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佤寨
【进寨子路上】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翁丁”是佤语,意为水边的寨子,也有云雾缭绕之地的意思。翁丁寨有近400年的历史,寨内有100多户人家500多人,居民全为佤族。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翁丁佤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云南省省级非遗项目。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因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2017年翁丁被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目录。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目前已被评为AAA级景区。
【寨门口】 大家看,翁丁寨周围的生态保护得极好,森林、茶园、梯田,四周放眼望去,都是绿的。大家请看,翁丁寨的建筑,它完整地保留着佤族传统建筑——干栏式草顶叉叉房,建筑以草、竹、木三种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较低,房屋通风散热、冬暖夏凉、排水性能好,适宜于炎热多雨地区。佤族干栏式建筑与其他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屋顶两侧的叉叉,故佤族的干栏式民居也叫“叉叉房”。建筑以木为柱,以扎编后的竹子或木板为墙,以茅草片盖顶,屋顶大多设有丫杈形的搏风板,用整木制作楼梯。
大家可以看到翁丁寨前有一片神林,神林里供奉的是佤族“梅依吉”神,寨子下部有神林,神林紧靠墓地,还保留有原始的人头桩遗迹。翁丁整个村寨保护得非常完好,这里有佤族村寨的各种传统元素,如寨门、寨桩、撒拉房、打歌场、祭祀房、木鼓房、人头桩、牛头桩、手碓、脚碓、水碓等等,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
大家注意到了,寨门挂着牛头骨,大青树上也挂了很多牛头骨。佤族人崇拜牛头,视牛头为财富,牛头桩是财富的象征,挂的牛头越多,说明村寨、家庭越富足。古老牛头桩被佤族人视作权力、财富的象征,无论是寨子、部落或个人,都以所挂牛头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头桩。佤族的寨桩是原始图腾崇拜的遗存。古时作为部落的标志,也是氏族进行宗教活动和举行征战出师、祝捷、部落议事等仪式的场所。现如今,寨桩成了翁丁佤寨村民聚会的地方。每年春节,寨民们会丢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通宵达旦地围着寨桩载歌载舞,以此祭拜祖宗,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心。
【木鼓旁】 大家请看这是佤族的木鼓。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被视为可通天的神器,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当时,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铿锵有力,节奏交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2006年,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村寨里的佤族人民仍然沿袭着父系氏族社会头人制,村民以家庭姓氏为单位连片居住。在村子里还可寻觅到佤族古老独特的婚恋习俗,感受到播种节、新米节、护寨节的无穷魅力。翁丁寨是个能将佤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赛玛教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村。
希望大家的翁丁之旅愉快。谢谢!
Hash:dbfe027f3e6124a5f97182000306a49ac3ed30eb
声明:此文由 恒春临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