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寨:割舍不断的情愫,来了一下,烙在心底

西安,有这样一个地方人口3350人,土地面积3218亩,流动人口每日约4万余人。

东距市中心仅7公里,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与西安市高新开发区一路之隔,南邻长安产业园。这里, 自古就是被人们看重的风水宝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聚集活动,形成了“新石器文化”和“西周文化层”鱼化寨遗址,被列入陕西第一批名胜古迹予以重点保护。

这个地方叫做鱼化寨

我的大学四年是在这个地方度过的,很多人一说起这里,第一印象,就是——红灯区

这里有着人间百态,有着生活里最为真实的一面。这里离科技路西口走路10分钟,却是一个城中村,一个大都市。

村口的石碑记载着这个村子的历史源头:据载,该村曾是周武王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后经历史变迁,“雨花”渐被演绎成了“鱼化”,有鲤鱼化蛟龙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祈求能一举考中, 鱼跃龙门

也因此,村中有一高校,在校门口的醒目处打出了“化鱼成龙”的宣传标语。

有人说“当一个人常常想起以前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老了,我想我已经老了”总是无端想起曾经在那个小村子的时光。

我的学校屹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小村子里。这里频频曾上新闻头条,因为涉黄,因为赌博,因为拆迁。但是却很少有人提起它的好。

在这个每日里有着几万人拥挤着的地方,曾为它的一员,我也无比厌恶过它的拥堵,公交拥堵,街道拥堵,街道上来来回回穿梭着的电瓶车道路两边的占位经营,朋友说,只有在这个地方真真实实生存过的人,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做生活,也才能写出对它炙热无比的感情。

有一年,我在西安打工,如果说最了解鱼化寨的人,那还是在这里生活的上班族,这里的房间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没有暖气。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这里挑选着自己满意的物件,姑娘们几十块就可以带走一件自己喜欢的裙子,袜子10元三双,我一度带我朋友来这里逛街的时候,没来过这里的人,反倒是喜欢这里的繁华。

这里被称为“小钟楼”因为不用去钟楼,这里什么都有,吃的喝的穿的,一到夜里,灯火通明,繁华无比。

还记得穿过小巷子那些一声声的吆喝,炒酸奶的卖小土豆的,卖面筋的。还有那些苍蝇小馆子,那些味道都是外面高档的餐厅没有的,那个时候,一顿饭就能吃到的幸福,那些在这里喝了一顿又一顿的大酒,一个又一个的撸串的点都是我们曾经的据点,和哥们吹了又一次的大话,曾和朋友扎堆去子非鱼楼上的旱冰场,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是依然觉得快乐无比,最爱喝闺蜜去吃费洛蒙的黄桃披萨,这里承载了多少人一年又一年的青春梦想。

这里的漂亮姑娘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人潮拥挤,你有没有找到那个对的人。那些一天疲惫过后,有个人能与你粥可温与你立黄昏也是不错的吧。毕竟谁不眷恋一茶一饭的光辉。

鱼化寨的城中房加盖也蔚然成风。大部分低层民房上面垒砌些砖瓦楼板,如今都是七八层的小高楼了,出租房屋成了不少城中村农民谋生获利的捷径。而对于不少租户而言,漫天要价的房租和电费却一直叫人有苦难言。房东们的要价并不遵循市场规律,多则上千,少则一两百,但从来不必担心无人租住,因为他们熟知:来西安的“穷人”,必来城中村住。

鱼化寨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城里留存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城中村了。它势必要在某一天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所吞并,然而这个村子之于不少西漂者的情感寄托,却很难被钢筋混凝土隔绝。

有个小段子说,怎样才能证明你在鱼化寨住过,回答说“一块一块插一位,邮局温泉博迪英发寨”以前听着是好笑,现在听着是心酸。

离开了那个小小的村子,真的开始了都市生活,才发现真正割舍不了的还是那市井真实的生活。听不到炒酸奶的吆喝声,也闻不到走一路闻一路的小吃味道。看不到占道经营的地摊,原来商场的价格并非一个小白领能够承受,原来这个地方才是我放不下的情愫。

如今我的梦想已在西安其他的角落里发芽生根,但我记得,这里,曾是我承载着我的梦想,是我最简单的时候。这个地方,那些好的坏的,终会积淀为心里的无可替代。

这里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疲惫一天后的上班族。但我觉得,他们都是幸福的。真的一天成为了都市人,我想他们一定会怀念这里的温情,至少我现在无比怀念。

走在村子里拥挤的小街道上,身边经过的每一个陌生人,每个骑三轮车的师傅,每个小吃摊的老板和每声吆喝叫喊,都会让你发现:生活原来是这么的简单美好。

希望,再次相遇我与你能来个满怀拥抱!

编辑;乜青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图片来自土著哥公众号

Hash:f534757e751883f60e3b1d5055de8fe8688f863a

声明:此文由 长安城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