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觉巷清真大寺 | 青朴古寺,不容错过的清真瑰宝

化觉巷清真大寺

位于回民街小巷内,始建于唐,清代重修,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处处是飞檐翘角、亭台楼阁。而在寺内很多木门和砖墙上,能看到不少木雕砖雕,用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立体手法,刻画描绘出中式的花草图案。

古典建筑风格

大寺坐两朝东,整个寺院是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四周有青色砖围墙,占地面积约18亩。全寺沿东西向中轴线以次分为四院,建筑总面积共约4000多平方米。

根据寺中碑文记载,化觉巷清真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存在争议),即公元742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兵部尚书铁铉主持修葺扩建,清朝时也曾重修过。现存建筑以明清的为主,共有四进院落。

进入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壮观的木质牌坊,正对东侧的砖雕影壁,牌楼上写着“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这样的牌坊,在整个西安城并不多见,带给人古朴肃穆的感觉。

牌坊正下方,有一个“六龙石雕”,十分精美。相传它是唐朝遗物,原为旗杆座,暂放于此。在化觉巷清真大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看到好几处龙的图案。缘何清真寺里会有龙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这是一座“敕赐”清真寺,和皇帝有关,当然会出现一些龙的图案;二是因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曾经到过清真寺,为了体现对皇帝的尊敬,修了些龙。

第一进院的尽头是五间楼,上选有写着“清真寺”字样的匾额,这块木匾四周刻有龙,非常精美。五间楼的门联也很有意思,有像“团花”一样的图案,每一个图案是一个词语,代表着真主的一个美名。中国传统文化阿拉伯书法完美结合。

第二进院中间,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上面写着“天监在兹”。

根据伊斯兰文化,真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天仙,左肩上的“来给布”记录人们的善行,右肩上的“而替杜”记录人们的恶行。凡是作恶的人,死后不能进天堂,而是在火狱,接受烈火的炙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石牌坊以西,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楼。南侧石碑东面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敕修清真寺碑》,西面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手书的“敕赐礼拜寺”,北侧石碑东面是明代大儒冯从吾所撰《敕赐重修清真寺碑》,西面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的“道法参天地”。

在二进院南侧是沐浴室,穆斯林们进行大净、小净的地方。

第三进院的入口,是敕赐殿,这是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古老的建筑,相传建于南宋。

敕赐殿上的“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正是出自董其昌之手,下方的门联,仍然是真主的美名。敕赐殿内的地面上有石雕龙,也是古代遗存。

敕赐殿内,最重要的是南侧中间的清朝石碑“月碑”,正文由阿拉伯文撰写,相传作者是掌教阿訇“小西宁”。月碑是中国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石碑,它的内容与穆斯林斋戒有关,记录着观新月和确定斋月来临的方法。对中国穆斯林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敕赐殿西侧悬有一匾额,上书“派衍天方”四个大字,出自于慈禧太后之手。意思是“伊斯兰教源自阿拉伯地区”。

敕赐殿的建筑非常古老,颇有古风韵味。

宣礼塔、沐浴室、讲经堂、礼拜殿,是清真寺的四个主要建筑。化觉巷清真大寺的这座宣礼塔,上书“省心楼”三个大字。

第三进院侧面的讲经堂,现为阿訇居住的地方,里面珍藏着中国风格的阿拉伯世界图,非常珍贵,穿过精美的连三门,就进入第四进院了。

一真亭,又被称为“凤凰亭”,造型非常精美,亭的飞檐,像凤凰振翅欲飞,亭上悬有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所写的“一真”匾额。“一真”代表的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一真亭西侧,是清真寺最大最重要的建筑,礼拜大殿。大殿东侧中央悬挂的阿拉伯书法匾额,是清末民初阿訇,马谦益的作品。意思是“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化觉巷清真大寺,西安少有的精美、壮观的古建筑群,世界唯一的中国园林式清真寺,在西安绝对不容错过的清真建筑瑰宝!

Hash:1b3e57eba9e326a49e5bee9e0b2b67c7f9e6e303

声明:此文由 悦享莲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