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孔子还乡祠对外开放,近距离触碰这块心中的圣地!

1998年,夏邑县城北7公里处的王公楼村更名为孔祠村。也是在这一年,重修后的孔子还乡祠对外开放,令世人在时隔20多年后有机会再次近距离触碰这块心中的圣地。己亥年冬月的一日清晨前来拜谒孔子还乡祠再适合不过,寒风赋有的严肃在碑碣和青柏中兜兜转转,托举着还乡祠的威仪腾腾升起,令整个仿古建筑群更加巍峨肃穆。随着冬风,孔子还乡祠的恢宏气势四散开来,越传越远。翘首而不可及时,心中的期盼已与朔风共鸣,激荡起往圣绝学。孔子还乡祠就是这样一个对华夏儿女有着巨大感召力的存在,更是一个读书人不可不来的地方。

孔子还乡祠

记忆与现实的冲撞

大成殿一角

一条南北主路的尽头,便是现今的孔子还乡祠。和文庙规制一样,孔子还乡祠坐北朝南,朱漆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悬山顶。

大门名为大成门,其东侧,一块卧碑写下了还乡祠的传奇:“始建年代不详,有关史料记载在宋金时还乡祠就已存在……两进院落,有棂星门、东西庑、杏坛、大成殿、崇圣殿和官厅等建筑……”

碑文简练且抽象,远不如一旁闲聊的村民说得生动明白。87岁的彭统经曾在祠中大成殿读过一年书,对还乡祠当年的盛况历历在目。“大门前边有影壁墙,里边前后两个大殿,大成殿里边有木雕彩绘孔子像,后殿有孔家先人牌位……”据说,影壁墙高6米,宽10余米,下有1.5米高的须弥座,上为琉璃屋脊,墙面施以精美的砖雕,峰峦林谷宛然天成。

跨过大成门,算是真正进入了还乡祠,能够更好地概览全貌。还乡祠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高耸挺拔的郁郁青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青石甬道,无形中塑起儒家文化的宏大,把来者引入更进一层的敬仰之中。也是在这种视线的引导中,路中的孔子行教像巍然而立。

1994年,夏邑决定重修孔子还乡祠,广大群众和有识之士纷纷慷慨解囊。香港孔子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100万元和孔子行教大铜像一尊,为整个兴建工程拉开了序幕。这尊铜像高3米,价值17万元,形象地再现了孔子当年讲学情景。铜像基座左侧刻有孔子杏坛讲学图,右侧为周游列国图,背面是汤恩佳先生亲笔题写的孔子《礼运大同篇》。

通道东侧为碑林,原有古碑数十通,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毁坏、散失。碑林最南端有两通经修复的残断古碑,一通为道光十年所修孔子还乡祠碑,一通为康熙三十一年增修还乡祠碑。两碑损毁严重,曾以残块形态留存于周边村民家中,虽经修复,但伤痕明显,碑文残缺不全,大部分难以辨识。两碑旁边存有3块雕双龙纹饰的碑首。几块碑首为原古碑顶部的装饰物,细节尚能辨识。

碑林北部有4通新立墓碑,3通分别为孔子十世祖、七世祖、六世祖墓碑,最后一通新立的石碑为清雍正元年册封孔子五代王碑。碑林前方有一通新立卧碑,正面刻的是孔子77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的“还乡祠”,背面记载着重修孔祖史迹的史实。

孔子行教像

先祖雕像的秘密

过孔子行教像,便可以见还乡祠主要建筑大成殿全貌。大成殿重檐歇山顶,九脊七兽,斗拱交错,黄瓦飞龙,雕梁画栋,可谓气势雄伟。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万章下》中云:“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赵歧注:“孔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这是说孔子像乐器大合奏那样,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乐之大成。

按常规来说,大成殿里应该安放孔子像,可是在还乡祠的大成殿里,安放的却是孔子11位先祖的雕像。为何会有如此打破常规之举?原来,按照最初的规划设计,现在的还乡祠还只是一期工程,其后还有二期和三期,后续工程中会建孔祖殿,工程完成前孔子先祖像暂时放在了大成殿里。

孔子这11位先祖雕像分左中右,间以前后排列。居中靠前3位先祖雕像是远祖微子启、十世祖弗父何、六世祖孔父嘉;后排左右各4位先祖雕像,分别为五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睾夷、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生父叔梁纥。远祖微子启、十世祖弗父何、六世祖孔父嘉3位能够占据首位,是因为他们在孔子还乡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其先宋人也”。《礼记·檀弓上》孔子自谓“而丘也,殷人也”等。孔子“其先宋人”即始于微子启。“三贤”之一的微子启在商亡后臣服于周王,被封为宋国国君,封地在商丘。微子启为孔子的十四世祖先,被孔子称为“道德高尚的人”。

孔子的十世祖弗父何在闵公共死后本应继承王位,但他让国给弟弟鮒祀。鮒祀当了国君之后,自称为厉公,把弗父何封为世袭公卿,食采于栗。栗就是今天的夏邑。简单来说,周朝时期不发工资,而是给大臣一方土地,叫做“采邑”。这方土地的租税便相当于工资。从弗父何开始,孔氏的世世代代便在夏邑居住了下来。孔父嘉是一位掌握兵权的大司马。宋殇公在位10年,他跟着打了11场胜仗,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太宰华督却以连年征战,民不堪命为借口,先设计杀了孔父嘉,后又杀了宋殇公。孔父嘉的妻子长得十分漂亮,心术不正的华督想霸占孔父嘉的妻子。孔父嘉的妻子坚贞不屈,她在孔父嘉死后撞城门而死。从此,华家和孔家便结下了血海深仇。后人为了纪念功绩卓越的孔父嘉,就以“孔”为姓,这便是孔姓的起源。

微子启是宋国的第一任国君,弗父何是孔家先祖中的第一位宋卿,孔父嘉是孔氏第一人。这三位孔氏先祖在历史的转折中都具有划时代作用,而且足以证明夏邑是孔子祖籍所在地。成年时,孔子虽然已经移居鲁国,但为了研究学问仍追寻着先人的足迹来到祖籍考察殷商文化,这也为他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孔子每每回到祖籍都要到祖先坟前祭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就在孔子祖先的故里修建了孔子还乡祠,以表达人们对孔子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而孔子还乡祠的存在,也记录下了中华文化传承的轨迹,佐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晚报记者在了解古碑文化

活动策划:孙玉林 秦培林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晶晶

围观

Hash:a5e80d2f78b154a865f25b3b029ebfdd07047055

声明:此文由 商丘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