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阶前大多会立一根石柱,那可不是普通的石柱呀!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经幢!

经幢,是禅宗佛寺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其发展演变史与石柱、石塔系一脉相承。幢,本意是旌旗,秦汉时代称为蟠,或信蟠、蟠帜、铭旗和灵旗。从南北朝开始,幢逐渐演变成禅宗佛寺殿前的供具,最初是一根直立木竿上串联多重圆形华盖,华盖周围垂以幢幡、垂幔等,木竿下按十字座,幢上写陀罗尼经文,象征可以避难消灾,所以幢被称为陀罗尼经幢,简称经幢。

经幢为求永久性,选用具有抗压、耐腐蚀、不易变质的石材,故经幢由木结构发展到石结构,石结构经幢最简单的做法是用一根八角石柱竖立于一个须弥座之上,顶端覆以宝顶,最复杂繁华的做法如同实垒的石塔一样,常用石材以凿桦卯的形式搭建而成,外观再进行雕饰,故它又被称为经塔。

华严寺大雄宝殿前的石经幢

南北朝开始,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并迅速地发展, 佛教为中国帝王所提倡,故在此时期间,佛教的思想逐渐地成为人民的精神寄托, 经幢这种佛寺的标志性建筑有了划时代的大发展,并成为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经幢营建成一座气势雄伟而雕饰玲珑的小石塔,在营建技术上,拱石、垒石、石与石交接处凿摔对卯,嵌合联贯,使其互相牵制,难以动摇,石缝空隙灌注桐油糯米浆,使建筑的稳定性有历史性的突破。经幢在造型上受印度的影响,方圆结合,浑然一体,同时又融合了中国木塔、华表的结构,并创造出新的,但仍带有新明的本民族特色的形式。只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少经幢由于自然的破坏、灭佛的“法难”变故及其他人为的破坏而毁坏倒塌,未能保存下来。

薄伽教藏殿前的石经幢

总之,寺院经幢是佛教的产物,其雕刻的内容无不取自佛教的题材,是一种“借表摩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产生、发展于一定历史时代社会背景,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佛教石刻建筑,它创始于唐,盛行于唐、宋,金代以后趋于减少,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雕刻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之树上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们研究古代雕刻、建筑史的宝贵实物,作为我国早期石经幢典型代表的天护陀罗尼经幢,有很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山西旅游信息中心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大同华严寺景区

联系电话:0351-7731893

投稿邮箱:shanxi12301@163.com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欢迎订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信,为您及时推送最新旅游资讯。敬请登录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www.shanxichina.gov.cn 详细了解山西旅游文化

关注办法.: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蓝色字体

↓↓↓

Hash:93f422b39687bb6bd239edc2b56bda53c9b17526

声明:此文由 山西省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