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四川慈云寺,两株树龄350年的古银杏树成大亮点
三岔湖实际上是三岔水库,属大(二)型水库,位于沱江一级支流绛溪河上游的简阳市三岔镇。三岔水库于1975年3月动工修建,1977年2月完成现有规模,由于湖面及周边风景优美,号称"天府明珠",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国家AA级风景区。
三岔湖水源主要引自都江堰,其蓄水量是杭州西湖的3倍。在烟波浩渺的湖面,镶嵌着113个孤岛和160多个半岛,还有240公里迂回曲折的湖岸线,山、水、岛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113个大小岛屿中,目前已经开发并开放的岛屿有10余处,花岛便是其中的一处。
花岛可能是离开三岔镇最近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以前是四川省新华书店的疗养地,现在被开发为度假疗养胜地。岛上具有完善的现代酒店配套功能设施,客房、餐饮,以及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康乐设施一应俱全。上岛需要购票,门票钱倒不贵,每人5元。我们并不是要在岛上度假,只是绕着小岛走了一圈,走马观花。
湖对面的那个小岛就是花岛。有渡船把游客送上岛屿。
三岔湖1993年列入《世界名湖录》,2001年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被誉为"天府明珠"。
我们在花岛上待到下午5点钟左右,等回到成都已经是晚上快7点钟了。
第二天
慈云寺最初建于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距今已经有1800年历史,原名天宫寺。唐天宝年间,由唐玄宗改名为慈云寺,并在唐代列为当时的十大名寺之一,鼎盛时期庙宇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僧众最多时三千余人,香火鼎盛,是川西驰名的古刹丛林之一。历史上,曾有六位皇帝为慈云寺封赐,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慈云寺于明末清初毁于兵燹,当年盛况已不复存在。而今遗存的庙宇建筑,主要为清康熙和民国年间所复建,也颇具规模。寺中保存有清代“圣旨碑”两座,清乾隆年间精工雕凿的石结构“七佛坊”、“汉后主读书处”石碑,晋代大画家张僧繇的“洗墨池”,八根整石精雕的“龙柱”等古迹。大雄宝殿中还存有于右任、张大千的墨迹匾额等等,可见慈云寺积淀深厚,不同凡响。
慈云寺还有几株特别高大的银杏树,特别是两株树龄350年的古银杏树,是成都地区每年秋末冬初银杏树欣赏和摄影最佳地点。我们去的时候由于前一夜刚下了一场大雨,满树的黄叶被雨水打落了不少,树上的黄叶变得稀疏了,但好看的是树下满地金黄,仿佛铺上了一张金黄的地毯。
走到寺庙山门外,早已有银杏叶探出墙头。
寺庙山门外几株较小的银杏树也都在一夜之后叶落缤纷。
慈云寺山门,门楣上方书写“古天宫寺”,山门两侧分别书写巨幅“龙”、“虎”二字。
慈云寺照壁的“福”字采用粉彩碎瓷拼贴而成,色调柔和,同周边朱红的照壁搭配,相得益彰。福字上方是佛教六字真言。这个福字与成都杜甫草堂内由青花瓷碎片拼贴的“草堂”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乾隆年间精工雕凿的石结构“七佛坊”石碑。
碑亭。里面保存有清代“圣旨碑”两座,以及“汉后主读书处”石碑。
这个汉白玉石的洗墨池颇有些来头,相传为晋代大画家张僧繇的“洗墨池”。
天王殿前的石阶长满了青苔,异常湿滑,上下台阶时需要格外小心。
寺庙主殿大雄宝殿。殿宇上方匾额均出自名家高人之手,需细细品味。
大雄宝殿后院就是那两棵古银杏树,一左一右长在祖师殿台阶两侧。据说这两棵古银杏树是一雄一雌,左边那棵较粗壮的是雄树,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右边那棵较秀气的是雌树,树叶相对较多。
这满园满地金黄的景色可是不多见,银杏树虽说没那么好看了,但这地上可是遍地黄金的感觉呀!
祖师殿。
藏经楼下面的石刻。
站在藏经楼居高临下俯瞰寺庙全貌。
走过藏经楼,有一段长长的石梯一直通到“古天宫殿”。这里是寺庙的最高处,一般游客上到这里的不多了。
寺庙外山坡上刚刚开始由绿变黄的银杏树。
Hash:5a894697b43fe68fa39d9a0925700de95b2ce7de
声明:此文由 多想再遇见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