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库塔”——简阳这片土地尚学的历史印证 传出朗朗书声 传递书香故事

简阳文运昌盛

人才辈出

古有简州四状元(王归璞、许将、张孝祥、许奕)、刘氏三溪(前溪刘泾、东溪刘伯熊、后溪刘光祖)等先贤,今有近现代乡土作家罗淑(罗世弥),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等大家。

检索这人文蔚起的背后

不禁会问:

简阳为何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不仅因为这一方沃土,自然孕育灿烂,还因为这是一块热土,学习造就亮丽,简阳长久以来持续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印证这些的就有那些屹立不倒的字库塔,如同一位位满腹经纶的老者,讲述着古代中国敬惜字纸的传统,或如同一道道符号,标注着简阳重学的渊源。

普安红字库塔

血液里流淌的求学意念

普安红字库塔的“红”色密码

来到禾丰镇太山村7组

见到一座字库塔

令人惊奇的是塔身呈红色

被人称为普安红字库塔

其他地方的字库塔是石结构

但颜色是青灰色的

普安红字库塔,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石结构,五页密檐式塔座,塔身高约7米。

为什么普安红字库塔是红色呢?

当地年长的樊姓村民告诉记者

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当年生活在这里的樊氏子弟,一度不爱读书,不珍惜字纸,而且没有契约精神,买卖时与人家签好的协议,也不严格执行,随意撕毁。这让当时的樊氏族长十分忧虑,便想了一个办法,称梦里玉皇大帝巡视至此,看到当地的风气,十分不满,威胁说要断了这里的文气,让樊氏家族没落。樊氏族长急忙叩拜,请教改正之法。玉皇大帝说,建一字库塔,奖励读书人,不许糟蹋字纸。于是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积极捐资修建字库塔。

但是,在安放塔顶的石头时,不知何故,怎么也安不稳当。有族人说,算了吧,万一风刮下来又重新安就是了。族长不同意,并怒斥说,修塔心不诚,以后神灵就不会再相信我们了。于是咬破手指,让血滴落到那块石头上,请老天开恩,让字库塔的建设顺利完成。说来也怪,再安放塔尖那块石头时,一切顺利。当年腊月二十六这天,全族人举行仪式,集中在此烧掉废弃的纸张,重视文化教育之风又在樊氏家族中盛行。

最初是塔尖变红,慢慢地,红色由上至下——整个塔都变成了红色。

普安红字库塔,代表着樊氏家族修建字库塔时的诚意,换言之则是血液里流淌的求学意念。

“简州四状元”之一的王归璞“苦读弄墨涂三伏”,汗水和笔墨把衣服、身上、桌上都浸成了黑色;

1919年至1921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学生兴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全国有1500多名学子先后赴法,简阳就有刘子华、毛克生、彭宝珊等17人;

中国作协会员刘荣跃通过刻苦自学成为精通英语的专家和著名翻译家,《无名的裘德》《野性的呼唤》《见闻札记》等一部部译作,以深得原著精髓而广受欢迎与好评……其实,梳理简阳历史就会发现,自古以来,简阳人就向学乐学。

禾丰字库塔

困境中求变的尚学举措

禾丰字库塔的“绝”处逢生

在《简阳一绝》一书中看到

提到“简阳一绝”

不得不想起禾丰字库塔

作者论述道“绝”之处为历史悠久

构建精致、雕刻绝妙、色彩传奇

实属字库塔中少有

来到禾丰镇,在街道旁就可见到禾丰字库塔。该塔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石质,六边形五层式塔型,六角攒尖顶,通高19米,2012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呈六边形,第一至三层为空心,第四至五层为实心,逐层上收并出檐,檐角微翘。

从第一层到塔顶,雕刻有文字、鸟兽、垂帘。垂帘图纹,线条匀称、图案逼真。鸟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的如林间追逐,有的如站立休息。二至四层均有一龛,龛内有文官神像,神态怡然。

禾丰字库塔

据市作协会员李英介绍

禾丰字库塔的修建,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百多年前,禾丰镇年年风不调雨不顺,不是天干就是雨涝,经济上不去,文化也跟不上。

当地人经指点,禾丰镇地形像艘船,船上没桅没杆,船怎能前进,怎能一帆风顺?于是便筹资建字库塔充当船之桅杆。自塔建成之后,当地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文人中举开始突破。

禾丰字库塔

一座字库塔表达的是

当地人困境中求变的尚学态度

因为这种态度,大家热爱学习

用学习能力提升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改变着生活

于是乎,在简阳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生动场景——

图书馆阅览室里的老少在泛舟书海;

公园里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悠然自得地读着报纸;

新华文轩书店内穿着校服的少年在书间流连忘返……

尚学,成为简阳的集体人格。在简州四状元的带动下,民族文化传薪有人,长盛不衰,后又出简州63名进士、599名举人等俊彦。

乡村塾师陈价人、简州劝学所视学吴桂馨等莘莘学子积淀了简阳郁郁文风,以简阳中学为首的各中学培育出优秀人才走进高等学府,不断超越着历史。

禾丰字库塔

传承千年的学习基因

“字库塔”读书声声声入耳

字库塔,是简阳向学的印证

其实还有很多古迹像“字库塔”

传出郎朗读书声

传递着这片土地的书香故事

◎先说简州八景

“峻级巍然耸巨观,书空彩笔蘸回澜。简池自此开文运,千仞云梯直上蟠。”

“一塔凌云”的圣德寺白塔“开文运”;

应第莲池“遇科第之年,有中试者,池中荷叶突出,逐开花”;

印鳌拱壁“遥遥瑞气腾东壁,一片文光接锦城”;

简州状元许奕书“龙门”二字,读书处“龙门锦浪”。

简州八景中四景皆与尚学有关,成为激励后人读书上进、有所作为的文化坐标,也可窥见简阳文运昌盛的渊源。

龙门锦浪

应第莲池

◎再说可称之为当时的文化地标——三溪祠和墨香亭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仰慕宋代“刘氏三溪”的简州牧颜守彝筹资在江东大佛处修建“三溪祠”。翌年春,乃遇科考策论题目即刘光祖文中“言定国是”,因此“三溪祠”声名鹊起,并迅速成为简州旅游之一大胜景。

简州城南门之外的墨香亭,清嘉庆年间修建,“墨香亭”三字为时任简州知州宫思晋题写,亭内有诗文石刻,颇聚简州书画之精华,以致蜀中墨客骚人,多次来访。

两处地标建筑虽然因岁月的荡涤不在了,但其蕴含的学习基因传承了下来,近年来,我市就新建了54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迁建阳安中学,建设“教育强市”。从凤山书院、通材书院到简阳中学、阳安中学,从“简州四状元”到罗淑、周克芹,朗朗书声是天府雄州最动人的乐曲。

罗淑写出蜚声文坛的《生人妻》,周克芹凭借《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拿下首届茅盾文学奖,是学习让他们能够妙笔生花,书写传世佳作。

人民公园内的考生雕像

尚学是天府雄州的城市特质

不仅成就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而且为加快建设三新简阳

提供着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本地文化学者、市文化馆原馆长

傅正江 就感叹说

龙山沱水,大道至简

简阳得以不断发展

其根就是

学习育简,向阳而生

记者 | 曹礼芹 谷成斌

编辑 | 唐艺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a96b7b4a0c4c490b585d4942a5a1a48ebdb660b2

声明:此文由 简阳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