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池·老母庙:唐代兴庆宫观鱼台遗址

西安兴庆公园的北侧,有一条叫“景龙池”的巷子,全长约510米,南接柿园路,北至长乐坊。据说,在景龙池北口西侧的路边,有一座唐代兴庆宫的观鱼台遗址。2019年9月5日清晨,我骑自行车,前往景龙池,看到了这处遗址——

在唐代的长安城中,这里位于隆庆坊内。相传,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此地有一口井,突然溢出水来。后来,雨水积涝,在隆庆坊的低洼处,形成大水池,池面数十顷,叫做“隆庆池”。

唐中宗景龙年间,这里得名“景龙池”。随后,相王李旦的五个儿子,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景龙池又被称为“五王子池”。相传,池中常有云气,黄龙出没其间,被人们视为奇观。

公元712年,李隆基称帝,其他四兄弟搬出隆庆坊。开元二年(714),李隆基开始在这里修建兴庆宫,景龙池成为兴庆宫内重要的水域,改称为“兴庆池”。

转眼之间,千年过去,曾经碧波荡漾的景龙池再也看不到了!如今,在“景龙池”巷子的两侧,都是百姓们居住的院子,只剩下一处面目全非的观鱼台遗址。

从景龙池的北口进入,有一小段平缓的坡路,右侧是一座青砖垒砌的山墙,顶部镶嵌着一块横置的匾额,上面写着:“明清老母庙(唐兴庆宫观鱼台遗址)”。

绕过这段山墙之后,南侧便是老母庙的大门,道路在它的前方拐了一个弯。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座夯土台基,乃兴庆池边的观鱼台遗址。明清时期,这里供奉观音菩萨,所以被称为“老母庙”。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这里曾经是一座尼姑庵,供奉着一尊汉白玉观音像,现在收藏于碑林博物馆里。民国六年(1917),在此创办景龙小学;1964年,小学迁走以后,此地成为居民区,一直发展到今天。

跟周围的建筑相比,老母庙显得很破烂,木质的大门,即低矮,又狭窄。在门口两侧,摆放了一对圆形的石墩,表面雕刻着精美的瑞兽和祥云图案。

走进大门,里面很乱,看不到“庙”的样子,完全是“贫民窟”的景象。空间非常狭小,光线十分昏暗,居住在好几户人家,到处堆放着杂乱的生活物品。

目前,景龙池的老母庙不是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夯土台基是不是唐代兴庆宫的观鱼台遗址,还没有定论,存在着争议。但是,作为兴庆宫遗址范围内的重要历史遗迹,应该获得有效的保护……

Hash:95e11acc5e41cb00610805ea65be600c6a8740b4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