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邑的深山里,竟藏着一座“国保级”古寺!却很少有人知道!
“春有花冬有雪是山间好景,水可钓林可樵增眼底奇观”,从大邑出发,取道安出路,不难发现这副对联,以及矗立于虎跳河畔的川王宫。
到了川王村,已是海拔一千多米的群山合抱,四下林木森森。川王宫白墙灰瓦、屋檐低矮,被游人错过也不奇怪。
不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的这座庙宇,早在2013年就被评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只有走进这座古建,才会发现其中别有洞天。长廊依势延展,移步换景,一门一窗,皆可成景。
始建于明代,供奉蜀守而得名
车行安出路,两岸油菜花正盛,公路沿着河水,一头扎入深山,等到河水碧绿,川王村就不远了。继续向前,山路拐弯处,川王宫就在一个三角地带上,一旁就是虎跳崖,耸立河面。
庙宇上楷书“川王宫”,这很容易让人联系起“川主”。在巴蜀地区,川王和川主都是一种民间信仰,核心内容就是巴蜀治水文化,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川王宫也是因为供奉秦蜀郡太守李冰而得名。
山门居于整个建筑群中轴线之首,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进门处,照壁挡住后面景观,千万不要以为这座建筑到这里就结束了。
绕道照壁后,就是灵官殿,这里通常会有马犬来迎接你,记者一度犹豫打住这次参观,不过,这只马犬不吼不叫,只在前面晃悠,喊应殿内道长,确认它情绪稳定,才继续往前参观。
根据门口资料显示,川王宫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经过不断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不过,在清末时曾遭受火灾,匾额上记载“民国十五年孟秋谷旦重建”。在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川王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新场川王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势而建,层层增高富于变化
沿着长廊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川王殿,刘关张结义殿紧随其后,殿堂的前半部分也极具巴蜀特色,算是巴蜀文化的特有部分。两边长廊低矮,曲径烘托出一种幽静氛围,不过,中间天井独自成趣,将天空截取一块,云霞明灭、飞鸟徘徊。“画框”中的景色,随着自然变化而变,中庭古树,向阳而生,光照之下,和室内暗灰色风格,反差明显。
往后依次是观音殿、八角亭、三清殿,越往后,空间越开阔,整个建筑就像一个T字,随着地势层层增高,整个布局紧密,却又富于变化。
立于河边的山中瑰宝,罕见的川西庙堂建筑
一座川王宫,承载着蜀地历史,回到建筑本身,也是一本古建教科书。建筑本体用材讲究,工艺细腻,结构与装饰手法都极具四川传统建筑的神韵,整个建筑打破了一般庙堂建筑的对称结构,在成都地区的寺庙建筑也别具一格。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规划部赵芸也认为,这座建筑屋面变化丰富,建筑类型多,是川西很有特点的建筑,而且建造在河边上,位置也非常独特。
根据资料显示,川王宫也是研究四川古代宗教、古建筑、传统建筑工艺手法、民俗、民风的重要史实资料,特别是整体建筑布局紧凑又富有变化,对研究大邑地区古建筑群规划的思想及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当然,对于这样一座深山古建,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保护措施能够用在刀刃上,让这些山中瑰宝能够立于河畔,得到更多人解读,成为认识这座城市的窗口。
end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删Hash:cafde9dd4dece520971d2c815db9b312a7b8118f
声明:此文由 大邑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