的落款。为此,人们推测八仙山大佛至少在清代早期及更早时间就已修建。

专家也结合大佛塑造风格分析,其造像与明代佛像风格相似。

另外,玉皇洞有分别由四个日月组成的一副怪联,此联怪字有多种读法,均可在《集韵·元韵》《改并四声篇海·日部》引《对韵音训》、《字汇补·月部》《字汇补·日部》《改并四声篇海·月部》引《搜真玉镜》、《字汇补·月部·篇韵》等书籍上查到。

在大佛左侧不远处,陈长春及当地文人还发现了丹霞洞真正创始人,墓穴内同样有石刻佐证,“开创丹霞洞道王教应茔宅”。尽管许多当地人对八仙山大佛了解甚少,但是大家对于修建丹霞洞的王道人,还是相对比较熟悉,一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也熟知王道人墓穴之处。而不幸的是因为时间的久远,加之早前保护不当,其墓穴先后被盗多次,仅剩下空空如也的一间墓室,以及入口对应墙面刻下的文字。

大佛为何无颈无脚?或为未及完工的“残作”

佛像附近的古山洞。

“大佛为何无颈无脚。”对于大佛无脚一说,当地专家学者也曾分析,或为未完工之作。因为在其大佛下方有多道规则圆孔,应为修建时搭厢的厢架孔,造像时从上面往下雕凿,厢架撤完,工程完工,给现在房屋修建程序刚刚相反。而究其为何未造完,无法查阅相关资料,或与战乱等因素有关。

“我们知道佛像的造型都是根据一定的仪轨来造的。就是说,不同的佛像,它就有不同的仪轨。”陈长春介绍,但是,龙华这尊佛像,与全国各地的佛像都不一样,比较独特,他有许多玄机等待我们去解答。

最明显的有五大特征,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员胡文和先生所说:大佛一是没有唐代佛像头部的高肉髻,水滴状的耳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耳垂肩,这尊佛像是典型的招风耳。二是它的肩上没有哲那环和搭钩。三是颈上没有三道颈线,一个头像直接放在肩上。四是戴手镯。因为按照佛教的仪轨,佛像是不戴手镯的,只有菩萨才戴有手镯。

因此,专家们推断,造像者大概是想作为他的一种想法,把这个观音菩萨的手镯移到了大佛手腕上,这倒也是一个创造。另外,腰上系一短裙,犹如妇女做饭时的围裙一般。

综合上述,一些专家认为龙华立佛显得不伦不类,从整体上来说,它是一尊释迦牟尼或者接引佛,但细细一看,既不像佛像,也不像菩萨。不过正因为这样,他才具有世界唯一性。

初步分析,这尊佛像可能与少数民族有关,或者说它在向我们暗示什么。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鲜见,把佛像或者菩萨视为某人的化身,再把自己塑造在另一个地方,这就是文物学上所说的供养人。但是,因为此佛像还未完工,所以供养人自己栖身的地方自然还未来得及雕凿,便与佛像同时留下千古之谜。

除此以外,四川还有哪些大佛呢?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此佛。

自贡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在自贡市荣县县郊,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雕刻唐朝,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释迦牟尼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现世佛,第二大石刻大佛,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

自贡荣县二佛

荣县二佛:荣县二佛在荣县的二佛寺,说是“二佛”,是因为从大小上来讲,这个佛像比荣县大佛小,“二佛”佛像通高5.8米,是一尊坐着的弥勒佛。尽管从时间来说,二佛的建造时间在唐代中期,比荣县大佛的时间要早。

南充禹迹山大佛

禹迹山大佛:在南充南部县的禹迹山,有座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禹迹山大佛一般被认为雕刻于唐代,高约18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详。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作施“说法印”状。身着僧衣,外为镶花袈裟罩体,刻工精细,造像严谨。面南而稍向西,负岩而立,除背上部与山崖相连外,全身不与岩石相属。下肢离崖2米,可环腿游览。

眉山仁寿牛角寨大佛

仁寿牛角寨大佛:牛角寨大佛也是四川颇具知名度的一座大佛。这是一尊开凿于唐代的弥勒佛胸像,通高15.85米,依山而造,坐西向东。牛角寨大佛在全省知名,除了它大以外,还有个说法是它是乐山大佛的“蓝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者雷玉华说:“从造像风格上看,开始于唐,宋代才完工。即上半身为唐代雕出,胸及以下完工已在宋代了。”如此看来,一个在乐山大佛造好时还没完成的佛像雕塑,会不会是乐山大佛的蓝本,还真不好说。毕竟佛像雕塑不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佛像的规制、各种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按照经文记载来。加之乐山大佛和牛角寨大佛都雕刻的是弥勒佛,从这个角度想,二者有相似也不见得能说明什么。

资阳安岳释迦牟尼左侧卧造像

安岳释迦牟尼左侧卧造像:在安岳的卧佛院摩崖造像中。卧佛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头东脚西,向南左侧卧于距地表5米处的崖壁上。卧佛头有螺髻,双目微闭,形体修长,身着袈纱,袒胸,两手平伸,赤双足,神态安详端庄。

石窟类

从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来看,在全省范围内,比大佛更“抢镜”和“吸睛”的,是一个个的石窟和“千佛崖”或“千佛岩”。仅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成都、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南充、阆中巴中、眉山、资阳、甘孜都有摩崖造像和石窟。

比如邛崃邛崃石窟荣县大佛石窟、绵阳卧龙山千佛岩石窟、广元皇泽寺摩崖造像、乐山夹江千佛岩石窟通江千佛岩石窟都是唐代建造的。蒲江石窟的造像时间从唐代延续到清代,泸州玉蟾山摩崖造像的年代从唐至明。从北魏到清代,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一直都有进行。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这是省内一处规模宏伟的石窟群,在长约420米、高约40米的崖面上,密布的龛窟多达13层。现存大小龛窟四百多个,造像七千余尊。在这些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大云洞,共计造像234尊,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资阳安岳的石刻造像

安岳的石刻造像也很有意思。安岳众多摩崖造像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安岳石窟(卧佛院摩崖造像)和毗卢洞摩崖造像,前者雕刻时间从唐延续至宋,后者集中在宋。在卧佛沟长约0.5公里的两侧岩壁上,凿有大小龛窟138个,其中佛教造像84龛,共计1593尊,其中最主要的是释迦牟尼的卧佛。

资阳安岳毗卢洞摩崖造像

毗卢洞摩崖造像,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最有名的是一尊高约3米的“紫竹观音”,也有人叫她“水月观音”。和一般佛像的庄严感不同,这尊观音的形态显得世俗而妩媚:她坐在一张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

成都蒲江县“飞仙阁”

蒲江县“飞仙阁”。蒲江临溪河岸岩壁上,有个著名的“飞仙阁”。这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摩崖造像古迹,现存造像共有92龛777尊,多数为唐宋时期的摩崖佛教造像。清乾隆《蒲江县志》载,汉文帝时,一个叫“莫公”的将军远征云南,凯旋归来驻军于此,见这里山清水秀,便留下隐居潜修,后来功成,骑仙鹤白日飞天而去,后人建阁塑像祭祀他,这阁便称“飞仙阁”。由于飞仙阁摩崖造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几年前,9号龛中两尊稀世石刻的头像被贼人齐齐锯走,很是遗憾。被盗的9号龛造像,曾被载入《中国美术全集》、美国《亚洲艺术档案》。

西城市读本记者 邓烨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

编辑|eva

Hash:52dc8eb41c695714ceeb9e0085c7f3f310f10840

声明:此文由 掌上四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