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国的九位君主(上)

战国时期按主流的史学观点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间段魏国的君主有九位:魏桓子、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假。

第一位:魏桓子 (?─前446年),即位之年不详,他在位时期最主要的事就是和赵襄子、韩康子一起打败了知伯瑶,瓜分了知氏的领地。事件的起因是:前454年,知伯向魏、韩索地,韩、魏予之;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于是知伯与魏、韩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不久,魏桓子怕赵亡后祸及自身,联合韩、赵攻灭知伯,并三分其地。《战国策魏策》记载: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第二位:魏文侯(?―前396年),魏斯,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在位五十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魏国在魏文侯时,开始成为天下霸主;魏文侯在洹水(今河北魏县,当时属邺)筑礼贤台,招才纳士。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子夏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魏国创立西河学派,为魏国的霸业培养出大批人才:李悝、吴起、乐羊、翟璜、西门豹、田子方、段干木、禽滑厘、公羊高、谷梁赤等。魏国在这些人才的支持下,开创了霸业,成为战国首霸。下面我们看一下魏文侯时,魏国的扩张。

今河北魏县,魏国礼贤台

西方: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伐秦,占领秦河西。据《史记》记载:“魏文侯六年(前419年),城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七年,与秦战少梁。八年,复城少梁。”魏文侯十二年(前413年),秦国“与晋战,败郑(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下。”魏文侯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今陕西韩城县东南),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公元前409年(简公六年):秦令吏初带剑。堑洛(秦沿洛水筑长城),城重泉(蒲城县龙池镇重泉村至晋城村一带)。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前408年)“伐秦至郑(今陕西华县),还筑洛阴(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魏国通过河西之战,建立了河西郡。

公元前419年至公元前408年魏夺取秦河西地

北方:《史记》载“前408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魏国在公元前408年灭中山国

中山国可确定的曾在区域

东方: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河北临漳县西与河南安市北郊一带)。《史记》载,前404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长城),先会于平阴山东济南市郊县)”,正是由于取得伐齐的巨大胜利,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天子正式分封为诸侯。这个阶段,三晋合作打败齐国。领土都在东扩。魏原来在安邑(山西夏县)、赵原来在晋阳(现山西太原)、韩原来在平阳山西临汾),现在分得了东方的领土,所以都开始东迁,魏把邺作为陪都,后迁都大梁,赵迁都中牟(现河南鹤壁)后又迁到邯郸韩国一路向东迁都,从平阳到宜阳再到阳翟(今禹州)再到新郑

南方:受到了楚国的进攻,但魏国最终击败楚国。获得楚大梁之地,领土在南扩。古本《竹书纪年》载:“(前417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今陕西商洛商州区)”,前400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今山东济宁兖州)”。前399年,魏文侯二十六年,“楚归榆关(今河南许昌西南榆林乡)于郑。”前398年,楚伐周。前393年“魏文侯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十五里)。而前393年楚“伐韩,取负黍(河南登封西南)。”前391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楚厚赂秦,与之平。”(《史记楚世家》)。

我们从上边可以看出,魏国在魏文侯时期四方作战,而四个方向都得到了土地,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第三位:魏武侯(?-前370年),魏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魏武侯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君主,在文侯之时他就多次领兵出征,公元前412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公元前408年击守中山。另外我们从他的谥号“武”也能看出来他是能征善战的。在魏武侯时,魏赵关系恶化,中山国复国,魏国疆土变小。

魏武侯

魏武侯之世,先是公元前386年与赵战,干涉赵君继位,埋下魏赵交恶之因。《史记魏世家》记载:“(前386年)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赵世家》记载:“赵敬侯元年,赵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魏世家与赵世家所记载的赵敬侯元年作乱之人不一样,一个是公子朔,一个是公子朝。但过程是一样的。公子朔(朝)在赵敬侯即位那一年在赵都中牟发动叛乱想夺取君位,但没有成功,逃到魏国得到魏国支持,魏国出兵攻打邯郸(可见赵敬侯当时在邯郸),帮公子朔夺取君位,但没有成功。这件事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魏赵交恶;二是赵国在这一年迁都邯郸,因公子朔为乱,可能中牟遭到战争破坏,也有可能是因为中牟是突出于魏国包围之中的一块土地,赵敬侯担心自身安全,所以迁都邯郸。

公子朔为乱,不克奔魏,魏与之攻邯郸,赵迁都邯郸

公元前385、384年魏赵与齐战,其间魏得赵援助。《魏世家》:(前385)二年,城安邑、王垣。《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魏纪》:城洛阳及安邑、王垣。《赵世家》: (前385年)败齐于灵丘(今河北省蔚县);前384三年,救魏于廩丘(今山东郓城县郓城西北19公里水堡),大败齐人。从上边的记载,我们能看出,齐国看到魏赵交恶,趁机北扩,一直打到原来中山国最北端之灵丘,也就是后来的代地,中山国本来被魏国于公元前406年所灭,也就是说灵丘这个地方应该是魏国的领土,现在齐国军队被赵国军队败于灵丘,说明魏国已经从灵丘撤出,赵与齐在争夺灵丘,魏国的撤出、赵与齐的争夺都为中山复国创造了条件,所以中山国于此后复国。魏国为什么要从中山国撤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魏赵关系恶化,魏国控制中山国的能力减弱,魏国通往中山国必须经过齐国控制的现在河北衡水与赵国控制的现在河北邯郸之间的狭长通道,并且魏赵关系恶化,魏国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赵国。第二,中山复国是齐国推动的结果,三晋不内乱的话,东扩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齐国。而齐国要发展就只能是攻打燕国。这是后来历史发展的事实。于是齐国在公元前385年与公元前384年趁魏赵关系不好对魏作战,魏国把主要的兵为放在了东方,与齐战于廩丘,齐国的一部分兵力北上攻占魏国所占之中山,一直打到灵丘,在这种情况下,赵敬侯摒弃前嫌,帮助魏国在灵丘和廩丘打败齐军。可以说魏赵在这两年,面对齐国的进攻,又团结在了一起。而齐国北上占领魏之中山,又被赵国打败,魏赵联军又在南立的廩丘与齐大战(“大败齐人”),这就使北方成为无军队占领之真空区,中山趁机复国。可以说魏赵齐之间的战争为中山复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385、384年魏赵大战齐国图

从公元前383年,到公元前381年,魏赵在击败齐国之后再次开战,这次开战是因为卫国。赵在刚平筑城,以侵卫,使卫人不敢出都城(卫都在楚丘,今河南濮阳)。《史记》:前383年,赵筑刚平以侵卫。武侯四年,魏败赵兔台(今河北成安县西)。前382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赵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前381六年,赵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河北省魏县南)。这次战争被称为“棘蒲大战”,虽有齐楚参与,但作战的双方当主要是魏赵。战争的结果是赵战了魏的棘蒲,魏占了赵的刚平。而齐国又乘机于公元前381到前380年北伐燕。齐国乘魏赵大战于棘蒲之机于公元前380年再次北伐,这次由于中山已经复国,所以齐国指向了燕国。《史记》:(前380)魏武侯七年,齐伐燕,取桑丘(今河北省保定徐水县西南),三晋救燕,至桑丘。三晋面对齐国又神奇的联合在了一起,为什么说神奇呢,因为前381年,魏赵还在大战。三晋联合又打败齐于桑丘。

前380年,三晋再次联合,击齐于桑丘

齐国的威胁消除后,魏赵再次开战。《赵世家》:公元前379年"赵袭卫,不克",又 "拔魏黄城(今河南内黄"。下一年,面对外敌,三晋再次联合。《魏世家》:前378九年,翟败我于浍(今山西翼城浍水)。齐威王初立。史家认为此狄即指中山,是中山复兴之始。《六国年表》:魏赵韩伐齐到灵丘(今河北省蔚县)。三晋伐齐至灵丘。《赵世家》:齐伐燕,赵救燕。前377武侯十年,赵与中山战于房子(今河北柏乡县西北)。前376武侯十一年,魏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赵伐中山,又战于中人(今河北唐县)。魏伐楚,取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前375武侯十二年, 魏伐取楚榆关。前373武侯十四年“燕败齐于林孤(今地不详,燕世家记为林营)。鲁伐齐入阳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晋伐齐到博陵(今山东济州西)。我们从上边这些记载能看出,魏赵面对齐国伐燕的时候,是联合在一起的,包括韩国,说明三国在对齐政策是一致的,但魏赵矛盾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卫国。赵国北伐中山,南侵卫国。而魏国发展的方向也是南方,不愿把卫国让给赵国。可以说魏国丢掉了北方原来所占中山之地,中山在齐国的支持下复了国,与齐国结成同盟,对抗燕赵。这从中山国的考古挖掘中也能看出来。而此时的魏国在南侵楚国,占了楚国的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和榆关。东侵齐,至博陵(今山东济州西),魏国的大梁周围领地在继续扩大。

魏、赵、齐扩张方向与战争

从公元前372年形始,魏赵矛盾再次扩大,前372,赵伐卫,取七十三邑,魏败赵于蔺(山西离石)。前371十六年,武侯卒,子罃立,是为惠王。到魏惠王时,三晋联盟破裂。而在魏武侯之世与秦无战争,是由于秦献公流亡之时受魏恩答应魏武侯之世不侵魏,同时秦同需要休整。

Hash:1f9e614991b4f617aa580588bb1936ffef4ec67b

声明:此文由 史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