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故事之穿越时光记忆的温州老宅
门
牌
号
门牌号
是每座房子独有的标记,
随着时间成了房子的印记……
循着这些独有的印记前去寻访,
或是遇到大门紧闭,摆手谢客,
又或是一番洞天,别有收获……
老门牌
白墙黑瓦里头
是怎么样的生活?
深深庭院里
现在都住着哪些人?
经风雨飘摇,
历世事变幻,
这些老宅是否依旧安好?
今天
就跟着小编的脚步
来探一探老温州
的深巷宅门
打开历史的大门
朔门街30弄15号
一份穿越时光的旧时感
郑宅,坐南朝北,由北侧两个院落与南侧临街店面组成,是一处比较典型的商住功能分区的近代建筑。外面看起来毫不起眼,狭窄的门面只是于白墙中开了两扇实木板门,几株古老茂盛的花草从高高的墙上探出头来,开着红色的小花,风过处隐隐飘香。虽然外墙上挂着市文保单位的牌子。若没有人提醒,不经意间就会错过。
飞鹏巷98号
“陈”年老宅陈述陈年往事
陈宅,如今是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陈宅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建筑风格为西方巴洛克式,在当时的温州算是豪华民宅,是市区首个使用抽水马桶的民宅。据称,类似这样前有庭院后有尾楼、独门独户的建筑物,直到如今,仍在温州地区首屈一指。
七枫巷70号
老宅老味不老回忆
七枫巷70号老宅,雕花木门,青砖黛瓦,有着扑面而来的“古早味道”。在这里你能品尝到许多古朴传统的温州菜。古早味,是回忆的一种,是浓浓的乡愁。它留下的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一个地方的人文积淀。
杨柳巷36号
一代名医戚文樑的老屋
戚宅,是传统的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屋架是抬梁与穿斗式的混合形式,气势恢弘,前后分列门厅和正厅,并与东西厢房围合成两个内院,是典型的清代晚期温州民居风格。
仓桥街102号
夏鼐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属于典型的近代风格民居建筑,总建筑面积1647平方米。与周边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夏鼐故居在散发着安逸与恬淡的同时,也给温州这座以商闻名的城市增添了厚实的人文底蕴。
——考古学家夏鼐
沧河巷24-28号
沧桑过的年华 勾勒谁的斑驳
郑振铎纪念馆选址金宅,是一座合院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它是一座由门屋、厢房、正屋等组成的合院式建筑,正立面为巴洛克式风格,青石台基,大门呈八字型内凹,青石门框,上有半圆形拱券大门罩。正屋五间两层,都是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均带前廊,檐柱做成西式科林斯柱式,二楼用预制砼栏杆,样式为镂空几何、花草纹饰。
莲花埭3号
浓缩百年变迁 映照人间悲喜
杨宅,原本位于鹿城区浦桥河畔西门莲花埭3号,在蹒跚前行了6个多月后,现整体平移至市区广化路北口,整个工程被称为“浙江古建第一移”。百岁杨宅建于民国时期,是一幢典型的两厢江南院落式建筑,其观音兜、门台、清水墙等精美装饰保留着民国初年中西合璧的特色。
因为紧邻浦桥河,它曾经是很有人气的地方——冬暖夏凉,冬天搬把椅子坐在杨宅前的空地上晒太阳,或夏天摇把蒲扇坐杨宅道坦里乘凉散讲的邻居,并不在少数。
高盈里11号
带着温州古老记忆迁徙的宅子
谷宅,是著名温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少年时代的故居,有着160多年的历史, 2006年迁于白鹿洲公园的东北角。宅院建于清中期,平面布局严整,均匀。门厅、正厅为单层硬山建筑,厢房为三间两层楼房,抬梁穿斗式的梁架,宅内用花墙分隔成八个大小不一的天井,其中布置水井、花台、草木,庭院幽深逸静。谷宅用料精良,装饰简朴细致,为典型的温州传统民居宅院建筑。
登选坊40号
桃李门墙谁媲美,但开风气不为师
夏承焘(词学家)旧居,位于登选坊40号,是一座晚清院落,大院前后两进29米深,夏承焘当年居住的是前进的西首正间、边间和厢房。西首厢房里,一个塞得满满的书柜和墙上一幅杜甫《春夜喜雨》的书法横匾,以及另一间木板门上贴着的一副“萼绿神仙牡丹富贵,金屏吉庆玉镜团圆”对联,似乎还留有当年文脉书香的遗韵。
广场路军装局12 号
无店无热闹,倒有了一种江南的意思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在岳宅是最贴切的,即便是破损了的砖墙,也恍若斑驳着历史——这座建于晚清的私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640平方米。由门厅、正厅等构成合院式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五间两层,庭院四周为连续拱券门廊,外墙及隔断用青砖砌筑,砖雕精美。
温州·老宅
一种孤拙的姿态宁静处世,
一个让灵魂安静的地方,
守护一份人间温情,收藏一段陈年旧梦
……
Hash:e64e2f1ecee83bee246573adf86502eea92e1153
声明:此文由 文明鹿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