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 普渡河铁索桥

禄劝县翠华乡境内的普渡河铁索桥,是连通普渡河峡谷东西交通的唯一通道。80年前,红二、六军团在此发生过如同泸定桥一样的战斗,面对不停扫射的机枪,天上落下来的炮弹,攀爬铁索,强行渡江。

普渡河峡谷把从滇池到金沙江的整个滇北一分为二,普渡河铁索桥是此地连通东西交通的唯一通道,自然也是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

普渡河铁索桥又名普济桥,始建于1928年,长36米,宽2米,桥身由8根铁索组成,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这里。 1935年5月1日,国民党尚未在此布防,中央军委纵队和干部团从寻甸鸡街出发,顺利通过普渡河铁索桥后投宿翠华乡界牌村,次日凌晨经团街向皎平渡进发。

1936年4月8日深夜,红二军团四师经三哨向普渡河铁索桥前进。红四师先头部队来到普渡河东岸,发现桥板已被拆除,桥头通道也被封锁,而两岸悬崖笔立,河水奔腾咆哮,地势十分险要。红四师师部调整了部署,以炮兵团和警卫营占领桥东,作出佯夺铁索桥之势,而派出一个团(红十二团),趁黎明前的雾霭,从距铁索桥北一里外的小河塘悄然涉水渡过了普渡河。

拂晓,红十团刚要续渡,守敌发现渡过河的红军,将枪口调转向小河塘射击。这时在桥东面的红军部队用密集的火力射击敌群;红十二团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狙击后山之敌;红十团向敌后迂回,造成对敌夹击之势。

下午3时,滇军一部赶来增援,红四师也收到返回河东的命令。当时红军背山面水,形势对撤退极为不利,因此只好先将部队退至白马山与敌形成对峙;除部分兵力迷惑和骚扰敌人外,大部分兵力到者广坝子休整。铁索桥附近的群众热情为红军烧水做饭、带路。

天黑后,红军在山上点起灯笼,烧起了火堆并点燃一些子弹,顿时整个白马山头火光冲天,枪声大作,敌工兵大队慌忙向上司报告“共军又发起了攻击”,蜂拥向板上方向撤退。敌军在撤退途中碰上前来增援的敌近卫一团,误认为是红军,彼此打了一夜,死伤无数,第二天才知道是自相厮杀。而红军趁敌人乱作一团的时候,安全顺利地从普渡河西岸撤回到寻甸鸡街一带,第二天上午6时许,红军挥师向楚雄丽江方向进发,从石鼓渡过金沙江。1936年春,在普渡河铁索桥战斗中,红军共牺牲79人,四师政治部主任萧令彬同志也光荣牺牲,长眠在普渡河畔。

普渡河铁索桥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路上的转折点——由北上转而调头向南,另寻渡金沙江的地点。后来,红二、六军团于4月10日从丽江石鼓渡口顺利地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

为纪念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1975年5月1日,中共翠华公社革命委员会在铁索桥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以供后人缅怀。

明天(7月23日),采访团将前往富源宣威为您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敬请关注!

记者/云南台 李汝松 李俊 王树 但俊鹏 陈蓉 报道

编辑/李俊

责编/李汝松

Hash:d7d5f98eeb480dc6237a0b5d7e133948865d60f3

声明:此文由 云视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