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一座黄土岗,历史上有位皇帝曾在此“黄袍加身”

周太祖郭威在濮阳“黄袍加身”

刘平/文

(网络配图)

说到“黄袍加身”,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和“陈桥兵变”。其实,“黄袍加身”并非赵匡胤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现象一共出现过三次,而“原创”应是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其“黄袍加身”的地方就在今濮阳县八里庄郭威岗。

在澶州被拥为皇帝

前不久,笔者陪同家人游西水坡,再次来到郭威岗。正值隆冬,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过了金堤河,往南行驶约两公里,郭威岗遗址上,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闯入笔者视线。不用问,一定是郭威。这是一处在原郭威岗遗址附近新辟的公园,占地十余亩。公园里草木凋零,萧杀寂寥。公园中央的土台上,郭威头戴王冠,手握宝剑,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

伫立在郭威像前,思绪随着凛冽的寒风回到了1067年前那个同样寒冷的冬天。

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腊八节刚过,北方重镇镇州传来加急快报:“契丹犯境,速派援兵”。救兵如救火,抗击辽军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实力派人物郭威的肩上。腊月十六,郭威调兵遣将,集结了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了。

腊月二十,郭威的大军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了距都城开封300多里外的澶州(今濮阳)境内。天擦黑时在澶州城南安营扎寨。一望无际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随着夜幕降临,一种骚动的情绪在寒风中蔓延开来。“郭威要当皇帝”的消息在军中悄悄传开了。这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隔着千年时光,我们已无法知晓。第二天一大早,诸军将士“集体请愿”,请郭威当皇帝,有人还撕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山呼万岁,呼天震地。继而打道回府,拥郭威南返开封。

起兵谋反有原因

“被迫”当了皇帝,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天上能掉下这么大一个“馅饼”。实际上,所谓的“黄袍加身”,很显然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罢了。

历史资料显示,郭威(公元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园村)人。原姓常,生父早逝,其母改嫁郭简,故而改姓郭。郭简曾为顺州剌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不久生母又病故。年幼的郭威只得依潞州姨母韩氏为生,因郭威颈项上雕剌一只飞雀,人称“郭雀儿”。18岁那年,郭威投奔潞州留守李继韬,入伍为军卒。因其勇武有力,豪爽义气,深得李继韬赏识。不久,后唐庄宗灭后梁,杀李继韬,郭威又摇身变成了后唐军。后晋代后唐,郭威又成后晋军。后晋灭亡,郭威的身份又转换为后汉军,并累迁授权至枢密副使、检校司徒。

后汉高祖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便“驾崩”了,临终遗言:苏逢吉、史弘肇、郭威等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次子刘承佑登基。契丹人得知刘知远已死的消息,时常发兵骚扰劫掠。刘承佑便派郭威镇守邺都(今安阳市北临漳县境内)防御契丹。

刘承佑因册封一位妃嫔耿氏为皇后,遭到史弘肇、苏逢吉等大臣的反对,短命的耿氏活活气死了。隐帝刘承佑恼羞成怒,大开杀戒,史弘肇等几位大臣的三族被诛。郭威在京城的亲属中,尚在幼年的儿子郭侗、郭信、侄子守筠、奉超、定哥,养子柴荣的长子宜哥,连同还未来得及取名的次子,妻子张氏、柴荣的妻子刘氏都在眨眼之间变成了刀下冤魂。

将后周都城设在汴京

郭威闻讯,痛不欲生。发誓:“此仇不报,世不为人”,遂在邺城起兵造反。郭威一路杀来,势如破竹。很快,大军兵临城下。刘承佑惊慌失措,魂飞魄散,慌忙派慕容彦超率兵出城迎战。一场血战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十余骑逃走。郭威大军攻进开封,糊涂蛋皇帝刘承佑死于乱刀之中。

郭威杀进开封后,并没有急着称帝。他请李太后临朝,“早请示,晚汇报”,表面上一切大事小情都由太后做主,其实是以其名义任命自已的亲信王峻任枢密使,王殷为侍卫骑军指挥使。接着又请太后指定储君。李太后知道郭威的用意,不肯做主。因后汉高祖刘知远幼子刘承勋体弱多病,而刘知远又喜爱从帝刘崇之子刘斌,郭威便假意遣太师冯道迎其为帝。

一般认为,郭威、赵匡胤在都城外发动兵变,是因为在京城外集结了军队,再利用里应外合,兵变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而选择“黄袍加身”这种温柔的方式,则是郭、赵二人脸皮比较薄的表现,比起那种死不要脸的、赤裸裸的、简单粗暴的抢夺似乎显得“文明”了许多,在面子上也都不至于太尴尬,也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

当然, “契丹犯境”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也没人敢再提起。事已至此,李太后及文武大臣只有面对现实。宰相窦贞遂率领满朝文武出迎参拜。李太后也只好下诏任命郭威为“监国”。这时,被使臣迎奉为帝的武宁节度使刘斌已经行至宋州(今商丘),郭威派人前往“迎候”,废刘斌为湘阴公,接着又密令除掉刘斌。郭威变家为国,竟成帝业,史称“澶州兵变”。郭威监国不到一个月,见时机成熟,遂于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正式登基。因其自称是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后裔,故定国号为大周,仍定都汴京(开封),改元“广顺”,史称后周。

想把龙袍埋在濮阳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后周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很像隋之于唐。隋为唐奠定了走向辉煌的基础,所以人们通常总是喜欢把隋唐放在一起说。但与隋相比,后周的历史被淹没在了五代的混乱当中。所以,人们把中国重新走向统一的所有功绩,一鼓脑地都算在了用同样把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头上。

周广顺三年(953年),郭威之妻董德妃去世,郭威深受打击,不久又染上了风疾。几个月后,病情加重,驾鹤西去,时年51岁,“瓦棺纸衣”葬于今河南新郑郭店村后周皇陵。郭威正月里登基,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在皇位上仅坐了3年。晋王柴荣继位,史称后周世宗,追谥郭威为“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五代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的第二位英雄,就是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柴荣为赵匡胤、也为那时的中国,几乎铺就了重新走向统一的阳关大道。他是一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一代英主”,可惜39岁就离开了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命运只给了他6年驾驭这个混乱到极点的时代的时间,他的光荣与梦想却留给了他的“拜把子”兄弟赵匡胤。

相传,郭威临终前把内侄儿柴荣(周世宗)、女婿张永德等一帮大臣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自已死后,要把自己的“龙袍”埋在濮阳。从哪儿穿上的,从哪儿脱下,免得别人惦记,看来郭威对濮阳还是有感情的。

历史和现代,正史和野史,虚实交替,引人无限遐思。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散布在新郑麦田和村野乡间的后周皇陵,埋葬在沧桑历史中的累累白骨,它们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讲述。而濮阳的郭威岗,虽然目前比较落寞,但它毕竟没有被遗忘,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郭威当年“黄袍加身”的故事。

看有深度的原创好文章

Hash:d7817a67adc27168e1a1f9ef62b722d4ae5fd2f0

声明:此文由 濮阳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