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古老的大庙

长春市中心雄伟壮丽的人民广场东北角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寺院,这就是般若寺。据史料记载,这座寺庙始建于 1922 年,当时长春吉黑慈善联合会请哈尔滨极乐寺的倓虚法师来这儿讲《金刚般若经》,于是各界人士纷纷筹款献地,开始修建此庙。由于倓虚法师在这儿讲金刚般若经,所以由他定名此庙为“般若寺”。此庙于 1922 年动工,到 1924 年最后完工,从此为长春增加了一景。到 1924 年,般若寺修建有大殿五间,后又逐年修建了司房、禅堂、客堂、客堂、天王殿和四大天王像、弥勒佛像、护法佛像等。日本侵华后长春沦陷,战事纷乱,国家动荡。 1931 年,伪满政府又以拓建马路为由,将般若寺迁至现址重建,1936 年落成。解放以来,党和政府曾两次拨款修此寺院,“十年动乱”后,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国务院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拨款对般若寺进行了全面修缮,宣布般若寺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保护寺庙、长春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佛教协会也在此成立。如今的般若寺,已成为全省佛教活动的中心。

般若寺现占面积 15000 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寺院。寺院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中间一大门,两侧各开一小门,小门上方刻着“清净”、“禅林”字样,是我国传统的歇山式建筑。墙上是“南无阿弥陀佛”6 个大字。步入山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宽阔的场院,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合阴阳轮转之理。钟鼓二楼把寺院衬托得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三进殿堂。由南往北,迎面为寺内的第一重大殿——天王殿,此殿为双坡屋顶式建筑。殿内中央是满面笑容、赤脚打坐的樟木贴金弥勒佛雕像,大佛两侧是工艺精湛的泥塑彩绘四大天王像:东方持琵琶的为持国天王;南方持剑的为增长天王;西方持蛇的为广目天王;北方持伞的为多闻天王。这四尊威武的护法神,手持法器护卫着弥勒佛,包含着“风调雨顺”的意思。弥勒佛雕像的背后,面北而立的是猛勇威严的护法神韦驮的站像。

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雄”是称赞释迹牟尼威德高尚的意思,《法华经》上有“善哉善哉,大雄世尊”的文字。大雄宝殿的主体部分是硬山式建筑,大殿的横额大匾是赵朴初的手笔。殿内正面莲花座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高 2 米,为樟木贴金雕嫁。两侧站像是释迎牟尼的两个大弟子,左边年长者为迎叶,右边中年者为阿难。殿内西侧为十八罗汉塑像,神情形态各异,个个活灵活现,仿佛在聆听莲花座上的释迎牟尼讲经说法。迈出大雄宝殿的后门,一条苍松掩映的通道直通存放佛经的藏经楼。这是一幢两层的殿堂,赵朴初手书“藏经楼”的大匾悬挂其上。殿内供像居中者为阿弥陀佛站像,左肋侍为观世音菩萨站像,右肋侍为大势至菩萨站像,均为樟木贴金雕像。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所以也叫“西方三圣殿”。大殿的两旁是方丈室和禅堂,楼上珍藏着释迎牟尼的舍利、般若寺开山法师倓虚法师和澍培法师的舍利,还有全套汉文《大藏经》。藏经楼与大雄宝殿一前一后,一低一高,错落有致,使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东轴线上,南为伽兰殿,供奉伽兰菩萨关羽;北为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中间有斋堂、僧舍。西轴线上,南为达摩殿。供奉菩提达摩;北为地藏王殿,供奉地藏菩萨;中间是僧舍,都是硬山式建筑。“般若”,佛语是智慧的意思。此寺院曾开过多起戒场,受戒僧众有5000人之多,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 1956 年,般若寺接待过东南业七国僧侣代表团,近年接待过日本法源寺、大尊会和香港宝莲寺等众多佛教团体的参观访问。

Hash:3dbff4c123d749c2576c536bddc6c695c3d01a90

声明:此文由 橡树水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