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口的古炮台群,你都了解吗?

在甬江的出海口,西有招宝山,东为金鸡山,两山虽不甚高,但悬崖削壁,山势峻险,雄伟挺拔,如门以户,形成夹崎之势,这就是著名的“镇海口”。

镇海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留下丰富的海防斗争的历史遗迹

其范围包括镇海城关的吴杰故居,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钩金圹”──英军登陆处,招宝山威远城月城威远城碑刻、安远炮台。

北仑区的金鸡山瞭望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笠山的宏远炮台,小港口镇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

这些曾抵御外敌入侵而遗留下来的文物

将历史的荣光和战争之殇娓娓道来……

镇海口海防全图

包括甬江入海口全貌,招宝山、金鸡山、虎蹲山、笠山、游山鸟瞰;定远、威远、安远、绥远、平远靖远、宏远以及南栏江等九座炮台布防的准确位置。

安远炮台

位于招宝山南麓乌龙岗下。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安远”仅是座小炮台,配有弹重80磅的阿姆斯特朗前膛小炮三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正式始建,为安置21厘米口径的克虏伯新式后膛钢炮,光绪十三年又重新扩建,次年告竣。炮台呈圆形,内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海,后炮门朝西面江。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炮台

位于宁波北仑区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沙湾头,建于清光绪六年置阿姆司特郎80磅前膛炮4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1门,为当时镇海口海防建制最大的炮台,在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中发挥作用。目前,5间营房和各炮室间隔墙已全部被毁,炮台内部破坏严重,炮台外部轮廓比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远炮台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型·,长20米、高5.3米。现平远炮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远炮台

宏远炮台是北仑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位于甬江南岸笠山上,是甬江口的屏障。笠山高30余米,巨大的三合土炮台和钢筋混凝土炮台融为一体,气势极为恢宏。炮台呈圆形,占地面积269平方米,直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东南开炮眼,西北设洞门,高5米,宽3米,台壁以蒸熟糯米搅拌黄泥垒砌。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炮台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小浃江入海口的笠山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三台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长52.6米、宽9米、高4.8米,原设炮眼5孔、营房11间。清光绪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炮台毁坏严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两间三合土营房还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城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都督卢镗与海道副使谭纶为抗倭而筑,清道光十三年(l833年)知县郭淳章重修,清朝官兵曾在此抗击过英法侵略军的进犯。

月城

位于招宝山顶北侧的两峰交界处,为威远城前哨阵地。清光绪九年(l883年),欧阳利见任浙江提督时建。

镇海先后经历了抗击倭寇

和抗英、抗法、抗日等外侮战争,

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

是我国人民热爱祖国,

不畏强暴、抗御外侮、

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Hash:86f5b37fcfa27edde684d0b2b0236e8e76ad92f7

声明:此文由 镇海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