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劲草:“集体返乡感恩之旅”纪实(二)

03

这入“第二故乡

9月10日晨,我们出发前,县委书记李建强、县长刘志生在百忙之中专门到到宾馆看望我们,共进早餐,代表全县16万人民欢迎知青再回第二故乡。

志丹县委政府领导与我们欢聚合影

这时雨后初晴,太阳东方升起,我们踏上重返向阳沟的行程。还是那近30里的川道,还是远山近峰相随,但柏油路“一马平川”;周河道变直,当年只能踩着列石涉过的县河如今已钢桥横跨;河对岸的工业园区厂房林立移民安置新村高楼耸立,气派不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向阳沟口就在眼前!高亢的唢呐和震天的锣鼓,把我们的心震撼,迎接的乡亲浪涌般围住中巴车,我们一下车就像鱼儿跃入人群的海洋。不少人争抢着与知青握手,婆姨女子一把抱住女知青,笑脸上泪珠儿闪…… 。“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24位知青中有6位是离村后几十年第一次回村里,真是“魂牵梦绕几十年,逝去青春展眼前!”,此刻是岁月磨砺的 "乡愁″,让在场的知青和乡亲们都激动不已。

我们一下车就浸入乡亲欢迎的浪潮,

相握拥抱、甚至极喜而泣!

迎接欢庆大会在村委会前院举行。村委会楼上挂的横幅《欢迎北京知青下乡五十周年集体返乡》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召唤全村,前沟、后沟、西沟门的两百多名乡亲欢聚, 许多已移居到县城的乡亲、嫁出到几十上百里外乡的婆姨、在外工作的乡亲后代,都专程赶了回来。多少年来,向阳沟没见过这么多人这么红火的聚会了,大家都把今天当成大喜日子,各个笑容满面、喜气洋洋。乡亲满成和知青李晓鸣担任主持,他们不负众望,把大会一波又一波推向高潮。村委会主任刘立荣代表村民热烈欢迎知青;郑钢代表老知青、王珊代表新知青热情讲话,表达知青对乡里乡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许昕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话筒即兴发言。李华更是代表全体知青向全村乡亲赠送了“黄土哺育深情在,魂牵梦萦向阳沟”的锦旗,表达了知青拳拳赤子之心。接着,6位当年的知青教师,为一、二、四队的小朋友发放 "故事盒″,看着手捧故事盒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高兴的样子,知青们对能用“助学成才”和送故事盒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向阳沟的乡亲们,感到欣慰和自豪。满成感慨地讲:这件事是知青又帮我们从娃娃抓起,让农村孩子看到外面世界,增长知识,培育后人!

李华代表知情敬献锦旗

为乡亲娃娃送音乐故事盒

紧接着的是唱歌联欢。知青们激情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四首名曲,张德慧和李云艳的领唱、李晓鸣的指挥,尽显风采;知青们歌声嘹亮,把自己和乡亲都带回到当年的激情岁月;村里青年胡军娃、才女谢成玲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委婉动听,达到专业水平;他们和知青陈光的秦腔名段对唱,更是吼出了高亢,彰显了知青与乡亲携手,对传统艺术的倾心和传扬。

大会尾声进入高潮,与会者共观《向阳沟知青与乡亲心连心展览》。这展览是由知青和乡亲共同举办的,县镇党政给予大力支持,不仅拨付了资金,并且把它作为农村建设一个组成部分,其特色在于:它是全县第一个村史文化展览;它也是全县第一个体现知青与乡亲深情厚谊50年延续的展览。可以说,这是人间真爱、弘扬传统的可贵传承。许多乡亲在这里看到了当年与知青共同生活劳动的照片和真实的故事,所有的亲历者和在场的参观者都被展览深深地打动。

知青与乡亲共观“心连心展览”

总策划人张小建畅谈感受

中午,丰盛的农家午餐在新建成的 "知青小院“开灶。掌勺的婆姨们在灶上忙的欢,那些与知青熟悉的男社员则跑前跑后,紧着招呼。桌上的大餐丰盛美味,知青和乡亲们全都大饱口福。正如德慧在长诗中所讲;“最感人的要数中午饭,像当年打平伙人们聚一团,乡亲们备足了好吃食,任你挑任你选,不怕你的嘴刁钻。/刚出锅的油馍馍、炸粘糕,酥酥软软,雪白筋道荞面餄络高挑着端跟前,更有那红白相间,颤微微的炖羊肉,谁说羊肉膻?哼!抢你的碗......”大家都体验到今日乡亲劳动致富、苦尽甘来的幸福感,更为此地筹建 "农家乐″并成为“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学基地而自豪。下午乡亲与知青同行,先在村里青年胡军娃引领下,穿行游览“康家沟峡谷”。这里是当年我们进山背柴都路过的地方,只是当时“下苦”劳累无暇欣赏。50年后的今天,才有闲暇的工夫和自在的心情,领略观赏到这曾近在身边的“丹霞地貌”之美。大家纷纷站在红石峡谷中的“一线天美景中照相,这时,午后的太阳拨开云雾,金色的阳光洒在曲折的赤壁上,被满屏的绿苔和蓝天映照,充满魅力。回想当年峡谷伴行在我们左右,却无人赏识,真可谓“不识峡谷真面目,只缘身在劳苦中”。

此后,我们又登山岭参观張畔百亩果园;下川道参观“周河工业园区”,开阔视野的同时,更关心未来陝北农业变革和发展。志杰、晓鸣、新明、许昕等从乡亲民生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当看到我们当年的“抗洪护坝地”已建成“熄灭火炬,变废为宝″的石油轻烃环保企业,听到冯县長、奥主任、尹经理以及技工金鼎姑娘刘婷婷的介绍和专业讲解后,亦豁然开朗,为陕北农村美好的明天更充满信心。知青们在微信上对园区建设者感言:“在我们曾经耕种生产、洒下汗水鲜血的土地上,是你们的努力赋予了她新的生命,相信这片热土一定会更加焕发生机,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更丰盛的硕果,造福父老乡亲红都人民。”

在当年抗洪护坝地我们挽起手臂

昔日的坝地已建成工业园区

傍晚返回驻地,又有幸参加“志丹县庆祝第34届教师节文艺晚会”。当我们走进新建的文化中心大厅,看到“志丹16万人民欢迎北京知青再回家乡”的条幅, 并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时,真的好生感动。我们知青中就有十几人有过教师的经历,看到节目中对老师的颂扬倍感亲切。节目中还穿插了诗朗诵“十六岁”,讲述刚满16岁的北京知青到志丹插队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与乡亲的感情;我们前些年“助学成才”的事情也被编成了小品表演出来。让我们这些亲历者又回想起当年,禁不住为这场表演热烈鼓掌。

9月11日清晨,我们先到"志丹烈士陵园″瞻仰祭奠,在纪念大厅,每个人敬献了一束菊花,又细细的参观了刘志丹将军的生平展览。前一天,我们还专程去了将军广场,在高高矗立的刘志丹将军雕像前一起合影。当年,我们到延安插队奔志丹县,有一个念想:就是因为这里是刘志丹的故乡,是陕北红军的诞生地。50年后我们又在这里重温初心。

今天再返向阳沟,事前和乡亲们约定,知青分别回到自己原来的生产队,走家串户,观赏村里旧貌新颜,进行更深的交流。为此,知青和乡亲都设立了各队的联系人。知青这边是:一队谷志杰,二队张涤尘,四队何新明,他们都在生产队里当过队长,熟人熟路。生产队里更是指定专人负责对接,引领着知青到乡亲家串门儿,并在各自的生产队共进午餐。走访中大家惊喜地看到乡亲们家中都盖起新房,有的还是小楼,宽敞明亮,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家家都有现代化的水冲厕所,街道立砖铺路,干净整洁;院内院外养花种草、种瓜种菜,一派田园风光。不少家庭购置了小轿车,还有的在公路边开起了商店。许多乡亲的子女外出工作劳务,在县城或延安安了家;各队都有多名青年考入大学中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一队知青在乡亲的引领下,从沟口到村尾走了几十户,在每一家都被请到屋里,吃啊喝啊,相谈甚欢,并且都和乡亲全家的老老小小一块照一张全家福。他们中有原来和知青一搭打拼的老乡,说起当年一起上山劳动的苦累,对比现在的好光景,都感叹不已;有知青老师当年的学生娃,说起老师当年带他们识字、唱歌、演节目,其乐融融;还有乡亲们的后代甚至是孙子辈的娃儿,他们有的感谢知青资助完成学业现在事业有成,有的感谢知青所送故事盒帮助孩子心智成长。新老知青还回到50年前住过的窑洞,在窑前合影,又到窑里炕头上坐坐,回放当年生活情景。热心的老支书王玉斌和老村长何翔等人,带着知青一家一家看望,深入感受乡亲们的新生活。但无奈时间紧,知青们刚进一家,沙发没坐热,就赶快照相合影,又紧催着去下一家。他们说满沟的乡亲都在家门口等着,少去哪一家他们都无法交代。勤劳的陈福祥带我们看他养的大肥猪;朴实的李帮忠带我们观赏门前移土填沟建起来的花坛。已随父亲老医生邵煜移居到河南的邵殿琳专程回来,面对当年的知青老师诉说思念和感恩之情;原供销社主任的儿子闫宏伟也从西安赶来,只为与北京知青再相聚。

二队乡亲家户多住得分散,知青们决心挨家挨户地看望,队长刘生强宣布了不走回头路的行进路线,全队的乡亲包括住在县城的乡亲都陪着知青,人越走越多,浩浩荡荡占道而行。知青给每一户都精心准备了折叠尼龙包、手机臂包、丝绸纱巾等小礼物,表达感恩之心;乡亲们也热情地招待知青,绣花鞋垫、瓜子水果、饮料可劲往知青怀里揣,表示欢迎之情。一路上,乡亲们喜欢地背上花包包,围上新纱巾,在沟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生强的一再催促下,直至下午2点近五十户全部串完。吃罢午餐,乡亲们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带着知青一起登上全村最高的大峁梁,遥望着昔日二队的农田,知青们心里格外激动:大峁梁、长嘴梁、一道梁、二道梁、三道梁、遥遥湾,沟沟峁峁全都覆盖在浓浓的绿茵之中;三队的五道棱也看见了,基建队在那里修过梯田;高大的油井矗立在大峁梁的最高处。以大山为背景,大家照了不少集体合影,乡亲们还纷纷以家庭为单位和知青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四队离向阳沟二里路,几个乡亲早早开车等候在沟口接我们。车队驶过新落成的周河大桥,又沿乡村公路盘旋而上直达脑畔梁,这些地块当年陡的牛都站不住,如今已退耕还林,满山皆绿。知青走到当年背柴路过的“水垴”,登上红沙石砭;在曾住过的窑洞前拍照,那崎岖小路,萋萋荒草,废弃的磨盘场院,仿佛再现当年岁月。再看如今大桥横跨两岸村庄的盛景,更体验到新农村的巨大变迁。徐英在活动中摔伤,在插友搀扶下,硬是拄上拐杖,一起看望每家每户;乡亲侯蛋年老半瘫,坐着轮椅,让家人推扶着也赶来与知青相见。在农家大院的聚餐,胜过当年办喜事,山村自产的肉禽杂粮瓜果红枣摆满几桌。老乡仍亲昵呼唤“北京娃”先吃,我们则盛上一碗碗饭菜,先敬村里长者和乡亲。接下来,我们向乡亲们送上从北京精心挑选的花围巾、花包包、什锦糖果,礼轻情义重。冯学军当年修战备路骨折腊月在师傅家养伤,这次兄妹俩听说师娘添了“重孙”,当场捐赠“学习款”,这是兄妹俩的心意,也是我们四队全体知青的心愿!乡亲回赠小米、南瓜籽和妇女巧手绣出的鞋垫。真挚情谊令人感动,知青在微信上写道:“那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半个世纪后故地重游变化天壤之别!当年小毛驴把我们接进村,今天八辆小汽车把我们老知青接回新家!泪奔!

年迈半瘫的侯蛋坐轮椅上山与知青相见

相慰孤寡老人“晚年健康”

村口与乡亲们合影

知青兄妹向师娘赠款

分别时刻,大家又在村口聚齐,村支书康永强、知青李晓鸣分别致辞,祝愿知青健康幸福,祝愿知青和乡亲的情谊更深更久,祝愿向阳沟的明天更加美好。此时,知青与乡亲一双双手紧相握、分不开,直至马达启动。红红的夕阳下,人们在车窗前相互道别,相约再见。

这几天的晚餐,都是向阳沟的乡亲请知青吃饭,实在轮不过来了,只能安排边志银刘彩莲家、刘福义家、李帮忠家、赵占芳家和陈福祥家坐庄,别的乡亲的邀请只好答应以后知青回来再说。知青们也回请了向阳沟的乡亲代表。在宾馆的餐厅里,大家汇聚一堂,边唱歌边欢叙,歌是一个接一个,酒是一盏接一盏,真个是不亦乐乎。今天晚上还来了两个志丹青年,他们是2006年志丹“信天游骑行队″的代表,专来看望当年在天安门前巧遇的張新华,并向张干妈献上一大捧鲜花,也向知青们致意。张新华当场讲起了当年与这些孩子相遇的故事,两代人在偶遇中结下的情缘,在失联十几年后再次获得接续,令人赞叹不已。此间,正逢老支书刘福义80大寿,我们都“借酒”祝福老支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德慧、云艳献唱陕北民歌,主持人郑刚也即兴献辞。我深受感染,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清唱,献上心中的祝福。李华领唱的《雁南飞》“……今日将离去,已盼春来归!……”表达了我们知青明日即将离去,又难舍亲人的真挚情怀。

连续几个晚上,一、二、四队住在城里的乡亲都到招待所来看望知青,带来了许多水果、月饼,还有一副副做工精美的手绣鞋垫。各队知青也利用下午或晚间,走访已迁居县城的乡亲家庭,走进村里青年经营的擀面皮店,一边品尝一边聆听高亢热辣的“信天游″演唱。毛娃、满成等几名乡亲,更是连续三天从村里赶到县城,把提前走的知青一一看到并请去吃饭; 住在县城的李香、陈福女等更是隔三差五的来宾馆与知青欢聚拉话,直到最后把大队人马送走。

知青与乡亲向阳村口惜别合影

原创首发,作者供图,未完待续

征稿

Hash:ab265b5ca13118cc41659e181b477282de2a53fa

声明:此文由 口述知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