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记忆 | 书院门
是为序。
朱 鸿
书院门实际上是一条街,或一条路,其东起安居巷南口,西以永宁门里环岛为界,长大约300余米,西安人都熟悉的。它的大致方位是,进永宁门东行,或从三学街西行,皆可以至也。
书院指关中书院,现在为西安文理学院所用。由于有学生,门看得极紧,不得轻易而入。
冯从吾是陕西长安人,生于士大夫之家,受父亲影响,以儒学为立身之本。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他进士及第,赴北京任职,由庶吉士授御史,负责纠察治安一类的工作。给士中胡汝宁不法,虽然有皇帝偏袒,冯从吾也坚持按规矩办,皇帝不得不罢胡汝宁之官。
在明朝履职几年,便发现了天子的毛病。冯从吾上疏批评明神宗,认为皇帝不祭上帝诸神,不参加朝会,不处理奏章,尤其是罔顾南北安全。他揭露皇帝以身体违和纯属掩饰。他说:“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他凛然对皇帝提出建议:“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明神宗顿恼,要施以廷杖之刑,恰逢仁圣太后寿辰纪念活动,大臣也纷纷劝解,冯从吾才得免。然而还是冒犯了皇帝,遂以病还乡。此事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
士大夫之志是难移的。不能辅政,便通过讲学以启民智,改良世风。此乃冯从吾的计划。
进永宁门可以看到一座塔,为五色塔。这里曾经是隋文帝时的宝庆寺,唐取代了隋,但香火却在延续,所以唐文宗时起了五色塔。庙已经废,不过五色塔得以存,真是幸甚,幸甚。五色塔砖多残破,然而侧耳倾听,风铃犹响,颇为玄妙。
当年冯从吾便在五色塔一带招徒讲学。结盟讲学的还有萧辉之,周淑远,都是西安的鸿儒。为学识风范所召,四方才俊云集,甚为鼎盛。至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任布政使的汪可受,按察使的李天麟,参政熊应占和闵洪学,副使陈宁和段猷显,便商量决定,在宝庆寺以东的小悉园筑馆建舍,遂有讲堂六楹,题匾曰允执堂,取允执厥中之意,成立了关中书院,请冯从吾主持。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汪道亨任布政使,在此增修一座斯道中天阁,立孔子像,以祀之。当时的学生,除陕西的以外,还有河南的,甘肃的,四川和河北的,足见影响深远。
冯从吾虽然还有几次应诏赴北京为官,不过仕途坎坷,皆很短暂。一生之中,他共有二十余年致力于讲学。他要求学生:“无驰于功利,无溺于词章,无夺于毁誉。”他说:“学者须是有一介不苟的节操,才得有万仞壁立的气象。”他所录的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是:“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乔应甲任陕西巡抚,其为了向魏忠贤谄媚邀功,竟毁书院,弃孔子像于城隅。冯从吾不胜悲愤,吁嗟而坐二百日不寝,饮恨而疾,明年便死。1556年至1627年,72岁。
正直,明智,为真理,为国家,敢于发声,冯从吾乃古者之雄士,古者之贞士。长安文化多育此等人,可惜今之士弱,越来越弱,士诈,不得不诈,唯唯诺诺,求利而来,求利而往,悲夫。
关中书院在清得到恢复,尤在清圣祖康熙时发展颇大。贾复汉任陕西巡抚,便令西安知府叶承祧和咸宁知县黄家鼎增而修之,并封西门,开南门,立石牌坊,题额曰关中水院。鄂善任陕西总督,邀李颙为书院主持。其一旦登场,进士举贡,德绅名贤,文学之子,便蜂拥而至,环坛而聚,闻道洗心。有一度书院为督学使署,教育官员于斯办公,凡20年。不过终于再为关中书院,还把正学书院的师资并入,扩充了它的规模。
清世宗雍正时,政府有一千两银子拨给书院。乾隆皇帝一向附庸风雅,也尝给书院题额曰秦川浴德。正是在乾隆执政时,毕沅任陕西总督,他不但增修了书院,而且为振兴书院,从江宁请来进士戴祖启作主持,选陕西一批才俊学习于斯。几年以后,他们参加各类考试,出类之人过半。
书院随时代变迁,这也非常正常。清仁宗嘉庆至清宣宗道光之间,书院还有维护,然而清文宗咸丰以后,清穆宗同治初,书院式微,几近关闭。到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西布政使谭钟麟举一方之力,再助书院,提出了一套方针:重躬行,讲经义,稽史事,通时务,严课程。清德宗光绪时,陕西巡抚冯誉骥在书院设志学斋,择优入之。几年以后,陕西布政使曾龢和陕西按察使黄彭又联合营造栋宇,广购图书。为教育顺应世界潮流,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改关中书院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其设优级,培养中学师资,设初级,培养小学师资。课程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注重封建道德之培养。这显然是垂死挣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在关中书院的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改为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改之为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显然都是培养师资的,然而三民主义思想进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关中书院仍有其用。1949年,于斯设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旋改其为陕西省技艺师范学校,开始加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根据形势需要,1963年奉命撤销,关中书院遂空空荡荡。1985年设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为中学培养师资。2006年改之为西安文理学院。
虽然是西安文理学院,不过石碑坊仍在,题额曰关中书院,左刻:尚德,右刻:崇文。沿甬道向北,进红门,豁然出现深深庭院。甬道尽头是允执堂,两边各有一亭,并有自由生长的国槐,皂荚树,皆显数百年之老。允执堂实为西安文理学院的图书馆,其砖木结构,明柱飞檐,颇有雅意。它的前边,左有四国槐,右有四国槐,皮粗干空,也有数百年之老吧!仰望其冠,仿佛在仰望一种精神,甚至像是为冯从吾招魂。
在甬道西边,有一黑板,公布学生违纪之事。我诧异地看到了一行字。学生:王宝宝。班级:六·二。违纪情况:泡妞。我照了一张相,窃以为即使这是恶作剧,开玩笑,也反映了一种意识和趣味。
出关中书院就是书院门了。东走可以游安居巷,三学街,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学巷,府城学巷,咸宁学巷,柏树林,文昌门。西走可以出永宁门,进南大街,游湘子庙街。
书院门在1966年遭遇革命,改之为健康街,不过1972年便恢复为书院门了。它路短街窄,两边的仿古屋舍相逼,凡铺子必有生意,甚至巷道中央也置货架,密密麻麻,若一片彩云。阳光难得,空气盼流。好在这里多售笔、墨、纸、砚,字帖尽有,拓片可得而藏,玉器反光,书画生辉,印章之篆技艺超强。文化就是阳光,就是空气,然而书院门如果更开阔,更敞朗,不就是西安更大气吗?北院门111号是民宅,门小院深,众家窝居,遂昼晦夜幽。其以不足五尺之径相通,局促之至。北院门105号也是民宅,其径斜且弯,聊以踏之登堂入室。铺以大块青石,不过流动的钱比人快。
若有改造的机会,那么我希望书院门要变得大气,尤其这里当有国学的余芳!
END
Hash:75aef6a5310ca00c33e407e08c9704bd8367b016
声明:此文由 魅力碑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