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赵官,千年锦川!
文化赵官
千年锦川
连年的征战和灾害 造成了曾经繁荣的 锦川镇土地荒芜人口骤减。
洪武四年公元1354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采纳了户部仕郎刘九臬和苏州知府苏琪的建议。 从山西、陕西以及诸多地方移民,到黄河下游一带垦荒种地。
公元1356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又在山东济南布政司衙门抽调一名 赵姓官员到锦川镇处理移民安置工作。
这名赵姓官员到达锦川镇之后,把移民工作安置的井井有条。并 把锦川镇建设成一个小城的模样。东西南北各有一门,门宽两丈,高三丈砖石结构。按照文东、武西、南玄武、北朱雀的建筑格局来设计。 东西南北各建有庙宇,东门是文昌阁,南门是观音祠,西门是三义庙,北门是镇武庙。
这一时期 锦川镇迎来了她又一次繁荣昌盛的阶段。人口逐渐增多,村庄逐渐稠密。吸引了全国各地更多的人聚集在这里生活。
这位赵姓官员在锦川镇工作20余年来,把移民安置工作,部队屯田事宜安排的妥妥当当。到他离任时,锦银川镇又发展到了几千余人, 成为了方圆几十里少有的大镇。 就是因为这位官员呕心沥血的付出,才换来了锦川镇颇具规模的气派。但他也因为积劳成疾, 于洪武末年死在了离任的路上,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赵姓官员。遂将锦川镇改为赵官镇,沿用至今。
明朝时期的石刻
明朝时期的青砖
王厅村(土山头)明朝时期的石刻——石鼓
赵官镇, 人口越聚越多成为了方圆百里有名的大镇子。
明朝永乐18年公元1403年,孟子第55代孙孟克图,自邹县凫村四方游学至此繁衍生息。后来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孟子63代孙孟贞标自邹县凫村外出游学迁于此地居住。
史料记载, 那时候的赵官镇,五行八作,各行各业云集于此,商贾往来络绎不绝。 成为了是济南府以西的商业重镇。
追求幸福的赵官人在赵官镇西南,建了一座财神庙,后有人也称五路财神庙,信徒纷纷踏至,香火鼎盛。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赵官街陈姓信徒到台湾做生意,把赵官镇的财神神灵请到了 台湾北港。
1982年台湾同胞到赵官镇五路财神庙寻根问祖。
2016年冬,台湾同胞五路财神庙的信徒再次到赵官镇寻根问祖。他们说现在的台湾北港五路财神庙就是赵官镇的五路财神庙的延续。 这也彰显了 赵官镇有悠久的历史,更表明了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血肉渊源。
董家寺——董澜,明朝进士。
明代石刻马槽
清兵入关, 清朝统一天下。随着朝代的更迭,赵官镇也随着时代进入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公元1662年清康熙帝执政,百姓安居乐业,赵官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条明朝移民时修建的官道。成为了 西接东昌府,东连济南府交通要道。这条大道上往西走,直接到山西,陕西这些移民的老家。往东走穿州过县直接到了东海岸。 赵官镇就是在这条大路上的大驿站。
这个时期的赵官镇,大车店,旅店多达几十家。到现在还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扎扎腰,使使劲,早晚住到赵官镇”,可见当时的赵官镇在这些行路人心中的地位。
清朝时期赵官镇又迎来了她历史上的一次繁荣时期。
清朝雍正12年公元1743年, 赵官镇成为长清县的官办四仓之一。
清朝雍正9年, 公元1680年。孟子64代孙孟尚绪,在来往商人的影响下,弃学从商,开始了他的棉麻生意。
清朝嘉庆葵未年, 公元1823年孟毓藻中进士。
清道光葵巳年, 公元1833年,孟毓兰中进士。
清道光13年 公元1833年,赵官镇成为长清报部请领司贴得十个官立集市之一。
清同治戌辰年,公元1868年,孟继震中进士。 同时,孟家还有举人、武举人、秀才、贡生、庠生,监生多达几十人。赵官镇孟家成为当时此地名门望族。
赵官镇清朝时期的地契
清朝时期的陶罐
清朝时期的瓷碗
清朝时期的陶罐
清朝时期的砖刻
清朝时期文字可考的资料
赵官镇的命运似乎与黄河紧紧相连。 公元1855年7月,黄河决河南钢瓦乡, 黄河夺大清河入海。赵官镇受到很大的创伤。
朝廷的腐败,黄河的泛滥,帝国主义的侵略,让赵官镇和她多灾多难的祖国一样贫困不堪。鸦片战争之后, 赵官镇进入了低迷的时期。
19世纪末, 赵官镇一带是义和团的活跃地带之一。赵官镇街的李延起、律官屯的李同观,都和义和团 朱红灯有密切的关系。
1901年,袁世凯野蛮镇压义和团运动。赵官镇境内的义和团运动随之失败。 赵官镇,随着大清朝的灭亡。也走完了他在封建帝国历史长河中的道路。
▍图文编辑:暮鼓晨钟
(综合赵官镇文化站,齐河老乡会整理发布)
Hash:bc73dbe88267ce8d27e025cc49402e85667e0902
声明:此文由 齐河老乡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