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金华这个遗址群再添新成员,就在…...
浙中考古基地落户金华振奋人心,更令人欣喜的是,继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青阳山遗址等之后,我市又新发现了三潭山遗址。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就是上山遗址群有望突破20处!
三潭山遗址位于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东祝村西北一处名为三潭山的小山坡上,距青阳山遗址直线距离一公里左右,位于同一二级台地上,距今9000~10000年,同属于上山文化。
我市上山文化遗址分布密集。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8处,其中金华占2/3,达12处之多,分别为:浦江上山遗址,永康庙山、太婆山、蓭山、长田、湖西、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
三潭山遗址是在去年下半年试探性发掘时发现的,至此,我市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增至13处,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水涨船高”增至19处之多。
“浙江中部能够发现如此密集的新石器早期遗址,非常难得。这一地区是人类从洞穴迈向旷野已知的第一个落脚点,对探索中国区域早期文化意义重大。” 上山文化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蒋乐平透露,距三潭山遗址五公里左右的九峰山等遗址遗址也出土了夹炭陶片,其年代可能在新石器早期,也就是上山遗址群有望突破20处。
“这个遗址现场保存得好!”
在上周五举行的浙中考古基地授牌仪式上,新发现的三潭山遗址引起了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等专家的浓厚兴趣。
“这个遗址现场保存得好!”刚走到遗址现场,举目四望,方向明就连声夸奖。
听蒋乐平介绍,三潭山遗址为上山文化考古新发现,不在原先已公布的18处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曹鸿频频点头赞许:“这个很重要。”
三潭山遗址对金华人来说,并不陌生。去年10月24日,金华日报即在显著位置,以《金华第一步 人类一大步》为题,详细报道青阳山遗址考古调查和针对性试掘的重大突破,并披露了三潭山遗址“纯属偶然”的发现经过。
“(2018年)9月10日,青阳山发掘结束后,晚饭后我到三潭山散步,无意中在靠近厚大溪高起的一个荒坡上看到一枚裸露在地表的石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徐峥晨毕业于山西大学考古专业。当时,受时任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派遣,他一直驻扎在村里,在蒋乐平指导下,具体负责考古调查和针对性试掘工作。
石镞是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第二天,徐峥晨马上组织人员在三潭山展开调查。“我们挖了一条2米×4米的探沟,表土层采集和出土了汉代弦纹壶,商周时期印纹硬陶,第二层发现后良渚时期的鱼鳍形鼎足、陶釜、石镞等;第三层属上山文化阶段,下面有一条沟,这是最早的文化层,距今一万年。”
去年开挖的探沟,现在已“像模像样”:往两边延伸,非常规整;地面画着六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还有一条沟和四个圆洞。
蒋乐平现场答疑解惑:“这是三潭山遗址试发掘的一个坑,看起来不深,但年代很久远。堆积物分四层,3、4层距今9000~10000年,相当于上山文化;1、2层距今4000多年,比良渚文化稍微晚一点,相当于新石器晚期,钱山漾文化,堆积物丰厚。”
蒋乐平还特别提到了地上画的圆圈:“大家看看,这些圆圈虽然不起眼,但都是距今9000—10000年的遗迹。很多陶器、器物,就是在这些坑洞里发现的。以前没什么建筑材料,就知道往下挖。新石器时代遗迹,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坑坑洞洞。下面到底有什么,是什么形状,谁都不知道,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考古的一个瞬间。”
短短一个瞬间,便已穿越万年。考古的惊喜是如此让人猝不及防。
金华是浙中考古的重要地区
去年10月,第一次看到三潭山遗址时,小山坡上种满了橘树。如今,橘树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考古元素”:
遗址现场正中竖起了巨幅宣传牌,大老远就看到两行大字:金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与年代;遗址四周立着山下周、青阳山、三潭山、半盘山、贞姑山和九峰禅寺等金华开发区境内已经发现的7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基本介绍,图文并茂。
蒋乐平介绍:“试掘区只是遗址的一部分,周围还会扩展开来。我们用洛阳铲做了勘探,遗址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实际范围可能还会更大。”
蒋乐平亲历上山文化发现和研究的全过程,轰动国内外的浦江上山遗址,就是由他主持考古发现的,此后他持续关注金华上山文化遗址19年,对上山文化情有独钟。
“金华是浙中考古的重要地区。为什么提浙中考古基地这个概念,首先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上山文化。上山文化考古是浙中考古基地工作的重要方向,因为这里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现在全世界一半的人是由稻米养活的,上山先民为人类、为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金衢盆地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这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意义非常大。”蒋乐平希望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助推上山文化发扬光大。
上山文化是人类记忆时空里
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上山文化影响有多大?
即将于下月举行的“世界考古论坛”日前已正式向蒋乐平发出邀请,他将向全世界介绍上山文化。
曹鸿认为,对上山文化的认识,应该再提升,再归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方向明也对上山文化予以很高评价:“上山文化属于浙江本土的考古学文化,我们看良渚、崧泽、马家滨很厉害,但这些都不完全是浙江的,只有上山、跨湖桥、河姆渡以及好川,这些一直都是浙江的本土特色。”
金华开发区金西管理中心二楼,蒋乐平带领曹鸿、方向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叶顺清、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方宪文等参观“伊始万年的浙中腹地 上山文化青阳山遗址分布区”展览,各遗址点考古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镞、陶罐、陶壶、石钻芯、石刮削器、石钺等文物,把两间办公室大小的展示厅“撑”得琳琅满目。
“新石器早期、中期、晚期在这个区域里都有,这里是建立浙中史前文化的一杆标尺。”
“上山文化是金华地区最重的一块牌子。”
“这些石器不起眼,但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蒋乐平如数家珍,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
万年上山的气息,
在这个秋日的正午,
正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小布深一度
11月1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金华市文化旅游广电旅游局共同组建的浙中考古基地在金华挂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管理中心举行隆重授牌仪式,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为我市授牌,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叶顺清上台接牌,市文化旅游广电旅游局局长方宪文向金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授牌“浙中考古基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站”。
浙中考古基地酝酿已久,早在2017年底,时任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即开始积极争取。
我市文物资源丰富,不可移动文物数在全省名列第二,拥有众多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年代上启商周、下抵宋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上山文化,其核心分布区就在金华。
金华是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上山文化遗址总数达12处,占现已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总数的67%。
▲浦江阔塘山背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以及上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与发掘,填补了金华境域史前文化和浙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将长江中下游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1万年。
▲距今9000年的义乌桥头遗址是东亚大陆最早最完整的环壕聚落,在这里发现的中国境内迄今最早的彩陶,以及上山文化第一座保存完整的人骨架墓葬,更是引起轰动。
▲东阳前山越国贵族墓、武义南宋徐谓礼墓、金华南宋郑刚中墓、金华南宋郑继道墓等高规格墓葬的发现和清理,展现了金华在重要历史节点时期独具风格的文化气象。
据悉,浙中考古基地将充分利用省市考古资源,以金华为中心,带动周围金衢腹地,开展以上山文化考古研究为核心的系统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等工作,打造“浙中城市群”文物研究和文化产业基地。
来源|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艳/ 文 胡睿哲/摄
编辑|傅欣仪
Hash:b003b8c2f1a3ebe40bc3d014de5de3220dd5df58
声明:此文由 金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