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克洱海之源赴一场湿地之约,东湖赏荷、西湖戏水泛舟……
7月11日、12日,大理州委网信办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四季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10多家媒体记者及昭通市、曲靖市、保山市和大理州部分县市的网信办工作人员齐聚大理洱源,在两天时间内以“我和洱海湿地有个约会”为主题,先后实地走访了洱源永安江东湖湿地、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宣教中心、茈碧湖镇草海湿地、凤羽镇等地,深入了解洱源湿地保护建设情况,对改善洱海源头地区水环境取得的效果及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成果进行网络主题宣传,展示70年来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洱源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至今,洱源县采用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经营还湿等措施。同时,加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洱海源头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
据了解,恢复东湖湿地建设是推进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于2012年11月启动,概算总投资4.1亿元,规划建设面积7128亩,项目采取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期分年度实施建设的方式推进。目前,右所镇已经先后建成葛官营、邑尾、永安江、大树营、团山及邓北桥湿地等六块湿地,面积近7000亩。
恢复东湖湿地建设工程遵循保持湿地原生态、合理进行工艺布局、自然和谐构建湿地生物群落的原则,结合各块湿地的特点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恢复与建设。
通过恢复东湖湿地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永安江水质,削减入洱海水质污染,确保向洱海输送清洁的水源,通过生物群落的吸收、吸附及净化作用,削减东湖湿地内的氮、磷含量。同时,通过退田退塘还湿地,将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1425.6吨以上,有效恢复了东湖湿地生态系统,如今的东湖万亩荷花景观让人陶醉。
据大理绿铭环境发展公司东湖项目部经理杨仲介绍,“荷花对净化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有明显的作用。从荷花的不同生长时期来看,盛花期对水体中总磷、总氮的削减能力最强,净化水质的能力也最强。”
如今的东湖湿地,处处鸟语花香,水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起初只是为了改善这里的水质,没想到每逢荷花盛开的时节,这里就成了不少人的赏荷休闲的胜地。”杨仲欣喜地说。
西湖湿地:作用堪称洱海的“肾”
西湖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云弄峰北麓右所镇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湖周长10.3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达8.3米,蓄水量约593万立方米,每年向洱海输送13%的地表水,堪称是洱海的“肾”。
据杨春冰介绍,西湖有“三宝”,天然美景,6村7岛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美丽画卷;水下有平均厚度4米的泥炭,既对区域环境维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又在滇西湖泊中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珍稀鸟类紫水鸡格外青睐西湖,目前是我国最重要和最大的紫水鸡种群分布地。
在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西湖湿地,也更清楚的了解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治理措施。在该宣教中心内,23个高清摄像头对西湖周边进行全方位监控,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到西湖的动态。
据介绍,整个西湖沿岸种植的一百多棵苦柳大有作用,这些苦柳不单单是景观美化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水质也有净化作用,根系能够吸附水中的氮、磷物。
如今,西湖不单是一湖清水,是以森林——灌丛——农田——湖滨——沼泽——湖泊——岛屿——村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叉重叠的多样性特征为主体,以地热温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烟渚渔村、岛屿水乡为特色,以泥炭沉积、高原湖泊景观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保护重点,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集保育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蓄水量、提供水资源、科研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Hash:de0ad96ae61a6c3505626579a79c199c5863417a
声明:此文由 加油大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