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萃臻九一八事变88周年—浓缩东北14年的屈辱史

勿忘国耻的教育基地—长春皇宫

在长春市的东北角,有一处建筑风格迥异、拥有数十座大小建筑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廷遗址—伪满皇宫。也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妄图分裂中国的“铁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用武力侵占了我国东北,为掩盖其侵略罪行,他们策划成立了这个在其直接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伪皇宫兴运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东北沦陷。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司令官公署参谋长投降日本。日本占领东北以后,那些日本特务头子以及汉奸们相互勾结,他们把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偷偷地从天津接到大连,不久又到长春,让溥仪“执政”。1932年成立了傀儡伪政权“满洲国”。长春定为“国都”,改成为“新京特别市”,直属于伪国务院。同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国务总理郑孝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夺取了我国东北的一切主权。这时候关东军司令部已移驻长春。关东军司令是日本派驻东北的总指挥,是伪政府的太上皇。

1932年成立傀儡伪政权“满洲国”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溥仪这个傀儡,在溥仪做了两年满洲国“执政”之后的1933年10月,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国皇帝”。于是,在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登基为“满洲帝国”皇帝,年号“康德”。日本只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而不是“大清皇帝”,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大元帅正装”。不允许祭清朝的祖陵,只能去祭日本的祖宗。

着日本军服的溥仪

1943年,汉奸汪精卫来到伪满洲国拜会溥仪,这场由日本人安排的政治秀,充满了历史的幽默。当这场闹剧上演之后,有人根据此情此景,出了一个灯谜:“汪精卫访溥仪。打一电影名”谜底就是《木偶奇遇记》,可谓讽刺之极致。

反映溥仪和汉奸汪精卫、日寇勾结的蜡塑

1947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栗子沟宣读了《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告别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满洲帝国”亦灭亡。这场傀儡戏从1932年开场,一直演了15年。吉林长春当年就是这个傀儡舞台的中心。

而今,当年的伪满皇宫已成了博物院。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分有东西两重大院,主要建筑就是1938年日本人给溥仪修建的宫殿—同德殿,还有一些附属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同德殿

缉熙楼位于伪皇宫博物院内廷西苑,是一座二层灰色旧式楼房,楼名取自《诗经》“于缉熙敬止”中的二字。溥仪是想借助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幻想恢复祖业,然而却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控制。溥仪从1932年4月2日迁居这里,到1945年8月11日,在这里度过了13年4个月零18天的傀儡生涯。

刻有“勿忘九一八”的缉熙楼

穿过中和门,就可以看到一栋哥特式砖瓦结构的二层建筑,这就是溥仪用处理政务和举行典礼的场所—勤民楼

勤民楼

宫墙碉堡是“满洲国”皇宫中的一大特色,在沈阳故宫北京故宫是绝无仅有的,它反映了“满洲国”皇宫的傀儡性、殖民性、独特性的特征和性质。整个“满洲国”皇宫内廷和外廷宫墙共有11座碉堡,碉堡都是二层、三层,居高临下,用户护卫皇宫大院,使得皇宫更有些像一座高级的政治监狱。

宫墙碉堡

伪满皇宫的历史就是日本侵略者奴役、残害东北人民的历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伪满皇宫绿树依旧、庭院依旧,然而,昔日这个可以任日本侵略者耀武扬威的“耻辱地”,却早已成为提醒所有中国人勿忘国耻的“教育基地”。

日本奴役东北的中枢基地—伪满八大部

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新京市建起了伪满国务院以及所属八个部门,“伪满八大部”于1936年建成,即:伪满治安部、伪满司法部伪满经济部伪满交通部伪满兴农部伪满文教部伪满外交部伪满民生部,统称“八大部”。“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查机关)都建在长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伪满国务院旧址,现为吉林大学医学院基础教学楼

伪满司法部旧址, 现为吉林大学新民校区白求恩医学部。

伪满经济部旧址,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三临床医院。

伪满交通部旧址, 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伪满治安部旧址,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伪满外交部旧址,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伪满民生部旧址,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

伪满兴农部旧址,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原址已拆除)

伪满文教部旧址,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原址已拆除)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摘自网络,侵权删除!

Hash:7e0cb91d6d1046c8850538c3a8e54b1d9fceef6b

声明:此文由 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