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小故事丨十二年犹记江南风 好大人创建万寿宫

运河·小故事

十二年犹记江南风 好大人创建万寿宫

上回我们讲了南巡中康乾二帝皇在苏州爱去的地方,至于南巡中还发生了哪些趣事,请听这回分解。

皇上担心苏州人一天吃五顿,太浪费时间

在康熙第三次南巡到苏州中,有那么一段记载:

三月十九日。辰刻,御驾出葑门,登舟幸浙江。传旨,命两江总督张鹏翮、江苏巡抚宋荦登舟。上谕云:“吴人每日五餐,得毋以口腹废事乎?”臣等奏云:“此习俗使然。”上笑云:“此事恐尔等亦未能劝化也。

(钱思元《吴门补乘》)

从君臣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一天吃五顿”是苏州人的古有习俗。自古只听说为政者,担心百姓吃不饱饭的。在苏州,君王却是要担心百姓一天吃太多顿,耽误干活儿,这还是头一回!姑苏的富庶,可见一斑。

南巡中,皇上都赐了哪些好东(吃)西(的)?

皇帝巡幸,除了钱物、珍宝,一般还会给地方官员、百姓赐些食物以示皇恩浩荡。那么帝皇到了苏州,都赏了哪些吃的呢?

01

面食

康熙皇帝是北方人,爱吃面。三巡中,给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各赐了一碗面,还强调说这是北方的面,比你们南方的好吃!(“此系北方面,味较胜!”)一向以配菜精致、面汤鲜美的苏式面在三百年前被皇上华丽丽的地鄙视了,有木有哭晕在厕所?

02

水果

康熙第六次来苏州,去了邓尉山赏梅。面对烟波浩渺的太湖,与满山遍野的梅花,龙心大悦,便赐了圣恩寺住持哈密贡瓜、松塔、松子苹果玛瑙葡萄、公领孙索索葡萄、黑葡萄共十二盘。这些水果,都是新疆进贡的稀有水果,一般百姓别说,就连见也没见过。特别是这种“公领索索葡萄”,是一种很珍贵的葡萄品种,为新疆特有,是吐鲁番最古老的品种。果粒小,果皮深玫瑰红色,皮厚、肉薄、汁少、无香味、无核。社科君表示,自己是过了三百多年后的人类,至今仍没有福气吃上这种葡萄。

03

豆腐

康熙将豆腐赐给了当时年事已高的江苏巡抚,以示体恤。社科君相信,此“豆腐”应该不是一般的“豆腐”,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吃的茄鲞,要用鸡油、鸡脯子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鸡汤、香油、糟油、炒的鸡瓜,这么许多东西来配它,做出来也完全不是茄子味儿。康熙皇帝也说“朕有自用豆腐一品,与寻常不同。”

吴大人的马屁功夫

苏州城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然是地处姑苏城南的沧浪亭乾隆南巡来过沧浪亭,康熙爷虽未来过,但沧浪亭有御碑亭,存有康熙的一首诗和一副联。

康熙大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他五十五岁的时候。后因朝政繁忙加之年龄日渐增大,就再也没有南巡过。而我们看到的沧浪亭御碑亭康熙墨宝,其实是在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十二年之后,即康熙五十八年(1719)写下并赐给当时的江苏巡抚吴存礼的(苏州当时是江苏的省会)。吴存礼,清汉军正红旗人,字立庵,康熙年间累官云南、江苏巡抚,后因亏空和行贿贪污被雍正查抄正法。史载吴存礼在任时,累计行贿二百余人,总额高达四十余万两银子。

吴存礼虽然在雍正朝的结局很差,但是在康熙朝,他确是康熙的宠臣,康熙爷对他很是喜爱。康熙在赐他的御笔诗中写道:“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尔勤箴官吏贤。”诗文表达了对十二年前南巡时人杰地灵的苏州风貌的怀念以及对姑苏人民的关怀,肯定了以吴存礼为代表的江苏官吏的政绩,并勉励他更要勤政廉洁。对联是这样写的,“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上联反映了康熙重农爱民的思想,下联的“县花”典出潘岳治河阳。西晋时潘岳出任河阳县令,他勤于政务,鼓励农耕,号召农民多种植桃树、李树和柳树,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河阳境内花香四溢,时人称其“县花”,是为古代官员关心百姓生产生活的典型。康熙爷借用此典,来鼓励以吴存礼为代表的地方官员要更加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为宣扬皇上恩德,吴存礼选择在当时的沧浪亭建御碑亭,将御笔的诗和联镌刻于石,竖于其中。为了使周围景致与康熙御碑亭更加相配,吴存礼于是又对沧浪亭进行了修缮,“以助亭之壮丽”,后又作《重修沧浪亭记》记下了事件之始末。对照吴存礼在雍正朝的下场,是不是很讽刺?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吴存礼得宠也是有原因的,他本人应该是一个非常会钻营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他在苏州创建万寿宫(今民治路老年大学),宫内供奉康熙皇帝的万岁牌,逢皇帝生日,便聚集全城官员在此举行朝贺大典;每逢朝廷大臣携诏书前来,地方官员就提前来到万寿宫,排列在宫门两侧跪拜迎候;平时这里组织官员和学子学习朝拜皇帝的礼仪,以备皇帝驾临时进行朝拜。

是不是从南巡过程中地方官吏的接待模式,也能一窥清代官场的众生相?

▲《康熙御笔赐吴存礼诗》

好了,各位看官,这回南巡中康乾二帝在苏州的趣事我们就讲到这里啦。

是不是还意犹未尽?

9月8日——10日

苏州市将举办“江南运河文化论坛”活动

深入挖掘江南运河文化精髓和当代价值

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来源:苏州碑刻博物馆

Hash:53ceb4c876f0e4c7c7150f1eaa253db1365fb8b7

声明:此文由 苏州社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