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伪满军队的战斗力为何那样低?

除了民族感情之外,伪满军队战斗力的低下主要源于宗主国日本对殖民地军队伪军的不信任,不受信任的伪军则不断对其日本主子报以战败与兵变,而伪军恶劣的表现又招致日本侵略者新一轮的猜疑与更多的限制,如此互相作用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最终瓦解了伪军的战斗力。

一、日本侵略者对其殖民统治之下的人民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

伪满初期,伪军沿用了旧东北军的“连环保”制度,即每名伪军士兵在家乡均有数家保人,如果某一伪军士兵犯罪或逃亡,作为担保的数家百姓一并受到惩罚。

随着日军太平洋战场上面临的压力逐步难以承受,主力不断外调的关东军不得不更加依赖伪满的人力资源,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其对伪满军人的控制,在新兵中实行保甲制度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然而,即便如此,日本也仍然无法真正控制那些强征而来的东北人民,这些伪军官兵只是在日军强迫下进行作战,军心并不稳定。

这一次的中日战争,日本便把伪满军参杂在日本军队中,来打我们的军队,参杂的方法是每排三十人中来夹十个伪军。这些伪军都是被强迫抽调来的,每个人在东北都有五家作保,这些伪军打仗时若逃跑或叛变,就惟作保的五家人是问。

上火线的时候,伪军兵士放在前面,日本兵放在后面,被我们打死的多半是伪军兵士。我们的官兵在火线上看见冲锋陷阵的有伪军兵士,就喊叫中国人只打日本人,不打中国人,叫他们回转枪头打日本人,他们依然不听,仍是向前冲锋。未被打死而被俘虏过来的,便喜形于色,问他们在火线上为什么不掉转枪头打日本人,偏要向前冲锋?他们便说,若向后退,便要被督战的日本兵打死,若果叛变,不单是在东北的全家要被杀死,而且作保的五家也要受牵连。所以索性向前冲锋,若被打死,家人可以无恙;若被俘虏过来,也可保全身家。由此可知日本对伪军的控制是如何严酷了。

二、伪满军只能用来充当炮灰,分散中国守军火力

在侵华日军看来,伪满军是既不值得信任,又缺乏实际作战能力的一支军队,只能用来充当炮灰,分散中国守军火力。在如此态度之下,伪军士兵投诚,或将武器带到抗日武装的状况,时有发生,这又加深了日军对伪满军的不信任。

日本的将军们现在极少信任地方部队,只是在难得的情况下才提供大炮给他们使用。给他们提供的武装和弹药的数量也极有限。有时派去围剿的队伍每人只有几十发子弹。

这种不信任体现在战场上就是伪军作战中不发给足够的武器与弹药(怕流入抗日武装手中)。这也是导致日军与伪军的关系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伪军不愿为日军作战,日军也没有达到建设、运用伪军的目的。

三、对伪军战斗力评价之低也是日军不信任伪满军的主要原因

日本人自己对满洲国军队的看法是很说明问题的。例如,有一个叫上野田的人写道:“谁也不能否认满洲国军队的质量低劣。可以认为,对它进行改组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一些日本军官——满洲国军队的教官——表示,要改革这支军队的打算是完全徒劳的。存在着这样的看法:要建立一支能够抵抗现代化部队的坚定而能起作用的军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方面,日军全力投入中国关内战场,从东北抽调大批部队,造成兵力空虚;另一方面,日本大规模入侵东北,也触动了苏联的敏感神经,使得后者增强了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趁此机会,东北抗日力量一度得以发展,其对日本的威胁日渐增强,这也使日军感到在东北的军事亟待加强,于是被迫将目光再次投向伪满军,开始对其进行整训,以期提高伪军质量。

1940年,关东军操纵伪满颁布了《国兵法》,将伪满的兵役制度由募兵制改为征兵制,规定成年男子须服兵役3年,基本解决了兵员的问题。同时以有固定家业的“国兵”替换了军队中的流氓土匪,这一政策使士兵素质得到了提高。

日伪当局还在伪满主要城市新建伪“陆军高等军事学校”等一些军事院校,用于专门培养参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以提高伪满军基层部队的战斗素质。此外,关东军还操纵伪满增、扩编了工程兵、航空兵、汽车兵、高射炮兵等技术兵种。

经过整顿的伪满军,军队人数也一度扩充到十余万人。可是日本仍然无法信任伪满军,尽量压缩伪军中原“满系”官兵所占比例。为此,关东军将大量日本军官和朝鲜族军人编入伪满军队,以监视伪军中的中国士兵,与此同时还大肆宣传“五族协和”的“建国精神”。

四、一系列哗变、反正事件几乎彻底消除了日军对伪满军队已然不多的信任

然而,这些手段不仅不能达到凝聚伪满军心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进一步削弱了伪满军的战斗力。

在诺门罕事件中,日军指挥官将本应开赴前线支援伪满石兰斌混成旅的炮兵,改为调去支援伪兴安北警备军,这一调动导致了石旅官兵的极度不满。几天后,趁日军不备,在营长的率领下,石兰斌所部步兵第14团第1营的234名官兵打死日本军官后,成建制地携带武器向蒙古军队投诚。

更令日本人震惊的是1943年的“五顶山事件”。担任伪满军事部最高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南本笹隆,在视察五顶山要塞时突然遭到伪满军上等兵常隆基枪击。

这名普通士兵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军统”成员,在没有受到任何组织或个人领导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一己义愤就刺杀伪军高官,可见伪满军队的军心达到了混乱不堪的地步。

一系列哗变、反正事件几乎彻底消除了日军对伪满军队已然不多的信任,伪军则进一步遭到关东军的压制与削弱。在苏联大兵压境时,日军为了弥补自身装备的不足,竟然将部分伪军直接缴械,而后者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敬了日军——当苏军进攻东北时,伪满军没有进行任何配合日军作战的行动,纷纷杀掉部队里的日本军官,向苏军投降。

五、到了伪满后期,伪军表现甚至不如“建军”当初

伪满建立之初,伪军主要是由投敌的东北军和土匪民团武装拼凑而成,具有一定的作战经验,然而经过历次改编与清洗,这些老兵与东北军旧势力被一并驱逐出伪满军队,伪军的主要构成也渐渐变成应征的“国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再加之伪满军人民族意识的增强。由此,到了伪满后期,伪军表现甚至不如“建军”当初。

伪满军的军官任免权与军队指挥权完全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伪军的相当一部分高级军官如于芷山、张海鹏等人,军事才能平庸,但因为能够死心塌地效忠日本侵略者,始终受到重用。相反,拥有才华的实干之人却无法得到重用。

到伪满后期,随着伪军的中下级军官中日本人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伪军的中国官兵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也日益加深:自己究竟是为日本人打仗还是为伪满洲国打仗?再加之“以华制华”的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伪军官兵的政治信仰日益混乱。伪军中民族意识尚存的中国军官与日本侵略者日益离心离德,矛盾日渐加深,最终直接导致了伪满后期伪军的溃散。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伪满军战斗力的低下,是由伪满傀儡性质决定的。伪满事实上是日本的殖民地,沦为殖民地部队的伪满军,从未被日本侵略者真正视为地位相等的“友军”,日军对伪满军的防范、控制与压迫,极大地限制了伪军的实力。由于伪满的傀儡性质,日本奴化统治下的伪满军人,在失去了自己所要保卫的国家的同时,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灵魂。只为活命而作战的“军队”是不会有战斗力可言的,只能算作在夹缝中不断寻求“寄人篱下”的一群丧失民族意识的“打手”罢了。

参考文献:

傅大中《伪满洲国军简史》

季泓旭《浅议伪满洲国的“国防力量”》

Hash:e7b349d49378fdbcfd84f03d716e7cb659cf09b8

声明:此文由 野谈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