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舒翘后人 忆甜水井街的赵家老宅

赵舒翘曾孙赵农曾在这间房多次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喝茶

□凡雨

甜水井是西安著名的老街。因甜水井街区处在地下甜水脉络之上,这里曾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官宦士绅,特别是赫赫有名的清末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的府邸“赵公馆”就坐落在此。一百多年来,由于赵舒翘的显贵与传奇,人们提起甜水井就会想到赵舒翘,就会想到甜水井曾经的“赵公馆”。

据对赵舒翘家比较知情的老人记述:清末民初赵家城内的房产约有好几处,如草场巷有原住房一院、甜水井街的“赵公馆”一院、西大街南广济街北口有一院,为德懋恭点心铺租用、西大街北桥梓口路西有一院,清时为钱铺和布庄,民国初年被同福楼饭庄租用,抗战时桥梓口店铺房屋均被日寇飞机轰炸西安时炸毁。其他几院房产清末均已变卖给了别人,唯独赵氏后裔居住的具有代表性的赵家宅院就是甜水井街的公馆老宅了。

据说清末“赵公馆”先有五间宽八进深,有门房、过厅、厦房、厅房、厢房、楼房,后墙外即为穆家巷;后有东隔壁两间五进院房,作为车马房,再后有车马房东面三间五进一院。三院相连,中间有腰门连通,各院自有大门;东隔两家为南北甜水井大街,西邻周家和贠家。

前不久,笔者拜访了赵舒翘曾孙赵农先生,赵先生今年53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据赵先生讲,他家为甜水井西街37号院(文革中一度编为65号)即“赵公馆”。他少年时在甜水井附近报恩寺街小学读书,在梁家牌楼街27中上中学,他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30多年间一直就居住在这里。

在赵农的记忆里,他家的宅院为面南五间宽南北纵深三院房,是先祖留给他父亲和大伯的,是为最初的“赵公馆”。他记得东邻李家两间,接着为王家、肖家、徐家各三间,从他家到南北甜水井大街距离约有50米。西邻周家三间、周家再西隔贠家五间和三间计两院房屋;北后墙外就是穆家巷。可见东侧原有的车马房院落在清末民初赵舒翘遇难后,家道衰落,无力支撑,早已相继变卖他人。赵农讲,太爷赵舒翘遇难后,家人谨小慎微,老夫人更是将家里的大门和房柱都漆成了黑色。民间传说中的赵家“大红门”一说,应为西侧的贠家,当时贠家宅院也很宽敞且清末民初也在外为官,他小时候就常见邻家那气派的“大红门”,这和赵家形成鲜明的对照。

赵农回忆,解放后家里纵深三院房屋的布局为:前两院分别租给和分给了他人,他和兄弟赵天新同大伯一家住在后院。他兄弟俩住东侧,大伯一家居西侧。整个宅院形成了一个大杂院。他说贾平凹先生当年曾来家里同他吃酒喝茶,就是在他当时住的东厢房里。家里当时很破败,“文革”中红卫兵曾进来抄过七八次家。

赵农讲,对甜水井街他最怀念的人是住在他家院中的刘伯刘恭俭先生。在赵农的记忆中,刘伯就是他幼年时的保护神。刘恭俭当时任国民革命军将领张钫的侍卫官,只因张钫1937年来西安时居住在甜水井街路东的冰窖巷,他便就近寻找住房,就来到了赵家。赵农讲:刘伯为人仗义,一身武功,舞枪弄剑样样精通,街坊邻居谐称其为“刘弓箭”,他曾亲见刘伯在院中表演手劈砖头,很是神奇,他们一帮孩子很是羡慕便纷纷拜师学艺。只因刘伯为人豪爽,敢于仗义执言,赵家宅院的安全均由刘伯兼顾,赵家父辈还同其结义为三兄弟。上世纪90年代城改拆迁老宅院时,刘伯已经80多岁,他仍舍不得离开老屋。老屋拆除后一个星期,刘伯也生病不幸离开了人世。

据说赵舒翘生前对甜水井的公馆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房子盖得太高了,门面太大了,将来子孙怕会受连累。”对此,他认为房子盖得有些过头了而自责。相传,赵舒翘当年蒙难时曾告诫子孙:“多读书,少上考;钱少攒,饭吃饱;房盖低,地种少。”在西安百姓中传为佳话。

作为在赵家大院生长的赵氏后裔,赵农先生谨记先人遗训,遵循先人遗愿。赵舒翘成为他一生当中鞭策自己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人物链接

赵舒翘 (1847~1901),清末大臣。字展如,号琴舫,晚年号慎斋。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后,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多次平反冤案,声震天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1901年,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压力,以曾经支持义和团为由,在西安将赵舒翘“赐死”。

本文图片由赵农提供

分享到:

赵家老宅院的板式厅房

老房墙上的砖雕八卦图饰

分享到:

赵家临街老宅大门

Hash:b7b33f7b0d18d5aad0fe05ec29a3a91ac912f2bd

声明:此文由 西安新闻网-西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