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一张被遗忘的泸州书院名片(下)

文/董洪良

【编者按】

泸州,知西周尹吉甫公等一众诗词名家者甚众,但知魏了翁者甚少!或者读者诸君会问到,一个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西周当时的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中华诗祖”,另一人生于何年?与尹吉甫公有何关联?有何政声、功绩,以至敢与尹公并论。其实,魏了翁是一张泸州古来已久的书院名片,政声颇佳,载之史册。

今天,“酒城十贤”推出评选文章之《魏了翁:一张被遗忘的泸州书院名片》的下半部分,看作者如何详稽史考,并为读者诸君娓娓道来。同时,亦欢迎方家予以指正。

魏了翁

魏了翁在知泸州期间,还写下了其他有关人事及与泸州有关诗作,如《送宇文侍郎(宇文绍节)知庐州》和《宇文枢密泸州挽诗二首》等。只是地方史学家和学者少有做专门研究而已。今抄录于后。前一首曰:

▃▃

和戎八十年,尺箠不施寸。

彼方玄黄篚,此但青紫楦。

怀荣保妻子,是固人所贱。

蔌者倖边功,横行请十万。

问学不素讲,利欲所薰焮。

红旗与黄纸,勇怯无定论。

淮浦唇大江,九重重分阃。

容台少常伯,忠孝在寝饭。

帝谓吾先正,尝遗蜡书恨。

汝今其闻孙,未报君父怨。

九旗下青冥,往为忠义劝。

再拜亟祗命,当仁不敢逊。

黄金络马头,茸纛立宪宪。

先声劘塞垣,虏师不足遁。

邻里会方山,疏余且有献。

裴相昔守淮,董师征洄郾。

兵端寔蔡启,深入非始原。

况今狃承平,士气方曼曼。

民力苦剜创,帅债未折券。

如弱者御盗,高墉守关楗。

破羌赵营田,胜楚何缮堰。

但当强精神,勿与角勇健。

功名不入眼,两斗待其困。

却携令名归,太平待公建。

另外两首《宇文泸州挽诗》诗云:

人物眇然甚,天胡不憗公。

北风鸣槭槭,西火乱蓬蓬。

襄鄂谁专阃,江淮孰总戎。

是应当馈叹,曩日镇江功。

风壑昂脩干,霜空突翠峰。

介然疑苦硬,行处独从容。

不忝南轩嗣,奚惭北学宗。

巫阳招不复,暧暧日高舂。

那么,宇文绍节是何许人也?魏了翁为何会以诗礼赠,并在其去世后哀而悼之呢?

据《宋史·宇文绍节传》记载:宇文绍节(?-1213年),字挺臣,成都广都(今四川双流)人,显谟阁待制宇文师瑗养子。祖父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宇文虚中全家被杀,无后,宋孝宗命宇文虚中的同族宇文绍节过继给宇文师瑗。初补官仕州县。中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举兵北伐。绍节致书侂胄,认为有复仇之志,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冒险进取。韩侂胄见书不乐。

召还,开禧二年(1206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权兵部尚书除湖北京西宣抚使,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肆意杀掠,绍节召至,收其部曲,旋有人控诉悦纵所部剽劫者,加以杖杀,兵民皆欢喜。自通议大夫、试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六年(1213年)正月甲午卒,谥忠惠。

是年(1213年)秋,魏了翁知眉州,正在做一系列有利于辖地文昌武举之事。《宋史•魏了翁传》记载:“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寄,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莫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所以,闻听宇文绍节离逝,魏了翁自然以诗进行凭吊。

魏了翁另作有一首《宇文枢密挽诗》。诗云:

夷考公言行,真成肃愍孙。

星枢绳懿武,月殿媲隆恩。

契阔成三世,凄凉隔九原

壮夫襟上泪,并为两师垣。

端平元年(1234年)十月,魏了翁离开了泸州。他后经资州、成都回到蒲江鹤山书院,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书院。

除了泸州书院以外,魏了翁还在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创办了今怀化市境内最早的书院——靖州鹤山书院,其院址在州治北最高的纯福坡。史载:了翁以起居舍人论事,忤丞相史弥远,谏议大夫朱端常诬劾之,降三官谪靖州,筑鹤山书院。

嘉熙元年(1237年),在魏了翁逝世后,诏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现书院巷)。元至顺元年(1330年)虞集奉敕题“鹤山书院”额于其第宅。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朝廷“命苏州府岁春秋祭宋儒魏了翁于鹤山书院。”清雍正二年(1724年),魏了翁得以配享孔庙。

当然,全国各地陆续建书院纪念者不在少数,比如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御史卢雍、知州吴祥,建魏了翁祠于邛州城西善政街并题额“鹤山书院”。

清雍正十年(1732年),泸州知州马世藻改建书院于学官前,祀魏了翁。乾隆十四年(1749年),泸州知州刘辰骏正名书院为“鹤山书院”。次年,泸州知州安洪德增建并置学田2处。

乾、嘉间,历任知州杨超、夏诏新等相继置学田18处、铺房36间,以其收入供一应经赞开支。山长由知州延聘。生徒名额无定,“视山长学术为之转移”。由诸生中选内、外庠斋长各1人,“责以敬业乐群,收发课卷,支给膏火等事”。

设首事2人“经管学款”;咸丰、同治年间,历聘李惺、江国霖等名宿主讲授课,督课颇严。其教法约有四端,即“一为读书,穷源于‘四书’、‘五经’,竟委于百家诸子”;“二为学文,诗赋词章上规汉魏,下法宋明”;“三为训育,日坐讲堂,谕诸生以子臣之道、孝友之谊、礼义之节、廉耻之防,有益于身心性命可以修己治人者”;“四为考课,生徒文字有不善者,力加郢斲”,“亲临讲堂与生徒指明”。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与纪昀同为同僚吴省钦入川任学政使,次年到过泸州。

作为学者的吴省钦工考据,颇有乾嘉学派的一代文风。他专门到泸州书院去拜祭魏了翁,并作《泸州书院祀魏鹤山》。

昔我憩临邛,华浦招青瀚。

西望白鹤山,蒲江隔河汉。

低徊楼上头,香主失香瓣。

每恐两曾参,点易并一案。

朅来江雒交,遗爱访书院。

治改祠亦迁,政成史乃赞。

厘然兴教养,余力逮宁战。

所疑理学儒,宗支昧条贯。

既涉苔人嫌,本异张录窜。

因循冒他姓,此狱待谁断。

谤腾伪君子,时事足三叹。

与君坐论古,矫首笑搴慢。

九阓列阶前,一江抢城畔。

远峰无主名,改题戒诬谰。

少岷缘大岷,讵必接崖栈。

如人族望同,千里可竭赞。

当公领郡年,山色为公献。

及我按郡时,山名自我唤。

得名不在仙,薄采溪毛奠。

应有缟衣人,蹁跹下沙沜。

该诗题下注有:魏尝两领州事也。院外远山隔江,山长进士杨鹤卓然以山无主名,属余名之,曰:少鹤为诗记之。诗收录在吴省钦的《白华初稿》。

清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西苍梧道的浙江钱栻(字希南,号静园,又号次轩), 到泸州来拜祭魏了翁时,曾题联鹤山书院:

魏了翁讲学之区,鹤鸣子和;

尹伯奇抚琴于此,山高水长。

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泸州鹤山书院改为校士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育。而作为南宋鸿儒、一代宗师、蜀学之集大成者的魏了翁,他的出现给当时萎靡不振的儒学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同时,将思想之光、家国之忧化作教育的动力,所到一任,教化一方,不仅办学、讲学,还著书立说,四方学子,负笈千里,并最终形成以魏了翁为代表的鹤山学派,其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理应进行学术梳理,除了理清魏了翁知泸州时的政声功绩外,还要搞清楚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创办鹤山书院的历史脉络和传承这种家国情怀和文化精神的真正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直被我们忽略的泸州书院名片,将更加值得我们珍视和宣传。

参考文献

①《宋史·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②《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

民国27年《泸县志》卷八教育志。

编辑:大盐

责编:金燕

Hash:f437a6264ea35e2649106b81dd4f66b9936495d3

声明:此文由 酒城新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