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记忆(107)盐茶古镇——金沙清池镇
清池镇又名盐茶古镇,是川盐入黔的边贸集镇,位于毕节市金沙县西北部,是县内唯一出省的西北大门,是毕节市海拔最低的地方。
这里是川黔两省的毕节、遵义和泸州三市相邻八乡镇交界处,位于国酒茅台上游赤水河生态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鱼塘河畔,镇域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
▲金沙县清池镇鱼塘河畔(图片来源网络)
元朝至顺元年(1330)川盐入黔,盐运路途有水、旱两条。水路是从茅村(茅台)逆流而上,旱路是从永宁(叙永)翻山越水而来。水、旱两道都汇聚于境内的鱼塘河,然后从此通过清水塘场(清池)进入新场(金沙)大盐号。
▲ 金沙县清池镇鱼塘河畔的盐茶古道(罗成仲 摄)
元代以前实行“盐马贸易”,盐商也是马商、山货商。随马而去的有“茶、麻、酒、貂皮”等,运回的则有“盐、银、綵”等。“清池贡茶”自西汉武帝唐蒙出使夜郎时进贡“夜郎茶”以来,已有近2100多年的历史。
川盐入黔、黔茶出川,清池成了当时黄金线上的古驿站,集镇因此而兴盛。经济的振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盐茶古道带来了北方文明。明代,清水塘已有几十户人家的铺舍,出现了商品交易,为金沙县境古老集市之一。
康熙初年,清池开始兴办私塾教育,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之后,反清复明的南明翰林院大学士王敬之来此避难,于当地的龙池寺削发出家,收徒讲学,教出清池第一个秀才罗锦衣,并写出“秀笔插天空,雁鸽纵横星斗外;名塘开地阔,鱼龙荡漾水云中”的嘉联赞颂清池人杰地灵,广为流传。
当时,王敬之联同地方殷实富户在清水塘(清池)兴办教育,教民栽桑养蚕、种棉、植桐漆(今之花地坡、桐子林、核桃坝、漆树沟、菜园头、茶弯等,皆当时生产各类作物而得名)、修道路、粉坊、豆腐坊、糕点铺、杂货店、栈房、药铺等生产和服务行业,逐渐形成川盐由永宁(叙永)运往打鼓新场的中心驿站之一,人口增到100多户,集市活跃。
▲金沙县清池镇鱼塘河义渡摩崖石刻(罗成仲 摄)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永宁府划归四川,清水塘即属四川地。其时有当地人罗射关心地方教育,自捐钱物,延请有高深才学的塾师,设教馆于文阁。并请来技工织布,发展通街妇女纺纱,济人利物。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与汪含一、罗锦衣、罗其璜、肖纶、任朝美等人商议,将场期改为每逢地支寅、申二日赶场,一是象征山区的两种珍贵动物虎、猴(生肖寅属虎,申属猴),二是取用“赶场人多,威逼各种野兽不敢出来伤害人”之意。除原名外,又因下街有一对石乌龟伏卫场口,又称为“金龟守场”。
清乾隆元年(1736),清水塘(清池)随岩上岩下等地划归贵州,隶属大定府黔西州管辖平定里三甲地,为黔西州境22个市场之一。当时已建成一华里长分上、中、下三街的三级石板街道,普通宽6米,尤其是远近闻名的下街石坝子,最宽处超过8米。这是一般乡场少有的。
清光绪十九年(1893),为了庆祝慈禧太后60岁大寿,全国各地大肆修建庙宇,清水塘的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四川会馆(川主宫)和贵州会馆(荣禄宫)得到修缮。
▲金沙县清池镇江西会馆 (图片由罗成仲提供)
清光绪三十年(1904),江西会馆后续工程竣工,重视风水学的清水塘人认为会馆右边的鸭子塘像一面明镜映照会馆,天造地设,作了一副对联:“一池鸭沼荣仙馆;半壁虹桥拱帝居”。有新的景象,应该有新的名字,于是取用“清水塘”和“鸭池”中的主要字组成“清池”地名,这个名字首见于万寿宫“永垂万古”记功碑上。为将“清池”地名叫响,时人有一上联:“清池水水池清清池池水清清澈澈”,至今还无下联。
▲金沙县清池镇江西会馆 (图片由罗成仲提供)
清池场是川黔锁钥、通关重镇,四方商旅汇聚,异常热闹。场上有“场头”、“客长”、“乡约”、“保正”各司其职、协同管理。清代有练军、民代有游击军和保警队驻扎,维持地方秩序,经济文化长足发展。
清宣统元年(1909)清池小学诞生,民国十年(1921),产生清池女校;民国十七年(1938)冬,中共新场地下总支“清池支部”在清池小学诞生。
1909年,金沙县获得“中国贡茶之乡”称号,清池贡茶之“清池翠片”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之后,清池镇相继获得贵州省“最美茶乡”、“古茶树之乡”等称号。
▲金沙县清池镇一茶场内茶农正在采茶 (韩贤普 摄)
盐茶古镇清池在700多年的发展史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人将其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总结为“一坊二塔三座庙,四宫五子六国保。七姓桅桩八景山,九级长街十洞桥。”就是盐茶古镇繁荣历史的一个缩影。
“一坊”就是罗祁氏梅氏节孝坊,矗立在镇东南面的古道旁,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大定府志》(道光己酉刊行)“俊民志”有记载。
▲金沙县清池镇罗祁氏梅氏节孝坊(罗成仲 摄)
“二塔”即两座石塔,分别是南面文笔山上的文笔塔、北面华表峰上的钟灵高塔。文笔塔,俗称“文笔”,建成于清嘉庆九年甲子岁(1804),通体沙石磴扣成,高五层中空,形如一支笔。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因受“风水说”的蛊惑,被人用火药炸毁。
钟灵高塔巍然耸立在镇西北隅一高山之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建造,通体用坚硬青石砌成,塔呈六角形。2007年6月19日凌晨五点,被雷雨摧毁。
▲金沙县清池镇钟灵高塔(罗成仲 摄)
“三座庙”分别是龙池寺、回龙寺和凤鸣山寺。
龙池寺俗称大庙,位于下街场口的“龟头”上,约建于明朝后期,面向文笔塔、背对钟灵高塔。前面是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佛祖和十八罗汉,是“数罗汉、免灾难”之处;后面是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庙后是文昌宫,木质结构盖瓦,三层阁楼,称“文阁”。
“文阁”底层修一神龛,中间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两旁分别是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复圣颜子以及孔门72贤人牌位。门联是:“与国咸修安富贵尊荣公府第;通天并茂文章道德圣人门。”横额“万世师表”。其中“富”字上少一点,“章”字中间日字多一竖,意为“富不封顶”、“文章通天”之意。二楼上供奉七曲文昌梓潼帝君神位,三楼上供奉一木雕魁星神像。这里是读书人求仕祭孔之圣地。
回龙寺位于现在清池中学处,原称黄荆堡堡,属于汪姓祠堂,建于康熙初年,解放后拆除。
凤鸣山寺旧名大石包庙,亦称杨家祠堂,位于园坪村境内,坐落“飞凤点水”的山梁上,因此得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宫”是指古镇上有名的是四大会馆。万寿宫,也称江西会馆,因祭祀许逊菩萨(江西佛祖)而得名,名列四大会馆之首,位于街北面金钟扑地山脚,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金沙县清池镇江西会馆阁楼 (图片由罗成仲提供)
该馆原为宗教活动场所,信仰佛教。因系江西籍人捐资建造作集会场所,故名江西会馆,起建于康熙初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190多年的不断维修而具规模。毁于咸同烽烟,重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不断增扩地盘,直到光绪卅年才完成主体工程,到民国末年仍不断完善。2011年重新修缮,2013年竣工,同年3月进入第七批“国保”名录。
▲位于金沙县清池镇的“国保”——江西会馆( 图片由罗成仲提供)
禹王宫又叫湖广会馆(一说湖北会馆),是供奉大禹王菩萨的庙宇,因而得名。占地1097平方米,是清水塘(清池)最辉煌、享誉“小金州”时期的见证。禹王宫建于“嘉庆二十五年”,毁于咸同烽烟。光绪年间由武德校尉罗源清出面筹资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完成。
▲金沙县清池镇禹王宫石狮子(罗成仲 摄)
川主宫又称“四川会馆”,位于中街,建于乾隆年间,是四川籍人士集资修建的,因而得名。解放后划归供销社,2002年全部拆除。
▲金沙县清池镇川主宫石狮子(罗成仲 摄)
荣禄宫又叫贵州会馆,因祭祀南霁云将军而俗称“黑神庙”,也叫荣禄宫(四川境内称为黔南会馆、忠烈宫),有人出了一副上联:“省名黔江名乌神名黑地处南疆尽是北方之色;”据说现在还没有人应对。这可以说明贵州和黑神庙的关系。荣禄宫位于清池街西南面,约建于康熙年间,毁于咸同烽烟,重建于光绪初年。
“五子”是指当年清池号称“小金州”时期有钱有势的人家,分别是回龙湾罗家的“银子”(钱多),山脚何家的“谷子”(粮多),高石坎陈家的“坝子”和大田湾彭家的“房子”(住居美),石院子的“杆子”(习武)。
“六国保”指清池镇2013年3月进入第七批“国保”名录的六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鱼塘河义渡石刻、义渡碑(贡茶碑)、鱼塘河古道、江西会馆、罗祁氏梅氏节孝坊、罗家坟墓群石刻。当年公布的“茶马古道·毕节段”22个点中,清池镇就占了6个,百姓称之为“六位高升入国保”!
▲金沙县清池镇鱼塘河义渡碑(罗成仲 摄)
▲金沙县清池镇罗家坟墓群石刻(罗成仲 摄)
“七姓桅桩”是指境内周、杨、郗、敖、罗、梅、陇七姓人家的桅子坟,又称“功名墓”,是清池镇境内封建功名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些坟除周家和陇家桅杆上饰石狮子外,其余都顶饰葫芦。
▲金沙县清池镇周氏帏子坟(罗成仲 摄)
“八景山”是古镇上有名的八个自然风景山头,他们是盐茶古镇“人杰地灵”文化的一部分,分别是:文笔山、笔架山、五子山、金钟扑地、蛇山、龟山、五鼠山、烟灯坡,颇具传奇色彩。
“九级长街”是清池街道从西北向东南长约1华里的古街道,街面上原有九级梯道,寓“久长久远”之意。
“十洞桥”是古镇上有10洞石拱桥,颇具江南水乡的风貌,有“龙脉相连、和谐共生”之意。
清池镇,作为川盐入黔的贵州起点和中原文化浸润贵州的孔道,极具传奇色彩,现在地方上收集整理盐茶古镇资料讲述“清池故事”,每个故事结尾时都有一句顺口溜:“古镇清池故事多,开口就是几大箩。千年人物千年事,喝杯贡茶慢慢说。”道出了盐茶古镇——清池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 罗成仲简介
罗成仲,男,汉族,1969年2月出生,毕节地区师范学校(中专)毕业,198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在职进修专科(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管理)学历。曾任金沙县清池镇中心完全小学校长15年、党支部书记19年。任期内提炼了“百年清小”之红色、绿色、特色“三色育人”工程,创建了“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及地区“德育示范学校”、“五好关工委”、“先进基层工会”、“优秀少先大队”,县级“文明学校”、“五好党支部”、“一评三管好”等荣誉。编写了清池镇中小学校本教材《人文清池》获得县级一等奖,还有校本教材《环保教育讲座》、《古韵清池》、《锦绣清池》等;个人曾荣获贵州省环保教育先进教师、“毕节市第一届优秀校长”、毕节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金沙县第二届名校长”、金沙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毕节地区党史研究员、《贵州日报》通讯员、《毕节日报》特约通讯员、《今日金沙》特约记者、金沙县对台特约通讯员等职。现在主编《清池镇志》。
编 辑: 朱 薇
编 审: 秦 恒
监 制:叶光良
更多新闻
哟
Hash:ae524740d2a3fd85d1ae89afef07d006a6eb177e
声明:此文由 云上毕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