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故事丨行走双流村寨,品读美丽乡愁——景山村盐井!

永安镇景山村位于双流区东南面,距永安镇政府3.3公里,由原盐井村和连山村合并而成。

说到景山村,不得不提起古老的盐井文化

╱手工制盐 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记者见到85岁的郭银辉时,他正和两个邻居在家门口拉家常。郭银辉的家,位于景山村新村内,距离古老的盐井口只有30米。

(发掘现场)

“我小时候听爷爷讲,那时的景山村因古盐井而闻名,每天途径此地的来往商人、百姓络绎不绝。……”郭银辉说,由于可耕作地少而卤水资源丰富,加之雨水少、日照足的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当地先民挖盐井、晒盐卤、收盐粒,将人工晒盐技艺发挥到了极致,生产出的“雪花盐”(白盐)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远销海内外。

(发掘现场)

“我们的祖辈当时是技术生产工人,我听奶奶说,我的高祖当时对盐的生产技术很有研究……”提起过去的古盐井,75岁的张家财自豪地说,他的祖辈靠手工制盐养活了一家人,如今条件好了,科技取代了手工,祖辈们的手工制盐技术也已成为模糊的记忆,挥之不去的乡愁。

78岁的村民赵连珍告诉记者,她从长辈那里得知,景山村的古盐井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来分布有48口盐井,后因土壤改良,仅存1井,水是咸的,新村内的这口盐井原来还有石碑记载,如今石碑也不知所踪。

考古见证 川西制井工艺的实物╱

走近古盐井遗址,只见四周为开阔的田地,井口的地面仅存留有一块红砂石,井口为圆形,井底用青冈木搭架砌成。

“景山村盐井遗址不仅对研究成都平原明代以来居民生活、民风民俗、人口分布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而且也为研究川西地区制井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文物保护管理所考研队负责人李国说。

李国告诉记者,通过考古试掘发现,从井壁构造和井圹填土出土遗物分析,初步推断该井经过多次修葺改筑,大致分为两个时间段,下面方形井使用时代应为唐宋时期,上面圆形的使用时间大致为明清时期,废弃时间约为清代中晚期,至于唐宋以下是否还有更早时期的痕迹需要通过以后考古发掘来证明。如果按唐宋时期来计算,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但因考古最终还未结束,有关景山村的古盐井最终起源于哪个朝代,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

李国在景山村盐井遗址试掘中发现,目前于下盐井坝共发现盐井两口,其中一口由当地政府设置围栏加以保护,该盐井遗址地处山间浅丘地带。另外一口盐井由村民自发保护,两处盐井之间相距211米。

╱专家建议 进行全面工业遗址调查╱

李国说,他们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四川大学宋治民、黄伟一行专家曾前往遗址现场,根据发掘现场状况,黄伟提出了关于盐井遗址发掘的建议。

在随后的古盐井试掘中,四川大学罗雁冰、索德浩两位教授也闻讯前往盐井遗址发掘现场,分别对盐井井口形状、发掘方法等提出了建议。

但遗憾的是,在对古盐井遗址试掘过程中,因地下水位较高、探方四周内渗水、盐井出水和下雨从而引发探方坍塌暂告一段落。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还会申请立项,成立专项科研课题组对景山村盐井遗址做全面调查。”李国说。

2019年4月30日,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永安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召开了“双流永安镇景山村盐业遗址调查试掘成果专家论证会”。

与会专家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智彬研究员,四川大学黄伟、赵德云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王建华教授等相关专家,他们一致认为,景山村的古盐井为典型的大口浅井,该项目课题田野考古工作规范,方法得当,对出土遗物的时代判断准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专家建议,下一步申请专项课题,与高校合作,进行全面的工业遗址调查,摸清家底,以便更好地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和经济建设资源。

记者手记:

如今,景山村的古盐井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乡愁记忆,取而代之的是景山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它以东有香舂产业、南有蔬菜基地、西有蓝莓基地、北有油橄榄和特色水产养殖环绕,让新村建设全面融入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

编辑:東家-顾琳娜 方宇

审核:向明、刘先军

来源:空港融媒

Hash:1bd77090f522996b34d2f46209f2833d6803c07e

声明:此文由 双流文化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