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第一村,藏在广州闹市,有大片“别墅群”,今成拍照圣地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最近,珊珊三丫头因为参观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旧居,来到了广州华侨新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广州这幢两层半建筑,主人称“南国红豆”,室内许多“粉红色”》)。在参观完后红线女旧居后,就顺道在华侨新村内闲逛。

珊珊三丫头漫无目的在华侨新村闲逛,沿路看到一些满满的“中国风”的路名,例如爱国路、友爱路、光明路、原道路和平路……这些路名,仿佛是要告诉我们,要爱国、要友爱、要和平……

当珊珊三丫头走到爱国路和友爱路的交界处,在一个亭子的位子,看到立了一位牌子,写着“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华侨新村”。后面,还附上了介绍:华侨新村,是建国初期,政府为了安置归国投资的华侨,特别划出环市东路这个市中心的地块来建起了别墅区。华侨新村,因为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建设的全国大城市第一个最大型的华侨住宅区,所以被称为 “中国华侨第一村”之称。华侨新村在1858年建成,是一个大的别墅群,有花园式独立庭院177座,四层高公寓结构391座,整个新村从全面规划、房屋建造、式样、布局、绿化规划都独具匠心。

华侨新村位于环市东路商圈,属于广州闹市中的地段。珊珊三丫头刚才从环市东转入华侨新村时,在进入时最先看到一个宏伟高大的仿古牌坊,中间写着“华侨新村”几个大字,上面还有中英文对照的标志,仿佛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华侨最先居住的地方。从牌坊进进小区后,那种“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很强烈,所有喧嚣都被挡在了牌坊之外:外面是环市东路上的高楼大厦,繁华而忙碌,行人脚步匆匆。而华侨新村内,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宁静而悠闲。

在华侨新村内,绿树成荫,还不时听到鸟儿在吱吱的叫,道路两旁有许多的2-3层的独院式小洋楼,这些小洋楼的房前或屋后,都有一个庭院里,在外面看,能看到里面或是充满绿意,或是繁花似锦,偶然,有些花枝伸出墙外,这片芳华仿佛便是众人共享了。还不是见到有些人拿着相机拍照留念。这时,我从心里忍不住问一句:这还是在广州的闹市中吗?

珊珊三丫头一路走一路看,华侨新村这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上既能体现着岭南特色,又融合了西式风格,这种风格形成,是源于华侨提出的“庭院式住宅”的要求。再细细品味华侨新村内的公寓或独院,装修都是以“简朴”为主调,完全看不到那些罗马式大立柱、意大利批荡等等奢华装修。从细节看,橼角、线条、凉台、花池的建筑体型全用石米批荡,这很符合当年家家户户比贡献、比朴素、比向上的好风尚。据说,当年归国的华侨业主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中产阶级,对品质都有要求,同时会崇尚西式建筑和装修,但当时却没有一个人有特别的要求提出,他们表示,祖国百业待兴,要学习祖国人民勤俭朴素作风。

建国之初,华侨新村内的归侨,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回到祖国,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都是广州市人民永恒的记忆。根据记载,当年第一户搬进华侨新村的是美国归侨赵华协先生一家,而赵华协先生的第一个男孙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华侨新村诞生的第一个小公民。接着,印尼归侨黄洁、刘家祺、刘宜应、许崇德、薛两清、陈灼其、许受惠,越南归侨黄兆炳、美国归侨黄康、画家余本、粤剧演员马师曾和红线女等也进入了华侨新村居住。

如今,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华侨新村,因为有独特风格建筑,既有岭南风情,又有异国情调;既有绿色植物,又有盛放的鲜花,总会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这里的拍照风格,或清新文艺或小资,总能找到自己想拍出来的样子,所以,也成为广州的一个拍照的圣地。

那么,你知道广州闹市中有个“中国华侨第一村”吗?从环市东进入华侨新村,你是否有两个世界的感觉?你对华侨新村的历史文化了解吗?这里的“别墅群”中,你是否有来拍过照?如果有机会来广州,你是否会来这个“中国华侨第一村”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Hash:db77badcd9df432037faa98de037d5352debedbc

声明:此文由 珊珊三丫头2005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