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古老寺院叫敦煌寺,还有座塔叫敦煌寺塔,肯定你还没去游过呢

秋日晴好,适合出游。现在,给您推荐一下西安现存的最古老的寺院一一敦煌寺。往西安市西北10公里处的这个区域,打听一个叫青西村的地方,就找见敦煌寺了。

敦煌寺初创于西晋,当时有个名叫竺法护的西域僧人,曾在这里建寺翻译经书。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加之佛法几度兴亡,寺内主要建筑曾被占用,唯有佛塔一座,为“敦煌砖塔”,高七级,砖表土心,不能登临。创建寺院的竺法护,人称“敦煌菩萨”,塔就是竺法护译经的见证。

梁代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中记载,竺法护“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于是,德化遐布,声盖四远,僧徒数千,咸所宗事”。竺法护,原籍月氏,本名支法护。出生于敦煌,8岁时出家,拜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遂改为师姓,名竺法护。据说,他每日诵经万言,过目不忘。后随师游历西域各国,遍通各国语言。当时,中国内地大乘经典十分缺少,竺法护携带大量经典,来到长安。他在长安青门外立佛寺也称敦煌寺。竺法护在此翻译出《法华经》、《光赞般若经》、《渐备一切智经》、《弥勒成佛经》等重要经典。此前,中国的佛经翻译都是零星的、小规模的。可以说,竺法护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大规模翻译佛经的人,敦煌寺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梁代僧佑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根据据敦煌寺内碑文《圣严寺并入广仁寺管理记》记载,隋代曾重修该寺。金代皇统五年(1145)政公法师重建。金代大定二年(1162),赐寺额“圣严禅寺”,故又以“圣严”名之。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寺中住持和尚了庵法师和他的弟子性福法师相继增修。明成化十一年(1475),性慧法师、觉成法师再次扩建。当地信士张宗器将寺院附近三十亩良田捐献给敦煌寺,作为寺僧常供之产。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和弘治十六年(1503)又有两次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建广仁寺于原唐长安城西北隅,作为达赖和班禅进京途中的住锡之地。

敦煌寺内一切轨制均尊藏传佛教,迎请喇嘛住持,传习藏地密法。此时,敦煌寺住持为修习藏地密法的尚经巴喇嘛,他认为同广仁寺法味相同,便以敦煌寺所有地产尽归广仁寺管理,从此敦煌寺便成为广仁寺的下院。清同治(1862-1874)初年的战乱中,寺宇曾遭严重破坏。“文革”前,寺宇占地9亩多,整个寺院坐东向西,当时尚有山门3间,伽兰殿1间,大殿3间,内供释迦牟尼佛。

西安市,在汉朝叫长安城,也叫汉城。具体位置就在现在西安西北敦煌寺那里。坐飞机到西安,机场进城都会路过,但是因为遗址保护还没有开发,所以比不上曲江大雁塔有名。其实,汉朝长安城的未央宫,就在那一片土地上。二千年过去,尘归尘,土归土。当地农民在庄稼地里干活,偶尔捡到的汉瓦当秦砖块,却还存留着昔日辉煌印迹。或许,您的敦煌寺之行,也会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意外的收获。

Hash:5eaa0119c391111acedf7b57e9269d7941065699

声明:此文由 百家旅游官媒自媒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