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省长在巩义的豪宅究竟如何?

本世纪初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河南近代建筑进入发展和提高的时期,大量本土和外国建筑师,运用从西方学到的建筑理论与技术同中国的建筑实践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体量,进行大量的设计与营造活动,使河南这一时期的建筑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前一时期的特点,住宅建筑有了新的发展,采用了中西混合的建筑形式,使用了新型建筑材料,建成了一批高大、宽敞、舒适、优美的宅院、公馆别墅。现位于河南巩义刘镇华庄园就是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

刘镇华庄园位于巩义市东北15公里的河洛镇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神北村神都山下。

庄园坐北向南,依山就势,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炮台、书院、住宅区、花园祠堂、马厩等建筑分布有序。有楼房210间,平房30间,砖石砌筑窑洞30孔,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豪华。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水电设施齐全,是一处超前化的花园城堡式庄园。

庄园的住宅区建筑在神都山山腰,周围寨墙由红色岩石块垒砌,分上、下院两部分。在上院山顶原来还建有书院,和刘家兄弟制高守险所建的碉堡炮台,50年代被毁。

上院东西长51.6米,南北宽18米,正面为石砌窑洞8孔,西部坐西向东筑两层小楼1座,上下共8间;楼房前部坐南向北有瓦房5间,青砖小瓦,木架结构;院东侧北壁筑窑楼两层共6间,东壁有一孔宽、深均约9米的大窑,砖砌窑脸,窑内青砖箍券。该院原为两进院,前院为管家住的地方,后院为刘母及侍奉人员所住。

下院分东、西两个院落。

东院南北长21.2米,东西宽16.4米,红石砌筑窑洞8孔,临街小瓦房5间。

西院长宽与东院相同,北壁筑窑洞4孔。窑前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两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顶,前檐平顶,木板走廊,二层出檐置木栏杆,雕花棂子窗,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既古朴典雅,又洒脱别致。走在院中,仿佛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繁华的老上海街头。

下院门前有一条东西向胡同,胡同南侧为刘家花园,花园正中建有一座建于1936年的大楼,俗称“仿重庆大厦”。由上海知名设计师仿照国民党重庆总统府设计建造。它坐北朝南,长18.1米,宽13.2米,高12米,青石基座,青砖砌墙,楼中间部分突出为六棱形,平顶状,包括地下室共计5层72间,前厅后室,均为砖木结构。两侧为直壁,比中间低一层,木构架结构,小青瓦盖顶。内设木楼梯,木扶手,华贵典雅,使整个楼房上下左右,相互贯通。楼内设客厅、卧室、舞厅、书房、浴室等,到现在浴室内的德国进口瓷砖色彩还依然十分鲜亮。

在一层大厅内后壁设有仿西式壁炉,供全楼取暖,厅前设抱厦,水泥抹顶,四角为凹纹水泥柱,楼房前为花园,茂林修竹,花卉争艳。花园东北角有一座发电机房,机组发电以供庄园使用,该大楼较多地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特点,也是庄园中最豪华的代表建筑。

刘家祠堂大殿四角处精美的砖雕

距住宅区东南约百米,是刘家祠堂,建于1933年。祠堂为两进式四合院,座北面南,南北长51米,东西宽20.4米。现存临街房、厢房、过厅、后厢房、大殿等50余间,均为二层砖木结构,木楼板,木栏杆,木楼梯,小青瓦盖顶,建筑考究,可谓极品。30年代后期,刘镇华曾在此开办“寿山小学”。

马厩位于祠堂东面,坐北面南,硬山式建筑,小灰瓦盖顶。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军阀贵族庄园,对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依据。

庄园修建于清末晚期至民国中期,如果单说它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不能真正定义主人修建时的用意。特别是庄园建筑里上院与下院的紧密配合,及楼房内隐蔽的射击孔、墙体的厚度、楼房的高度、步道的坡度、围墙、碉堡炮台的布置,都统一精心规划好的,使整体建筑形成了具有军事寨堡的风格特色。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局部变化,又有外国建筑形式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以上细节元素的体现,让他们借助自身优势接触到了民国时期最新潮的思想,把欧式的西洋风格与中国的古典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无论在建筑意义还是文化层面上,刘镇华庄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

Hash:2cf5b4de20aa00153eaed94a9b15c16406cac2dc

声明:此文由 神采巩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