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营造丨寻踪唐长安大明宫遗址含元殿区域

大明宫遗址公园一般指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西安市太华南路,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平面略呈梯形。

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平面图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

丹凤门博物馆区

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丹凤门博物馆内遗址区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博物馆

历史上的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个门洞组成,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其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北侧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区域

含元殿属于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含元殿遗址位于自强东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较为完整。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含元殿区域

含元殿区域

含元殿遗址区域

含元殿遗址区域

含元殿遗址上面区域

含元殿遗址区域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区域

含元殿上唐代柱基

含元殿遗址区域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地图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模型想象

以上复原图有作者:吾汉万年提供

关于三出阙

阙是古代中国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之一。阙制中最高等级的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是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

大明宫含元殿区域模型

大明宫含元殿栖凤阁模型

三出阙雏形阶段先秦的阙

由商代甲骨有阙的象形字推测,最迟在商代便有了相关的建筑,但目前我国尚未有考古发现商周的阙的实物。不过在西周时代阙的礼制性已经有所体现,似乎仅有王室和鲁国方可使用。而随着春秋礼乐崩坏,阙的使用在诸侯各国相继出现,成为诸侯国王宫的象征,身份依然尊崇。最迟至战国晚期,诸侯国陵园便开始使用阙。诸侯国对阙的建设非常重视,秦孝公迁都咸阳时,“冀阙”被当作最重要的建筑物首先被营建。或许就是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由于阙的传播发展,阙由单阙的形象而逐渐组合演变为二出阙或者三出阙。

目前最早的三出阙实物秦始皇陵园三出阙

在我国考古发现中,目前以秦始皇陵园的三出阙遗址为最早的实物证明。据考古发现,这两组三出阙分别立于东西内外城门之间,他们独立耸立于门前,三出阙和城门一起构成陵园最富标志的建筑性群体。由此也可以证明,至少在秦代,已经有了三出阙这种最高级别的阙。同时表明,以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为体系的古代阙制已经形成。

唐宋时期陵阙中三出阙的广泛应用及宫阙整合

经过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整合,隋唐社会又形成大一统局面。阙制出现新的变化,汉魏时期流行的城阙、宅阙、墓阙、庙阙日渐减少;树立于宫城的宫阙数量也明显变少,一般只设立于宫城南门外。相反陵阙非常发达,在陵制完备的唐代帝陵共有六组三出阙建筑,除四门外设置三出阙以外,朱雀门外的乳台、鹊台也各设置一组三出阙建筑。而宫室内的三出阙逐渐减少,仅皇家宫城南面设置一组凹字形的三出阙建筑与城门为一体。大明宫含元殿则仿造凹形阙的形制,两边设置三出阙的两阁。宋代延续了唐代的这种形制,多设置陵阙,而四门外的阙与门相连,四交阙也设置为三出阙相连的直角形制。由党项族赫连勃勃创建的大夏国,其王陵建筑亦有三出阙的阙台建筑,使用的却是圆形三出阙,形制却与中原不同。

中国古代阙发展到元明清三代,传统意义上的阙已经消失,仅皇宫正门还继续使用,但形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完全从其他建筑群的标志地位退出。明清故宫午门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元代尚有的三出阙建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消失。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栖凤阁是一座二层钢木建筑,建筑面积763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中国传统建筑按檐口高度计)达16.86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设计。西安大明宫馆设计创意根据唐·李华《含元殿赋》“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建筑历史学家已有复原研究,参照唐大明宫主殿——含元殿西翼的栖凤阁为蓝本,以唐代阙楼建筑艺术的代表“三出阙”形式为设计思路,以唐栖凤阁1∶1比例复原实体,外形古朴雄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

夜色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以上照片为2014年拍摄

【往期中式营造技艺篇】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Hash:e846edbd006daa317ec222673f536a661a299493

声明:此文由 中式营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